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梯聯網:在思維盲區給電梯啟智
原創1972年,倪匡以筆下知名人物衛斯理的經歷,發表了一篇連載小說《大廈》。小說講的是一棟新建成的大廈里不斷有人失蹤,衛斯理的朋友也在失蹤名單中,衛斯理前去調查,最終發現原來是大廈里的一座電梯突然擁有智能了,不僅可以自己發射信號到外界,還可以將搭乘電梯的人送到另外一個空間去。
當時不少人讀了這本小說,都對智能的電梯留下深刻印象。令人唏噓的是,四十多年過去了,多少科幻小說的幻想都變成了現實,電梯卻依然功能單一如故。電梯能夠搭載人上下樓就可以了,還需要什么智能?這是大多數人跳出腦海的第一個念頭,之所以有這樣的思維盲區,是因為眾人還沒有了解國內電梯的市場規模和需求痛點。
電梯運營的痛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全球十分之七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大城市離不開高樓大廈,而電梯無疑將在樓宇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全球電梯保有量超過1500萬部,其中中國電梯數量超過400萬部,未來還將持續增長。
這組數字意味著什么?
以每月常規兩次巡檢來算,1500萬部電梯一年就需要電梯維修工人3.6億次人工,假設每部電梯每年只停運2天時間大檢修,一年電梯停運時間就達3000萬天。不難看出,業務中斷時間長、運維成本高是電梯運營最大的挑戰。是否有什么解決方案,可以解決電梯運營的難題,讓電梯變得智能化?
幸運的是,物聯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一個聯網的電梯能做什么?
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現場介紹梯聯網方案
2016年8月31日,華為結合物聯網技術,發布了電梯物聯網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梯聯網)。在發布會現場,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介紹到,該方案將電梯的運行數據實時采集并回傳,后臺數據中心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并與外部系統綜合決策,實現遠程管理及預測性維護,降低維護成本及電梯故障率,保障乘客安全。耐人尋味的是,發布的時間選在2016華為全聯接大會的第一天上午,足見華為對此的重視。
記者了解到,梯聯網整體方案有五個模塊組成,包含電梯終端傳感,物聯網關、敏捷控制器,IoT平臺和電梯運營的應用系統,其中終端、IoT平臺及應用系統由合作方或電梯廠商提供,華為提供物聯網關和敏捷控制器。
通過梯聯網解決方案,首當其沖要解決電梯的聯網及管理問題。記者了解到,每部電梯的傳感器可能多達700多個,僅以擁有18萬部電梯的上海為例,一旦電梯連入物聯網,就意味著千萬個設備都要實現互聯及管理。華為通過基于SDN的開放架構,可以支持基于虛擬化的分布式部署,實現千萬級設備統一管理,應用統一部署和控制。
物聯網難以回避的安全問題也在梯聯網中得到解決。華為有四重安全保障,消除安全攻擊,為梯聯網業務保駕護航。一是OS級的安全,系統本身包含安全組件,保障終端安全;二是芯片級的安全設置,專用TPM安全芯片保證設備安全啟動和數據安全傳輸;三是管道級的安全,華為構建安全的VPN通道,確保數據傳輸安全;四是平臺級的安全,實現設備接入認證和分權分域管理。
對于電梯運營中最頭痛的故障報警與維修,華為對此也極為重視,解決方法很簡單——開放平臺,讓更專業的電梯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平臺上實現各種功能,如電梯運行狀態APP查詢、故障實時報警、電梯運行遠程操作等。
劉少偉告訴記者,除了電梯維護,基于電梯的其他潛在價值還有很多,例如電梯的媒體和廣告價值,電梯監控信息與物業對接方面的增效等。在這些方面,華為也考慮到了,在解決方案中,華為設置了融計算、存儲、語音、數據等功能的ALL-in-one 物聯網關,可連接攝像頭、廣告屏等,并通過敏捷控制器開放給第三方ISV,可以為電梯廠商提供廣告媒體、流量經營等增值業務。
抓住電梯聯網的機遇
訊達集團是世界第一大扶梯生產商和第二大電梯供應商,訊達集團中國區CEO對華為的梯聯網解決方案的評價十分有含金量。CEO表示,華為的梯聯網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了業務轉型,并給用戶提供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最后他表示,未來電梯接入物聯網是一個必然趨勢。
不少人在現場感受華為梯聯網帶來的智能體驗
下面一些數據也可以表明華為梯聯網對電梯領域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降低運維成本50%。自動化的電梯運營管理,降低人工巡檢次數,管理效率提升。
業務中斷時間降低90%。從被動等待到主動上報,從人員現場排除到在線提前分析,故障排除更及時。
降低故障率。智能的電梯平臺及網絡服務,構建部署智能應用,提前對電梯健康度評估并及時保養,延長電梯壽命和保障乘客安全。
據悉,目前中國市場的電梯安裝數量,占全球新增電梯數量的68%。正如劉少偉所言,中國作為城市化動作最大的國家之一,電梯的智能化毫無疑問將占有不小的比重。華為梯聯網解決方案的推出,與其說是順應了物聯網的潮流,不如說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大趨勢下,從細節著手找準了定位,其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