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軟件正版化已迫在眉睫
“瘋狂上市”的熱潮從未停止過。各個行業每天都有無數企業已上市,正上市,或即將上市。大量募集資金,取得固定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知名度,使上市成為創業者夢想的彼岸。然而,上市就意味著企業管理的公開化,受到股東和公眾的監督。當CEO CFO們嘔心瀝血地忙于準備IPO評估材料和年度財務報告之時,是否會想到小小的盜版軟件可能就毀掉他們的上市夢想或者招致股價劇跌?
在美國,根據2002年出臺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要求在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中,必須附有CEO和CFO的承諾函,保證所提交的定期信息披露報告的真實性,而且要求外部審計師證實管理層報告的準確性,而內部控制的有關文件其中就包括軟件的使用情況。在中國,根據2006年4月國家九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印發<關于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證監會有督促上市公司及時披露涉及盜版軟件的涉訴事項或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相關信息的職責;
2008年5月,財政部等五部委于正式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被稱為中國的“薩班斯法案”。 然而,即便國際國內如此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仍然使用盜版軟件,抱有僥幸心理,但當因侵權被訴訟時,卻無一幸免。
案例一:2009年2月13日,主營網絡通信設備的研發、營銷、生產與服務的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因侵犯微軟軟件著作權被判賠償40萬元,依據上市公司的相關管理規定,在證監會、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督促下,其母公司某知名上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涉訴事宜進行了信息披露,成為國內首例上市公司因其參股公司使用盜版軟件被訴訟而進行信息披露的案件。
案例二:2010年4月22日,侵犯微軟軟件著作權,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微軟賠償217萬元,原因是其使用了盜版的微軟軟件,該案件在當時成為使用盜版軟件在中國的賠償金額最大的案件。
案例三:2010年6月,某知名上市證券公司在杭州的子公司就侵犯微軟著作權被訴與微軟達成和解,最終支付總價323萬元達成和解決方案。
案例四:2011年3月,某鋼結構有限公司因侵犯三家軟件公司軟件著作權被訴達成和解協議,賠償人民幣共計130萬元。該鋼結構公司是上市公司浙江某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母公司在半年度報告的“重要事項”中披露該子公司涉嫌侵犯軟件知識產權的三項訴訟。
案例五:2011年4月,某知名上市百貨集團股份公司就侵犯微軟著作權一案與微軟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向原告支付賠償金并進行正版化共計90萬元。此案在零售行業一石激起千層浪。
上述幾起案子的涉案企業均為上市公司,盜版的軟件多為操作系統軟件,案例體現出地域廣,行業廣,賠償金額大等特征,而最大的共同點是無一例外須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涉案信息, 從而降低投資人的信任度,破壞品牌形象,導致股價波動。這不得不使正在加快上市步伐和已經在股市上分得一杯羹的企業深深思索: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分析為何會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敢公然的使用盜版軟件,侵犯軟件公司的著作權,心態有四:
心態一,認為軟件就是免費的,公司可以投資千萬甚至上億擴充設備,擴大規模,卻不曾想過,軟件和其他商品一樣是需要等價交換的,使用軟件是需要支付知識產權費用的,白拿是一種偷盜行為。為什么部分地方盜版率居高不下?這和知識產權意識的淡漠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息息相關。所幸的是,當中國逐漸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時,政府加強了對知識產權強有力的保護,通過司法決策使人們明白需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且使用盜版軟件是會付出高昂代價的;
心態二,也許企業家們根本就意識不到使用盜版軟件和正版軟件真正的區別在哪里。當我們不斷談論正版軟件的價值,會帶給企業安全穩定聲譽,會有良好的售后技術支持,這些看似空洞的字眼也許根本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但是如果看看一些調研報告,企業家們可能要大跌眼鏡了: 根據最新的調研報告,盜版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有45%含有木馬病毒和惡意流氓軟件,78.0%系統開機啟動項被修改,84.3%系統默認超級管理員密碼為空并且已自動打開遠程桌面連接,89.9%系統的防火墻設置被更改,95.6%系統的 IE 主頁和收藏夾被修改, 99.9%的系統文件被修改……老總們看到此還能若無其事的坐鎮指揮嗎?也許正當您運籌帷幄之時,您的商業機密和金融資產信息正被不法分子通過盜版軟件偷盜殆盡。
心態三,明知盜版有危害,但為了節省成本,鋌而走險。那么,使用盜版軟件真的會為這些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嗎?在國家版權法律環境日益完善的全新形勢下,我們有必要用全新的思維重新評估一下企業使用盜版軟件的成本。信息化專家指出,盜版軟件的成本之一就是高額的IT使用成本,使用未授權盜版軟件的企業較正版授權企業導致的致命系統故障(停工24小時以上)的次數是正版授權企業的四倍,發生敏感或重要數據丟失及損壞的幾率增加了150%,盜版軟件的使用還大幅增加了企業IT維護工作量,造成高額的人力成本。盜版軟件的成本之二是員工工作效率的犧牲。企業使用未授權盜版軟件經常發生系統故障,每次故障大約有1/3至1/2的員工會受其影響,而其中有1/3到2/5的情況會影響到與客戶的正常交流。企業家們個個都精于算計,為何不算算盜版帶來的無形賬單呢?
心態四,懷有僥幸心理,企圖鉆法律的空子。軟件廠商就那么幾家,使用盜版的企業成千上萬。不會這么巧中頭彩吧?所以就有很多企業負責人默許了使用盜版軟件。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一旦被起訴,付出的代價是慘痛,不僅是經濟上,更是品牌上的。中國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立法在不斷完善,管理措施愈加嚴格,特別是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0〕37號》中規定提高電子化信息披露質量,務必使用正版軟件:上市公司董事會在保證年報信息披露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同時,還應在披露年報過程中選用正版軟件并在證券交易所電子化信息披露填報系統(XBRL)中認真填報,確保所填報的信息及時、準確和完整,與公開披露的信息保持一致。
上市公司若涉及盜版軟件的訴訟事項應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在年報“重大事項”中如實披露該事項的基本情況、涉及金額、及預計負債等信息。
正版軟件的確需要付費,但是它帶來的價值遠遠大于它的價格。信息化的時代,商業交易要用電腦,生產產品要用電腦,管理員工要用電腦,保存客戶資料要用電腦……就像人的健康一樣,如果一直給電腦吃毒食品,遲早有一天會全面崩潰。正版軟件是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運營,保證商業機密,銀行賬戶,客戶資料安全儲存的基礎。
很多時候,企業家們在短期利益與長期戰略,低價實惠與聲譽形象的不斷平衡中步履維艱。品牌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以身試法的品牌自然是不堅固的。上市公司能夠發展壯大更重要的是靠投資人的信心,今天一個訴訟,明天一個曝光,會有多少投資人愿意將資金投入這樣的企業呢?軟件正版化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準則,有國際化野心的企業更要明白,如果不用國際通用的游戲法則,最終是會被淘汰出局的。因此,上市公司的軟件正版不是為了軟件廠商,而是為了自身的戰略發展。因小失大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很遺憾的,唯有從根源上杜絕這樣不必要的損失。此外,保護知識產權也是上市企業企業公民精神的體現,為行業做出典范,這才會贏得尊重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