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討論云計算主要趨勢
云計算是未來3-5年全球范圍內最值得期待的技術革命。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濫日益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礙,云計算以其資源動態分配、按需服務的設計理念,具有低成本解決海量信息處理的獨特魅力。
云計算在中國迎來黃金十年發展周期:當前,中國正處于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兩化融合(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政策討論期,云計算概念剛剛興起。
投資思路
中國云計算需求增長空間來自于傳統IT架構的改造、移動互聯網爆發性需求、傳統工業的信息化普及與升級的持續增量需求。本土的系統集成商和本土云計算平臺提供商面臨黃金的發展周期。我們長期看好優勢系統集成商,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兩化融合過程其實質就是不同硬件、軟件實現系統集成和融合應用的過程,同時我們看好中國信息化推進從點到面的全范圍發展空間。我們認為本土云平臺提供商(服務器、存儲器和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具有后發優勢,其主要原因在于云計算架構弱化了軟硬件平臺差異,差異化的焦點集中在業務應用領域;這縮小了本土廠商與跨國企業在底層軟件和高端硬件的差距。
IT業新趨勢
云計算將成為全球 IT業新趨勢恢復性增長背景和物聯網方向下的行業主要趨勢。全球IT業將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高德納咨詢公司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IT支出下降5.2%,而進入2010年全球IT支出預計增長3.3%,國內IT業則從下游行業的旺盛需求及軟件外包的高速增長獲得支撐。云計算在物聯網下率先取得突破:高德納咨詢公司將其列為2010年的10大戰略科技之首,認為將在2-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
物聯網突破了人與人通信的邊界,已經成為業界公認的產業發展大方向。在物聯網三大關鍵技術領域中,與傳感網及數據傳輸部分受限于眾多因素過程仍顯漫長不同,云計算的出現,不僅大大的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而且徹底改變了計算與存儲的方式,憑借其高效和按需的計算能力成為物聯網的前奏“大腦”。計算方式的革命成為了物聯網下率先取得突破的關鍵領域:相對于傳統通信而言,物聯網在信息傳輸網前向增加了信息采集即傳感網、后向增加了海量信息處理環節。極其便宜的海量計算能力,對于物聯網下龐大數據的處理尤為重要,云計算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公共計算領域中,云計算已經廣泛運用在Google Mail和Facebook等應用服務領域,在企業計算領域,中小型企業因為云的低成本和靈活性將會轉向公有云,在私有云領域,大型企業則希望在利用云的高效性和彈性提高自身運營的同時,將多余的內部數據中心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提供給其他企業來使用。作為物聯網下已經率先突破的關鍵領域,云計算成為了國際業界公認的核心科技和發展方向,相關IT支出未來3年預計復合增速達27.3%,超出云計算以外IT支出部分增速5倍以上。
云計算產業鏈
近年來圍繞著云計算概念展開的產業鏈逐漸成型,價值鏈上下游各個部分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代表群體,這些公司代表中大多數是傳統的國際領先廠商。
軟硬件平臺提供商:云計算的實現依賴于能夠實現虛擬化、自動負載平衡、隨需應變的軟硬件平臺,在這一領域的提供商主要是傳統上領先的軟硬件生產商,如EMC下的VMware,以及IBM、Cisco等等。這部分公司的產品主要特點是靈活和穩定兼備的集群方案,以及標準化、廉價的硬件產品。國內的對應公司包括浪潮信息、華勝天成、華為、中興、聯想、方正科技等。
系統集成商:幫助用戶搭建云計算的軟硬件平臺,尤其是企業私有云。代表廠商包括IBM、HP以及亞馬遜、Google以及電信運營商 AT&T等。這部分公司普遍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足夠的技術團隊,以及靈活可復制性的產品。國內公司包括華勝天成、浪潮軟件、東軟集團、神碼等。
服務提供商:這一部分涵蓋了為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的IaaS公司,如提供新型數據中心服務的亞馬遜、Rackspace,以及為應用開發者提供開發平臺的PaaS公司如微軟Azure、Google App等。這部分是云計算的核心領域之一,今后絕大多數的計算處理以及應用開發都將在這些服務中展開。國內服務商包括鵬博士、網宿科技、神州泰岳等。
應用開發商:即 SaaS應用服務提供商,包括傳統軟件廠商如微軟的Live服務,互聯網巨頭Google的gmail、map,以及新興的在線CRM 解決方案提供商Salesforce等。國內主要商用類軟件廠商如用友、金蝶、焦點科技、生意寶等將屬于此類別。
推薦組合
回顧中國新技術演進的歷程,基本是演繹從系統集成向自主創新的過程,在云計算主題投資主線下,投資策略如下:系統集成商(推薦華勝天成、東華軟件、東軟集團,關注浪潮軟件)→本土云平臺商(推薦浪潮信息、中國軟件,關注中興通訊、方正科技)→運維服務商。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