許式偉:小而美企業在這個時代更容易成功
大企業變小不可逆轉,小而美團體更具創造力、生命力。
它們將成為互聯網中的一個個細胞、節點,相互配合、相互服務,成為壯大的聯合體。
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七牛云的許式偉。
互聯網發展了十幾年,我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變。相比十幾年前,物質生活更豐富了。可看似美好的背后隱藏著巨大問題:高速發展沒有換來碧海藍天,我們吸的是有毒的空氣,吃著有毒的食品。
這樣的環境,今天我把它形容成畸形的環境,因為它是不健康的。
很多互聯網公司會蠻自豪地說,“中國企業沖出中國走向全球,我基本上什么環境都不怕,因為我是在一個非常惡劣的競爭環境中成長的”。
我反思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國人、中國企業一直在一個非常惡劣的競爭環境中,以至于我們忘了企業的真諦是什么?
我想給大家看的是另外一面。在我們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后,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仍然非常惡劣。相比面向終端用戶的互聯網服務,中國企業的服務市場非常貧瘠。
今天,在中國創建一個新的公司仍然非常不易,因為我們沒有什么可依賴的核心能力。稍有知名度的公司,動不動就是上百、上千人??墒敲绹?,像Instagram被Facebook收購的時候,估值10億美金,那時公司團隊總共才13個人。
10億美金以上的估值、并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被稱為獨角獸??墒牵@樣的獨角獸公司,在中國互聯網圈其實很少。
我會思考,我為什么要創建七牛,七牛的意義是什么?我經常跟同事講,七牛的存在是為了一個“成全”,而不是為了競爭。
我們成全我們的客戶:讓他們不再那么龐大,也讓我們的生活回到碧海藍天。這是我們的夢想,如何才能夠做到呢?于是,問題又重新還原到:一個企業存在的意義。
前不久Facebook的創始人把自己99%的股份捐贈出去,很多網民不理解這種行為,覺得他哪根筋搭錯了。
我相信,他們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局限于“獲得怎么樣的財富”。他們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夢想。回到我們畸形的生態:我們過于保護自己的利益,忘記了企業真正的價值在于“成全”。所以,我們協作的生態是非常不完整的。今天我非常希望大家去看看,這個世界應該如何去協作,而不是競爭。
這是我今天最想傳遞的概念,我們應該去理解企業的真諦在哪里。
我們太過于關注競爭,導致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劣。于是我們開始關注協作,和互聯網帶來的協作可能性。
在互聯網之前,企業和企業的協作是笨重的。一個企業為另外一個企業服務的成本也非常高。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是:我們為另外一個企業提供24小時隨時隨地的連接服務。這種連接讓我們協作成功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而另外一個事實是:中國的勞動力和人才變得非常昂貴。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以更高生產力的方式去工作。而另外一面是什么呢?我們的IT信息成本越來越便宜。
云計算幾乎讓我們以0成本的方式起步,讓我們隨需去選擇初始的生產資料,這讓創新的成本更低了。
說到“創新”,我想談一談創新的要義在哪里。創新的要義是試錯,因為我們在做以前沒有的東西。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所有企業面臨的環境都是***的,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利用這樣的生產力。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去試錯,在試錯中更快前進。
所以,我們認為小而美的團隊更具有創造力,因為它們懂得如何快速迭代,在犯錯時用最快的速度調頭。
小而美的團隊也更具有生命力,因為它具有更強的自主權、更高的自我決策力。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從大的企業變成小的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團體或企業。這些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團體構成互聯網上的節點,相互之間互為服務。
這個趨勢今天已經發生了。比如海爾,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企業,也經歷著這種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從一個龐然大物到一個個小而美的自組織團體。
海爾在2014年提出:企業為平臺,員工為創客。所謂的創客就是創業者,把一個大公司變成一個平臺系統,讓員工以企業家的心態去為客戶服務。我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
大企業變小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些小而美的團體,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個個節點,相互配合、相互服務,從而讓各個企業的前進更加順暢。
云服務到底是什么?云服務其實也是互聯網+。
云服務必然會對企業的組織結構產生一種延續。有了云服務之后,企業可以把東西都外包出去,提高效率。這些外部團體更專業、敏捷。
如果公司要想成功,必須每一個領域都要強大。如何才能做到?
把自己放到互聯網的體系下,讓企業和企業自然地連接。這種連接才是未來。
我們認為未來是網狀的、一種相互之間互為一個服務體的結構。
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