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G到5G再到6G,移動通信技術30年
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移動通信基本上以十年為周期出現新一代革命性技術,持續加快信息產業的迭代升級,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如今已成為連接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信息網絡。
人們對于信息需求的無止境追求,推動了移動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移動通信從 1G 逐步發展至現在的 5G, 目前5G 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大規模部署,各國更是已將6G列入未來幾年的國家計劃。

1980年后,1G盛行
1G,即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以模擬信號為傳輸載體的蜂窩無線電話系統。
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成功研制了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AMPS;
1980年,瑞典、丹麥、挪威、芬蘭等北歐4國在研制成功了NMT-450網絡;
1983年,AMPS在美國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并迅速在全美推廣,美國成為第一個使用AMPS網絡的國家;
1984年,德國完成了C網絡(C-Netz);
1985年,英國研制出頻段在900MHz的(TACS,Total Acce Communications System)網絡;
1987年11月18日,我國的第一代模擬通信系統開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國TACS制式全接入通信系統。
1995年后,2G盛行
2G,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2G比1G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和更大的系統容量。
1991年,歐洲開通了“全球通訊系統”(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也就是我們之前在營業廳辦電話卡時的“全球通”;
1995年我國正式進入2G時代,以GSM為主,IS-95、CDMA為輔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用十年的時間,發展了近3億用戶;
2002年1月8日中國聯通在正式開通CDMA網絡并投入商用,CDMA技術擁有系統容量大,保密性高、綠色環保、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
2019年10月,工信部表示,2G、3G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鼓勵運營企業積極引導用戶遷移轉網。2G網絡作為目前運行時間最長技術最成熟的網絡,隨著新技術的到來,也終究退出移動通信的舞臺。
2009年后,3G盛行
3G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3G相比2G具有更快的速率,更大的帶寬,更好的用戶上網體驗。
2000年5月,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我國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為國際標準,與歐洲WCDMA、美國CDMA2000成為3G時代最主流的三大技術之一。中國的加入,使得無線通信的格局再次發生變化:1G時代的一家獨大,到2G時代兩強對峙, 在3G時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3G時代在我國的時間很短,2009年發3G牌照,2014年就發了4G牌照,滿打滿算也不過5年時間。
2013年后,4G盛行
4G,第四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集3G與WLAN于一體;4G的MIMO,即多進多出的天線技術則提升了頻率復用度,相當于通過修多車道將路修得更寬,可以同時容納多輛車并排行駛,跨載波聚合能獲得更大的頻譜帶寬從而提升數據速率。
4G網絡速度大致可比3G網絡快10倍。4G相關技術不僅提高了速率,使得速率從3G時代的10Mbps數量級提高了100Mbps的數量級,還為向5G演進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正式發放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TD-LTE牌照(即4G牌照), 另外,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還將各獲得一張FDD-LTE牌照。
無論是3G還是4G,我國頒發的牌照都比國外晚了5-10年,雖然做追隨者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也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但畢竟受制于人。
5G時代來臨
5G,第五代通信技術,主要特點是超寬帶,超高速度,超低延時。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4G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5G已經遠遠超出個人生活的影響,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G定義的三大應用場景中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就是針對大規模物聯網業務的應用, 物聯網使得每一個從公共基礎設施到工廠到家庭的設備都能產生連接,涉及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5G網絡的可用性、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尤為重要,其地位足可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5G的革命性意義,不是3G到4G轉變的這種維度,而是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利益。
6G已然開啟
2019 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要加快美國 6G 技術的發展。
2019 年 3 月,芬蘭奧盧大學主辦了全球首個6G峰會。基于 6G 峰會專家的觀點, 奧盧大學與2019年10月份發布了全球首份 6G 白皮書,提出 6G 將在 2030 年 左右部署,6G 服務將無縫覆蓋全球,人工智能將與 6G 網絡 深度融合,同時提出了 6G 網絡傳輸速度、頻段、時延、連 接密度等關鍵指標。
2019 年 4 月,韓國通信與信息科學研究院召開了 6G 論壇,正式宣布開始開展 6G 研究并組建6G研究小組,任務是定義 6G 及其用例/應用以及開發 6G 核心技術。
2019 年 6 月,英國電信集團(BT) 首席網絡架構師Neil McRae預計6G將在2025年得到商用, 特征包括“5G+衛星網絡(通信、遙測、導航)”、以“無線 光纖”等技術實現的高性價比的超快寬帶、廣泛部署于各處 的“納米天線”、可飛行的傳感器等。
2019 年 11 月 3 日,中國成立國家 6G 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 標志著中國 6G 研發正式啟動。
通信技術的演進史也是社會發展的演變史。從1G到5G再到6G,我們看到了人類對科技孜孜不倦的追求,也看到了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變;我們經歷了通信技術領軍者從北美到歐洲到亞洲的變遷,也切身感受到了其他發達國家的高強度打壓。想要在移動通信賽道上占據優勢、成為國際標準制定者,吾輩當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