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 GPT-4:GLM 4.5 如何憑開源+代理能力逆襲? 原創
過去幾年,全球人工智能舞臺的主角幾乎被 OpenAI 的 GPT-4、Anthropic 的 Claude、谷歌的 Gemini 等西方巨頭牢牢掌控。它們性能強大,但也帶來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閉源、昂貴、難以掌控。
而現在,一個來自中國的全新模型正在打破這一格局。GLM 4.5 ——由清華系公司智浦 AI(現更名為 Z.ai)推出,被譽為“中國最強開源大模型”,它不僅性能直逼 GPT-4,還天然具備代理(Agentic AI)能力,能像一個數字助手一樣推理、行動、使用工具。
換句話說,如果說 GPT-4 是“聰明的大腦”,那么 GLM 4.5 更像是一個能思考、會干活的數字員工。
1. GLM 4.5 是什么?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 GPT-4 替代方案”?
GLM 4.5(General Language Model 4.5),是智浦 AI 在 2025 年推出的旗艦級大模型。它背后站著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被譽為“中國 AI 四虎”之一。
幾個關鍵點,直接奠定了它的地位:
- 參數規模:3550 億參數(MoE 架構),是當今世界上體量最大的開源模型之一。
- MoE 架構:并非所有參數同時工作,每次僅激活約 320 億,大幅提升了推理效率。
- 雙版本策略:
a.GLM-4.5(3550B 參數)——旗艦級全量模型;
b.GLM-4.5-Air(1060B 參數,12B 活躍參數)——輕量級可部署版本。
- 完全開源:MIT 許可證,權重可自由下載、商用、二次開發。
在全球模型逐漸“封閉化”的當下,GLM 4.5 直接打出“開放底牌”。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完全掌控模型,數據不必上傳云端,甚至可以在本地 GPU 上運行。
對比來看:GPT-4、Claude、Gemini 均為閉源,用戶只能付費 API 調用。GLM 4.5 的開放,幾乎就是對這一模式的正面挑戰。
2. 什么是 Agentic AI?為什么它是下一代大模型的分水嶺?
在聊 GLM 4.5 之前,必須先搞清楚一個概念:Agentic AI(代理型人工智能)。
傳統大模型像一個問答機:你問一句,它答一句。 而 Agentic AI 更像是一個目標驅動的數字代理人:它能理解目標,拆解任務,調用外部工具,自主完成工作流。
舉個例子: 如果你讓普通大模型“幫我計劃一次周末旅行”,它可能只會給你一份行程單。 但一個 Agentic AI 會:
- 先查天氣 →
- 比價航班和酒店 →
- 結合你的偏好做選擇 →
- 甚至直接幫你預訂(前提是你授權)。
這就是 “從回答到行動”的跨越。
GLM 4.5 是智浦首個“代理原生”模型:
- 128k 上下文:可以支撐多步驟推理,記憶長文檔、長對話。
- 原生函數調用:直接與 API、數據庫交互。
- 雙模式推理:
a.思考模式(復雜任務 → 慢而準);
b.非思考模式(簡單問題 → 快速應答)。
在測試中,GLM 4.5 在網頁瀏覽挑戰里,正確完成 26.4% 的任務,工具調用成功率高達 90.6% ——超過 Claude,接近頂級閉源模型。
換句話說,GLM 4.5 不再只是一個“聊天機器人”,而是一個真正能做事的 AI 助手。
3. GLM 4.5 的六大技術亮點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 GLM 4.5:它是 性能全面、架構創新、性價比爆表 的開源大模型。
以下六大特性值得重點關注:
3.1 MoE 架構:既龐大又高效
3550 億參數,但單次僅用 320 億,大幅降低計算開銷。輕量版 GLM-4.5-Air 甚至能在消費級 GPU 上運行。
3.2 雙重推理模式:快與慢的切換
- 思考模式 → 逐步推理,復雜任務更準確。
- 非思考模式 → 快速應答,日常對話更流暢。
這種“快慢檔”設計,讓模型既能解難題,也能陪聊天。
3.3 超長記憶力:128k token
能一次性讀完一本 500 頁的書,或者處理跨文檔問題,適合法律、科研、企業級應用。
3.4 多語言+代碼能力
- 精通中文和英文,在中文任務上性能尤其強勁;
- 支持 20+ 種語言翻譯;
- 訓練了 7T 代碼數據,編程能力媲美甚至超越 GPT-4。
3.5 工具使用與代理能力
- 內置函數調用;
- 熟練使用瀏覽器、計算器等工具;
- API 成本僅0.11 美元/百萬輸入token,比 GPT-4 便宜百倍。
3.6 開源與生態
- MIT 開源許可證,可自由下載權重;
- 已有 70 萬開發者在社區使用;
- 提供 AutoGLM 框架和小型 Flash 模型,生態快速壯大。
4. GLM 4.5 VS GPT-4、Claude、Gemini:差異在哪?
來看一張直觀對比表:
特征 | GLM 4.5(Z.ai) | GPT-4(OpenAI) | Claude(Anthropic) | Gemini(Google DeepMind) |
開源 | ? MIT 許可證,權重可下載 | ? 閉源,僅 API | ? 閉源,僅 API | ? 閉源,內部為主 |
參數 | 3550B(MoE,有效 32B) | 未公開(估數千億) | 70B–1000B+ | 未公開 |
上下文 | 128k | 8k–32k | ~100k | ~128k |
代理能力 | 原生函數調用,思考模式 | 插件化工具 | 輔助工具,強調安全 | 預計強大,但封閉 |
成本 | 極低($0.11/M token) | 高昂($20/M token) | 中高 | 未公布 |
一句話總結:
- GPT-4:性能頂級,但貴、閉源;
- Claude:對齊、安全好,但限制多;
- Gemini:性能強,但不開放;
- GLM 4.5:開源、強大、便宜,是真正的“平替+創新”。
5. 應用場景:GLM 4.5 能做什么?
從科研到企業,GLM 4.5 的應用邊界非常廣:
- 教育:自動批改論文、智能家教、教材生成。
- 政府:政務問答、政策解讀、公共服務機器人。
- 醫療:醫學文獻分析、病例輔助診斷(需合規)。
- 企業:文檔總結、知識庫問答、智能客服、RPA 自動化。
- 開發者:低成本打造 AI 代理、寫代碼、測試和調試。
特別是在中文任務上,GLM 4.5 的優勢明顯:既能理解復雜語境,也能處理本土化的知識庫。
6. 全球影響:這不僅是技術,更是戰略
GLM 4.5 的意義,遠不止是一個強大的模型。
它代表了三層影響:
- 技術層面:證明中國能研發世界級大模型,并做到開源。
- 產業層面:降低 AI 應用門檻,讓更多企業用得起。
- 戰略層面:在全球大模型競爭中,中國不再只是追趕者,而是率先在“開源代理 AI”方向實現突破。
正如智浦 CEO 所說:
“尖端性能,也可以是開放、高效且價格合理的。”
結尾:GLM 4.5 會成為“中國的 GPT-4”嗎?
如果 GPT-4 代表的是“封閉但最強”, 那么 GLM 4.5 代表的就是“開放但同樣強大”。
它的真正價值在于:把最前沿的 AI 技術,以可控、可負擔、可擴展的方式交到更多人手里。
未來幾年,AI 的主戰場將從“模型比拼”轉向“生態比拼”。 而在開源社區和代理 AI 的雙重優勢下,GLM 4.5 很可能成為撬動格局的關鍵一環。
?? 你覺得 GLM 4.5 有機會挑戰 GPT-4 嗎?
本文轉載自??Halo咯咯?? 作者:基咯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