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戰役升溫:微軟IBM擲千金道不同
云計算這兩年一直是業內和相關企業關注的熱點。進入到今年,云計算頗有再次升溫之勢。典型的表現就是近日微軟***運營官(COO)凱文•特納(KevinTurner)對外界稱,微軟今年將投資95億美元用于研發,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資將被用于云計算領域。與此同時,微軟CEO鮑爾默日前在華盛頓大學演講時也著重強調了云計算對于微軟的意義,稱云計算正在推動者微軟的發展。微軟目前在全球有大約40000名員工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其中70%的員工都在從事云相關工作。一年后,這個數字可能達到90%。這是繼今年年初,微軟與惠普達成2.5億美元云計算合作協議之后,微軟高層再次對外強調和公布云計算對于微軟的戰略意義和相關的投入。
與微軟相比,作為同是傳統IT廠商的IBM近日也宣布在本月開始推出網絡軟件,開始在公共云端運算市場挑戰對手微軟。新軟件將允許客戶在網絡上測試和創造自己的軟件。和微軟一樣,IBM在云計算領域的投入也堪稱大手筆。據稱,IBM已投入超過200億美元進行并購,開發云端運算,以獲取新的營收增長來源。雖然今年年初,IBM和微軟對于云計算的一擲千金預示今年IT大企業對于云計算爭奪的激烈在所難免,但二者在云計算的努力方向,或者說是策略上有有著本質的不同。
筆者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IBM聯合業內眾多的廠商發布了(《云計算行業標準宣言》,簡稱云宣言),當時在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盡管這份六頁紙文件所包括的六項原則的主旨是要求云計算供應商“確保其所提供的云計算產品(包括安全、集成、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治理/管理及計量/監控)是基于開放標準的,但在此宣言中缺少了微軟和亞馬遜等廠商的名字也讓業內對于云宣言的真正目的產生了質疑。對此,微軟稱,IBM以一種不容討價還價的態度提出了所謂的“宣言”,他們非常不滿IBM這種做事態度。而亞馬遜則表示,業界應該采取實際行動,而不是口頭上的承諾。
實際上當時微軟和亞馬遜對于IBM主導下的云宣言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業內都知道在刀片服務器領域中的由IBM主導的Blade.Org聯盟,當時也是在眾多業內廠商的參與下,本著開放的原則,但最終的市場證明,IBM所謂的Blade.Org聯盟實際上就是IBM自家的刀片服務器標準,憑借著這個聯盟,IBM與惠普占據著全球刀片服務器市場80%—90%的份額,并且其與其他廠商的刀片服務器廠商的產品并不兼容。這無疑讓選購和使用IBM刀片服務器的用戶被鎖定在IBM一家供應商中。由此讓業內聯想到IBM的云宣言會如法炮制也并不令人意外。其實從IBM的行事風格上看,其在主要的IT業務領域最早都是打著開放(例如硬件)或者開源(軟件)的旗號,但在關鍵的核心技術上,IBM依舊在走封閉的路線,從而讓最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保留在自己的手中,進而推動某項業內事實標準的形成。
與IBM相比,微軟在云計算領域似乎并不急于建立什么所謂的標準,而是更加注重云計算領域的互操作性。例如今年2月起已經正式商用的Windows Azure云計算服務平臺。其在產品和平臺的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未來的互操作性。即不光支持微軟自己的產品和技術,還可以允許開發人員已有的不同技術都可以在微軟Windows Azure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延展。這意味著,在構建Windows Azure應用程序和服務時,不僅可以使用熟悉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Eclipse等開發工具,同時Windows Azure還支持各種流行的標準與協議,包括SOAP、REST、XML和HTTPS等。這是微軟與IBM相比所具有的優勢所在。也是IBM為何近日宣布發布新軟件允許客戶在網絡上測試和創造自己的軟件來挑戰微軟的主要原因。
另外,微軟還有一個名為“Interop Vendor Alliance”(互操作廠商聯盟)的聯盟計劃。微軟在這個計劃中邀請競爭者共同研究具體的客戶狀況,包括互操作性和產品方式以及為用戶提供做法和指南。
其實隨著云計算應用的不斷發展,云計算的標準和互操作的問題已經與安全性一樣成為云計算最終能否走向業內預期規模的關鍵。但從目前云計算現實的應用情況看,還尚在發展的初期,而初期就意味著市場的先機和利潤,這也是為何已經推出較成熟云計算服務的廠商各自為戰的主要原因。這個時候希望業內的廠商,尤其是那些已經具備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廠商來共同制定統一的標準并不現實。據筆者了解,自從去年云宣言發布至今,好像并沒有聽到或者看到云宣言有何具體和實質性的進展,倒是其官方網站近期一直不能登陸,難道這真的僅僅是個形式上的宣言嗎?還是確實遇到了現實中的不可操作性?相比之下,先從互操作性入手,即可以不斷增加在自己云平臺上的應用,又可以讓用戶可以在異構的IT環境中使用不同的云計算服務(先把餅做大)對于云計算初期的普及似乎更有大的市場推動作用和效應,也更容易為市場和用戶所接受。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