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玩家們,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
PaaS被看成專為開發者設計,一切硬件資源被透明化,全部通過服務來調用,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開發者不用管理底層的硬件資源、數據庫,并實現彈性擴容,只需專心coding。然而事實是,全球范圍內除了被Salesforce收購的Heroku,恐怕找不到第二個被廣泛認可的PaaS平臺。
圖:與IaaS和SaaS相比,PaaS更為復雜。
PaaS現狀 群雄逐鹿
PaaS的用戶——開發者,既不像消費類產品那樣眾多,也不像傳統企業那樣財大氣粗,用戶的人均月消費額有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量開發者來自創業公司,這部分用戶占據了用戶量的99.9%以上。“SAE的用戶達到40萬,企業用戶只有幾百家,包括招商銀行、聯合利華等,但他們貢獻了大部分利潤,”新浪云計算首席架構師叢磊說,“SAE向開發者贈送相當數量的‘云豆’,大部分開發者不需要花一分錢。”雖然,在國外可以通過付費開發工具等形式對開發者收費,但在國內這顯然行不通,SAE的模式折射出國內PaaS平臺的現實。
在SAE上,大部分用戶依然是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企業上邊緣的IT服務。在媒體的影響下,越來越的傳統企業了解到云計算的優勢。然而,與純互聯網公司相比,ISV更了解傳統企業用戶,ISV們也在逐漸云化。國內兩大企業軟件提供商用友和金蝶正在探索云化服務。“云化也給應用廠商帶來新的機會,”一名用友研發平臺架構師告訴CSDN,“央企、電力行業如果財務業務交給一家公司來做,一般是將硬件、中間件到應用全部集成在一起,通過第三方進行升級是比較困難的。而云化之后,硬件與應用是不會綁定的。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把專業的事情做得更好。”
一方面,用戶驅動著整個行業云化,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與硬件綁定,作為一家純軟件公司,意味著更多的商機。但PaaS是一個需要長久技術積累的事業,與PaaS或IaaS平臺合作就順其自然了。目前,用友已經和開源PaaS平臺Cloud Foundry合作。“雙方很互補,”該架構師告訴CSDN。
不過,用友并不是只有Cloud Foundry這一個伙伴,與華為云的合作也在進行中。“與其說是合作,也可以理解成互相學習,”他表示。顯然,用友的野心不僅僅停留在與PaaS或IaaS平臺合作上。
提到Cloud Foundry,這是目前曝光率最高的PaaS平臺。在虛擬化市場接近飽和的局面下,VMware希望打造出一套開源的生態系統,在全球大力尋找合作伙伴。目前,HP Cloud和Dell云服務都采用了Cloud Foundry作為PaaS平臺。這折射出傳統IT供應商正加緊云化的一面。巧合的是,HP和Dell都是開源IaaS平臺OpenStack的贊助商。目前,HP Cloud已經在北美上線,而Dell基于OpenStack的公共云服務最快將在今年推出。
眾所周知,IaaS服務啟動成本巨大,而利潤率卻很低。PaaS平臺就像團購一樣打包許多用戶銷售,無疑降低了IaaS平臺的銷售成本。
關于“鎖定”和標準
除了開發者的消費習慣還需時間培養,關于云平臺的標準和“鎖定”問題依然是大家關心的。Google的GAE自定義了許多標準,這給已經的應用遷移到GAE制造了障礙。“我們的原則是遵循已有的標準,只要是用戶需要,我們就努力提供,”叢磊表示。正得益于此,SAE目前是公認國內最成功的PaaS平臺。
產生鎖定不僅僅是API的問題,叢磊表示:“比如Cloud Foundry基于Ubuntu,它的許多功能也是由Ubuntu提供,比如apt-get命令。而我們用的更多的是CentOS,只有用Ubuntu的機器才能安裝Cloud Foundry,這算作是一種綁定。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是寫代碼的問題。開發者完全可以寫靈活一點,做自適應就可以實現跨平臺了。”
如此看來,鎖定與否很大程度在于開發者是否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做代碼的自適應。當然,對于大部分普通開發者或創業公司,如何快速完成開發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存在“鎖定”并不是緊迫的問題。由此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Cloud Foundry和OpenShift這類支持多語言、多框架的PaaS平臺更受開發者喜愛,而GAE卻被打入冷宮。
對于ISV而言,情況是怎樣的呢?
“大的ISV會保持自己代碼的獨立性。同時,PaaS平臺又宣稱兼容他們所有的開發語言、框架、服務,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大問題,”上述用友架構師表示,“我們現在就是把傳統的應用往PaaS上搬,原來傳統應用都能搬到PaaS上,那我搬到一家,搬到兩家,并沒有什么太多的代碼修改。”
成功的PaaS平臺將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就像IaaS被AWS壟斷一樣。從目前來看,Cloud Foundry和OpenShift都有望成為這匹黑馬。而HP、Dell等傳統IT廠商迫切的云化戰略,將協助PaaS市場更快獲得獲得企業用戶的支持。
關于PaaS、IaaS以及ISV和IT廠商的轉型,將會陸續在今后的文章中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