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oS到QoE,差異化連接開啟通信行業破局之路
移動通信行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這個行業卻進入了一個比較微妙的境地。
一方面,運營商在不斷引入新的通信技術標準,擴建網絡設施,提升網絡性能和容量。另一方面,因為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導致價格競爭加劇,投資并不能和流量增長形成正比。這對運營商的信心和熱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和行業當前所采用的經營模式有密切的關系。
數十年來,運營商提供的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盡力而為(best-effort)”的移動寬帶(MBB)服務——通過建立網絡,提供信號覆蓋,“盡力”滿足區域內的用戶連接需求。通過同質化的流量訂購,對用戶進行收費。
這種粗獷經營模式,無法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
用戶是沒有需求嗎?當然不是。移動通信時代發展到現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簡單來說,以前的需求是“吃上飯”。現在,開始從“吃上飯”轉向“吃好飯”。
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新型移動消費應用的出現,尤其是AI浪潮的崛起,都要求網絡從“躺平”走向“積極”,從“盡力而為”走向“品質承諾”。
舉例來說,消費場景的云游戲、VR/AR交互、智能眼鏡,還有行業場景的數字孿生、車聯網、遠程醫療,都需要移動通信網絡具備確定性的服務質量(QoS)、高吞吐量和低時延等。運營商提供的連接服務,如果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就不能獲得用戶的認可。
站在應用開發者的角度,如果網絡不能支持優質體驗App的運行,他們就沒有動力去開發這樣的App。同時,應用開發者無法預測用戶在不同場所將獲得的連接質量,通常只能根據假設的最壞情況下的吞吐量和時延來設計App,這也導致了用戶無法獲得更好的體驗。
換言之,并不是用戶沒有需求,而是運營商同質化的網絡服務能力,抑制了他們的需求。沒有創造對應的消費場景,去充分釋放需求。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改變這樣的局面呢?如何才能打破移動通信網絡的價值提升瓶頸,讓陷于滯漲的運營商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獲得新的增長?
答案就是——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為用戶提供差異化連接能力。
到底什么是差異化連接?
今年以來,“差異化連接”這個概念已經頻繁出現在行業會議和媒體報道中。不僅設備商對差異化連接展開了熱烈討論,運營商也紛紛將其納入戰略規劃考量范疇。
愛立信是業界最早提出差異化連接的企業。他們認為,差異化連接的核心要義,是摒棄以往那種“盡力而為”、“一刀切”的服務模式,轉為根據不同用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不同應用場景的獨特要求,提供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網絡連接服務。
愛立信在此前發布的《差異化連接-釋放5G的全部潛力》白皮書中指出:“網絡流量由多種具有獨特特征和需求的數據流組成。通過提供不同級別的網絡性能和確定性的性能特征,如時延和吞吐量等,運營商可以將網絡流量作為具有可靠性能的專用連接服務提供,以滿足每種應用甚至每個應用數據流的多樣化需求。”
換言之,通過差異化連接模式,用戶可以為自身的使用體驗付費,甚至為服務的可預測性付費。網絡的價值不再局限于流量,更體現在為用戶帶來的可預測的未來掌控感與體驗上。
這個理念確實非常具有創新性和顛覆性。它將移動通信網絡運營模式從“流量經營”轉變為“體驗經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圖片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深入了解一下差異化連接到底能帶來什么。
例如,當你是一個游戲玩家,正在繁忙的機場候機,想和朋友來一場激烈的云競技。再例如,你是一位主播,正在知名景區進行直播,想要和粉絲進行精彩演出的分享。又或者,你是工廠的主管,想要獲得更好的網絡保證,讓自己的機器人員工能夠更穩定地工作。……
對于這些需求場景,運營商可以基于具備差異化連接能力的網絡,識別出應用的需求,然后分配專屬的網絡資源,提供更高速穩定、優先保障的網絡服務,確保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網絡從傳統的QoS(服務質量)保障演變為QoE(體驗質量)保障。用戶獲得了更好的體驗,需求得到了滿足,不僅提升了滿意度和忠誠度,也為運營商開辟了新的價值增長空間,進而促進ARPU值的增長。
差異化連接,該如何落地?
差異化連接所描繪的網絡價值提升愿景是非常美好的。除了終端消費者和垂直行業用戶之外,包括應用服務提供商(ASP)、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以及應用開發者等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將因此而受益。
然而,想要真正實現差異化連接的全面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行業參與者需要達成共識、形成協作,共同投入精力和資金,才能推動這一變革的發生。
這其中,最關鍵的參與角色,當然是運營商。
《差異化連接-釋放5G的全部潛力》白皮書中,給出了創建差異化連接服務的七步指南,這對于運營商來說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創建差異化連接服務的七步指南(來源:愛立信官微)
概括來說,在部署前期,運營商需要定義服務目標(如覆蓋范圍、吞吐量、時延),制定營銷計劃和商業案例。然后,進行必要的網絡設計,對網絡進行升級,夯實底座。
白皮書還指出,運營商提供差異化服務的能力既取決于運營商部署的基礎設施(如頻譜、站點和硬件),也取決于網絡中實施的軟件功能、網絡配置、用戶密度及流量負載。
差異化連接涵蓋整個技術體系,包括客戶端和服務器端的應用行為,以及無線調度算法、軟件定義網絡(SDN)、不同5G核心網能力(包括用戶設備路由選擇策略和API開放)、運營支持系統(OSS)/業務支持系統(BSS)能力(如編排和保障)以及網絡切片等技術。這些技術可幫助實現動態、靈活的網絡配置和管理,是實現差異化連接的基礎。
目前已經全面普及的5G/5G-A網絡,顯然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些技術層面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NSA(非獨立組網)的5G/5G-A,并不能完美支持差異化連接。盡快將網絡升級至SA,是部署差異化連接的前提條件。
在發布商用服務前,還需要做好引入性能等級的準備。
性能等級在差異化連接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指基于關鍵性能指標(KPI,如時延與數據傳輸速率)來定義雙向網絡連接的等級標準,確保應用流量在使用特定等級的網絡連接時,可以實現預期的性能體驗。它能夠簡化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模式,使其能為不同用戶和應用提供優化的連接服務,從而更高效地使用和管理網絡資源。
性能等級的端到端實現 (來源:《釋放差異化連接價值》,愛立信)
準備就緒(完成網絡部署)后,就可以發布服務并面向目標客戶進行推廣。開發者也可以同時進行聯動,對App進行適配。
一旦網絡和應用準備就緒,并且服務正式上線后,簽約用戶便可以注冊使用該服務。在服務過程中,應用程序可以通過運營商的API請求激活和建立高級連接服務。最后,運營商還要進行保障,確保達到所有連接服務符合服務等級的目標KPI要求。
需要注意,差異化連接在市場推廣環節有兩種主要的推廣模式:直接簽約模式,以及間接簽約模式(通過API實現的按使用量付費模式)。
差異化連接的兩種推廣模式 (來源:《釋放差異化連接價值》,愛立信)
其中,通過應用內購買或月度簽約服務實現變現的間接模式,是將連接差異化能力整合至應用層的關鍵途徑。在這個模式下,向終端用戶交付應用和連接服務的價值鏈有所改變,不再是運營商與應用服務提供商各自獨立向消費者提供部分服務,而是他們共同協作,交付完整的應用體驗。
舉例來說,間接銷售模式下,運營商將根據差異化連接的使用量,向聚合商收費。而聚合商則將多家運營商的連接服務打包成全局API,提供給開發者平臺。平臺將這些全局API封裝成開發者服務,銷售給全球各地的應用開發者。這確實是商業模式上的一個重大創新。
總之,從技術方案到商業運營,從生態對接到用戶體驗,差異化連接已經探索出了一條標準化、可規模化、體系化的發展路徑。按照這個路徑指引,運營商可以快速實現業務部署和商業變現。
差異化連接,目前產業進展如何?
事實上,截至目前,愛立信已經和國外多個領先運營商開啟了差異化連接的商業嘗試,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例如,在新加坡,愛立信與當地運營商新加坡電信合作,基于5G SA和網絡切片技術,提供差異化連接服務。2022年新加坡大獎賽期間,他們首次嘗試利用網絡切片技術,為小范圍觀眾群體提供差異化觀賽體驗,算是一次探索和驗證。
不久后,2023年8月的新加坡國慶慶典,他們再次合作增強網絡能力,成功實現230%的5G容量提升。借助基于優先級的控制接入技術,不僅讓簽約用戶享受到了無縫5G連接,也讓公共安保團隊人員的關鍵通信全程無中斷。
再例如,2023年5月,英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上,英國獨立電視新聞公司(ITN)與沃達豐攜手,依托愛立信的5G RAN和核心網技術,首次在公共5G SA上運用網絡切片技術完成加冕禮直播,開創了英國移動直播史先河。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長遠看來,差異化連接的落地普及,將經歷三個重要的階段,分別是探索驗證階段、規模推廣階段和全面變現階段。很多運營商,已經走上了擁抱差異化連接的道路。采用循序漸進、規模化的差異化連接服務發布策略,將有利于實現平穩過渡和效益最大化。
從技術標準的角度來看,差異化連接也在穩步推進的過程中。
電信行業內的合作對制定技術標準和推廣最佳實踐至關重要。愛立信正積極推動差異化連接API及性能等級方案的行業應用,致力于彌合網絡能力與應用需求之間的鴻溝。愛立信與GSMA、3GPP、CAMARA及Open Gateway等行業標準組織合作,持續推動最佳實踐的普及和性能等級標準的統一,有利于加快差異化連接的普及速度。
結語
通信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重要階段。行業各方都已經認識到了差異化連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攜手推動差異化連接的加速落地,已經成為共識。只有整個生態系統共同投入,實踐其路線圖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加速轉型,開啟新的增長曲線。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更加多元、開放、智能的通信網絡時代即將到來。在這個時代里,每一個用戶都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網絡服務,每一次連接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和價值。通信行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差異化連接為引領,開啟一段嶄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