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 讓傳統數據中心“望塵莫及”
目前有很多私有云和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來源于應用的潛在需求,在應用上,首先需要關注的是IT建設,因為這個是基礎,就像我們蓋房子打地基一樣,屬于基礎設置建設。本文中著重討論基礎建設過程中使用傳統數據中心的一些弊端,而使用私有云的相關解決方案則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傳統數據中心建設的弊端。
傳統數據中心及存在問題
企業或組織在過去IT過程一直遵循著這樣一個流程:業務部門定義需求->采購->系統交付->轉交給數據中心進行運維管理;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業務部門需要部署自己的IT系統,并不斷的交付給數據中心運維管理。這種方式使數據中心成了成本中心,可以用下圖1來說明:
圖1 傳統數據中心資源分配
圖1中是傳統數據中心資源分配方式,一方面要考慮***量,另一方面要為未來考慮,但是不符合低碳、節能、環保、綠色的標準,如傳統數據中心的能耗指標都在2以上,而新的數據中心能效指標都能達到1.2左右。這個是如何達到的呢?將IT資源的劃分做到和需求的形影相隨,這樣就能提高數據中心的能效比,如下圖2所示:
圖2 新型數據中心資源分配
當前大部分數據中心中的IT系統都是采用傳統方式構建。企業在構建這些數據中心的時候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是放在保障應用能夠穩定、安全和可靠的運行。在資源利用率,綠色環保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考慮比較少。
傳統數據中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數據中心中各種資源利用率低是許多數據中心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多家第三方機構調研表明企業數據中心的服務器的平均利用率一半低于15%。
2、各應用系統建設相對獨立,各自為政。從基礎設施的角度看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孤島”,因此很難從IT基礎架構整體的角度來考慮資源分配及使用的合理性。
3、傳統數據中心資源配置和部署過程多采用人工方式,沒有相應的平臺支持,使大量人力資源耗費在繁重的重復性工作上,沒有自服務和自動部署的能力。
不僅如此,目前一些數據中心包括成千上萬臺服務器。當服務器數量持續增加的時候,我們發現數據中心的復雜度和管理成本急劇上升。大型數據中心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可靠性的問題。當一臺服務的可靠性達到99.99%,這意味著一年的故障時間約為53分鐘。但是,假設數據中心中有一萬臺這樣的服務器,那么要維護高可靠性就會變成非常挑戰。雖然我們可以通過硬件的冗余設計來提高單臺服務器的可靠性,但是這種方式的成本比較高而且在隨著服務器數量的增加這種方式的有效性隨之降低。因此,大型數據中心采取的方式是通過軟件的方式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把硬件服務器上通過一個軟件層來構成一臺邏輯上的計算機。這樣底層某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可以通過軟件的方式進行隔離,由于整個數據中心規模很大因此對整體計算能力和可靠性不會造成影響。像微軟、Google、Yahoo等公司的數據中心一般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構建。由于底層都采用廉價和標準的通用硬件,因此不同公司的數據中心關鍵競爭力都在于其上的軟件系統。
私有云與微軟動態數據中心
隨著計算機技術(包括網格計算、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數據中心的架構經歷了一個“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如下圖3所示:
圖3 數據中心架構的演變
私有云不使用傳統的數據中心,而是使用高度虛擬化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功能組合,以優化IT性能和利用率,同時向企業提供改善效率和靈活性的服務。私有云借助實施了自動化的自助服務資源配置和成本分攤功能的管理軟件框架,把虛擬服務器管理與有時物理服務器管理結合起來。
圖4 數據中心的演變和發展
由上圖可知,傳統數據中心是***代數據中心,虛擬化數據中心是第二代,動態數據中心是第三代,從***代到第三代,資源利用率得到了顯著提高,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時靈活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既然有這么多優勢,那么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微軟的動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動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是微軟提供的基于云計算思想的數據中心優化和管理方案,其目標是把傳統數據中心進行虛擬化和云計算架構的轉型,不斷提高IT基礎設施的靈活性,降低硬件、能源和空間等成本,從而讓企業能夠快速響應業務需求,提高業務敏捷性。企業可以基于該方案快速構建面向內部使用的私有云平臺,服務提供商也可以基于該方案在短時間內搭建云計算服務平臺對外提供服務。動態數據中心方案能夠讓用戶自己動態管理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網絡和存儲等),包括開通、配置和安裝等。其核心價值在于,它可以幫助用戶提高IT基礎設施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基礎設施的應用和管理水平,實現計算資源的動態優化。
動態數據中心包含3個關鍵的能力。首先是服務器硬件,存儲,網絡,連接,支持基礎設施的高可用性。其次,企業所使用的虛擬化技術必須具有可伸縮性。可擴展性要求,包括服務器的供應、修補、配置管理、端到端的監控,備份和恢復。***,企業客戶需要一支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團隊或服務提供商,幫助企業定制、挖掘和充分利用產品的管理功能。在企業客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自動化的手段,將這些管理功能構建成一套新型的管理服務體系。除此之外,這個方案能夠幫助用戶實現數據中心的以下功能:
1.資源池管理:集中管理中心的硬件資源,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
2.動態分配服務:平臺可以動態分配服務資源
3.自助服務門戶:用戶可以根據需求自助申請計算資源,平臺根據SLA和用戶付費情況,決定審批結果
4.應用和服務管理:應用管理,服務度量計費和SLA等;
5.服務的保障:數據存儲和災備服務
微軟動態數據中心工具包包括軟件(網絡服務)和控制平臺應用程序模板。 DDC的工具包還包含了創建動態數據中心的配置概述文檔,企業客戶可以使用這些成熟的技術、流程文檔和***實踐經驗來滿足企業現有的需求。下圖5說明了如何通過公開的DDC工具包提供的Microsoft平臺上的層管理功能。
圖5 動態數據中心(DDC)的管理功能分布
總結
傳統的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的***代,而私有云是數據中心的第三代,在公有云受阻、私有云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傳統數據中心首先要做虛擬化,再從虛擬化的數據中心向動態數據中心進行過渡。
【編輯推薦】
- 融合基礎設施會給私有云帶來什么?
- 云計算不可及?私有云對IT架構三大影響
- 專家支招:教你五步打造企業私有云
- 分析稱企業***建私有云很可能失敗
- 技巧經驗:搭建私有云要做哪些準備?
- CIO應該向私有云提供商詢問的五大問題
- 四大變革呈現下一代數據中心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