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將OpenStack引入自家云方案
甲骨文在本周二于舊金山舉辦的OpenWorld大會上公布了引入OpenStack的計劃。根據甲骨文的說法,公司將利用OpoenStack助力其基礎設施即服務與平臺即服務等資產。
OpenStack是一款跨行業開源云平臺,目前已經獲得來自紅帽、Rackspace、美國宇航局以及惠普等多家企業及機構的代碼貢獻。各方希望通過合作開發出一套足以與云計算巨頭Amazon、谷歌以及微軟相抗衡的系統方案。
Rackspace已經將自家云方案與OpenStack掛鉤,AT&T與惠普也采取了同樣的方針——如今又加上了甲骨文。
在甲骨文公有云當中,OpenStack Swift API能夠被用于控制來自甲骨文IaaS云的各類存儲資源,甲骨文公司產品開發高級副總裁Thomas Kurian在本周二的OpenWorld大會上表示。
除了在單獨的內部系統中實現API兼容性之外,Kurian還證實甲骨文計劃利用OpenStack實現對基礎云資產的配置、部署以及管理工作。“我們顯然已經完成了對自有軟件的編寫工作,”他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我們已經針對性能及可擴展性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帶來了出色的效果。”
在OpenStack的幫助下,甲骨文希望緩解由專有知識產權所帶來的爭議性。通過利用OpenStack API(例如Swift或者Nova等計算類API)的語義資源,客戶將能夠把數據從甲骨文業務環境中遷移至其它云平臺中,且不會影響到相關應用程序——至少理論上是如此。
“我們并不打算將大家束縛在某一種編程語言身上,”Kurian指出。“我們的想法是為客戶提供一整套云環境,幫助大家在其中使用這類工作負載。”
盡管甲骨文在OpenStack中加入了諸多原創要素,但該公司似乎并沒有為更廣泛的技術社區提供任何代碼貢獻。事實上,根據OpoenStack觀察機構Stackalytics的說法,甲骨文也根本沒有承諾公布其產品版本中包含的龐大代碼庫。相比之下,OpenStack領導者Rackspace提供了12492套貢獻代碼庫,英特爾等中型用戶提供554套代碼庫,就連EMC等普通參與者也帶來了12套代碼庫。
雖然很多使用Linux的組織都沒有對技術社區做出回饋貢獻,但對于一家極具影響力的技術巨頭,這種做法實在有點不勞而獲的意思。甲骨文從年輕的開源技術中汲取能量卻又不愿做出回報,這難免會遭受技術同仁們的冷眼與嘲笑。到截稿之時,甲骨文仍然沒有針對技術貢獻這一話題做出澄清。
Kurian告訴我們,即將推出的甲骨文公有云將運行在遍布全球的總計十三家數據中心當中。除了為企業用戶提供存儲及計算服務,這套公有云方案還將帶來數據庫即服務、文檔同步、移動服務、數據庫備份云、平臺即服務以及軟件即服務產品完整套件等。
時至今日,全世界已經有163個國家、約18000家企業的2150萬用戶在使用甲骨文公有云,Kurian證實。其中包含“處于管理之下的205PB存儲數據”,主要類別為人力資源及客戶體驗應用程序。鑒于甲骨文傳統產品線龐大繁雜的體系,我們懷疑目前其公有云規模在存儲及計算擴展前景方面還存在極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