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華為全球金融峰會在京舉辦 未來數字銀行將呈全聯接平臺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4月25日,華為以“新ICT,激發數字化金融新轉型”為主題,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召開了華為全球金融峰會。今年吸引了包括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中國人壽、民生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招商銀行、中國太平洋保險等800多位海內外金融客戶及行業專家出席。
華為是金融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合作伙伴
華為企業BG副總裁、全球銷售部總裁馬悅
華為企業BG副總裁、全球銷售部總裁馬悅在開場致辭中表示,2017年華為公司全球營業收入達到603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7%。讓他感到自豪的是,華為在金融行業收入的增長,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他透露,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于超過300家大型的金融機構,包括世界TOP10銀行當中的6家。不僅如此,華為還在19個國家和當地的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合作,為超過一億五千兩百萬人口,沒有銀行賬戶的老百姓們提供金融服務,支撐了每天超過三千五百萬筆的交易。
他介紹到,在孟加拉,因為成本的問題,當地的銀行分支數量十分有限,無法覆蓋郊區的人口。華為利用新的ICT技術,幫助他們實現了與本地銀行運營商的對接,為超過三千萬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口提供了十大類了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通過新的ICT技術,我們把數字、金融服務帶給當地的個人和家庭。當然,我們也認識到金融機構轉型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傳統的IT架構無法敏捷的滿足業務需求。在過去傳統的IT架構支持金融機構實現了業務目標,更重要的是確保了監管遵從。但是煙囪式的結構使得內外部的互聯互通非常復雜,成本昂貴。”馬悅表示,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未來如何利用新的ICT技術來激活創新,以可接受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當然,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數字化轉型:
在國外,俄羅斯銀行Sberbank擁有強大的零售和業務基礎,華為和他們一起建立了行業領先的SDN網絡,幫助銀行連接客戶和員工。巴西的一家銀行部署了華為的統一存儲平臺,從而簡化多層的數據存儲,幫助他們降低了管理難度成本,節約了運營成本。
在國內,招商銀行和華為共同建設了大數據平臺,為招行的個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零售產品和服務。中國人壽與華為合作,實現覆蓋全國三千五百多個網點的無差別的網絡體驗。民生銀行和華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開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這一切都在說明,華為是金融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合作伙伴。”馬悅總結道。
數字化轉型先從一個真實的業務場景開始
那么究竟該如何完成數字化轉型呢?對此馬悅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議金融機構首先不要追求過于完美的技術方案,而是要找一個真實的業務場景,基于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的需求,同時選擇好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這個伙伴必須愿意在技術和創新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并且愿意與客戶進行長期合作。顯而易見,華為就是這樣的合作伙伴,也是客戶最好的選擇。
中國民生銀行科技信息部總經理牛新莊
對于馬悅關于從場景入手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觀點,中國民生銀行科技信息部總經理牛新莊非常認同,他明確表示,在業務的支撐層他們率先實現一些場景化的服務,同時希望提供智能的運營、客戶的分析和風險的管控,提供投資組合和經營決策。“最終給客戶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極致用戶體驗。”
牛新莊還透露,在2017年12月,民生銀行開始部署新的三年規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做科技金融的銀行,這是首次把科技金融寫到董事會銀行的三年規劃戰略里面。牛新莊認為,科技金融勢在必行,民生銀行要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新的概念對銀行做一個全方位的深層次的改造。
那么如何來評價一家銀行的科技實際水平呢?除了看科技如何實現銀行的戰略價值和戰略目標之外,牛新莊認為還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技術、產品、運營的先進性,二是安全性,三是投入產出比,看實際效益如何。
華為對于金融行業轉型的觀點,在現場也得到了多家金融機構發言人的認可。
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孔兵
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孔兵表示,中國工商銀行面臨外部的重重挑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金融改革持續深化,跨界融合深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發現新技術在各個領域廣泛滲透,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思維和行動空間,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孔兵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強化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核心競爭力,穩步推進智慧銀行信息系統建設,工商銀行將進一步加強業務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并積極建設金融云、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生物識別等科技平臺,為智慧銀行轉型發展助力。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陳國勝認為,現在從企業層面來看,大家都在做生態,開展廣泛合作。他認為這其中有幾個關鍵詞很重要,一是尊重和包容,二是專業開放,三是互生和共贏。“生態化不是分蛋糕,而是要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讓參與生態的任何一方各得其所,各展所長。”他透露中國人壽的企業核心文化有八個字:成己為人,成人達己,意思就是讓自己更強大,能力更強,能夠為別人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別人會更加認同自己。“這其中就提倡了一個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共享共贏這樣的文化理念。”
據了解,中國人壽現在整個公司信息化的建設其實正是一種平臺+內容的模式,基于數字化的智能平臺,把中國人壽的基礎能力、公共的技術能力開放出來,結合風格場景給客戶和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總公司到各級分公司的IT人員,都可以利用這些能力結合場景,給客戶提供智能化、用戶體驗更好的服務。同時在外部中國人壽也聚合了外部資源,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智能語音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等。
在會議現場,很多嘉賓表示,隨著云計算和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進步,刷臉支付、無人銀行支點,跨境結算等正在逐漸成為觸手可碰的現實,未來金融機構一定會發展為綜合型的金融信息承載與交易的新平臺,聯接一切“人”與“物”。
記者發現,他們的發言恰恰和華為的觀點不謀而同,正如馬悅所言,當完成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將會成為一個平臺,成為一個連接客戶和他們的財富,連接財務報表和資產的平臺。“最終,連接一切。這是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的目標。”未來,讓我們期待華為聚焦金融價值整合,提供面向萬物的全聯接,攜手行業伙伴加速數字化轉型。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