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AI Alibaba:Java 后端接入大模型,終于不用羨慕 Python 了! 原創
大家好,我是玄姐。
作為 Java 后端開發者,你是否也曾羨慕 Python 生態里 LangChain 的便捷?是否一直在尋找一款能貼合 Spring 技術棧、輕松集成大模型能力的工具?
現在,阿里云開源的 Spring AI Alibaba 給出了答案。這款框架讓我們能用熟悉的 Spring Boot 方式,快速開發 ChatBot、工作流與多智能體應用,直接對接阿里云百煉平臺的大模型(比如:通義千問)。
Spring AI Alibaba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alibaba/spring-ai-alibaba/??

今天就帶大家深入聊聊,它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該怎么用。
一、先搞懂:Spring AI Alibaba 是什么?
簡單來說,Spring AI Alibaba 是基于 Spring AI 構建的 Java AI 應用開發框架,核心目標是幫 Java 團隊跳過復雜的底層適配,直接聚焦 AI 業務開發。它主要解決三類核心場景需求:
核心場景 | 關鍵能力 | 典型應用 |
ChatBot 對話機器人 | 多輪對話、上下文記憶、流式輸出 | 企業智能客服、內部知識問答助手 |
Workflow 工作流編排 | 基于圖的流程設計、多步驟推理 | 研究報告自動生成、數據分析流程自動化 |
Multi-Agent 多智能體協作 | Supervisor 中心化調度、Agent 職責拆分 | 復雜業務分工(如 “搜索 - 創作 - 審核” 協同) |
二、為什么說它適合企業級開發?
不同于簡單的 SDK 封裝,Spring AI Alibaba 自帶了一套生產級解決方案,這也是它最打動 Java 團隊的地方:

1. 低門檻的工作流引擎
借鑒 LangGraph 設計思路,用 “節點 + 邊” 的方式定義流程,代碼直觀、易調試,還支持可視化工具設計(可通過 Dify DSL 生成代碼)。比如實現 “搜索→分析→判斷是否繼續” 的流程,代碼只需幾行:
StateGraph<WorkflowState> graph = new StateGraph<>(WorkflowState.class);
graph.addNode("search", this::searchNode); // 搜索節點
graph.addNode("analyze", this::analyzeNode); // 分析節點
graph.addConditionalEdges("analyze", this::shouldContinue); // 條件判斷邊2. 企業級能力 “開箱即用”
不用自己搭基建,框架已集成阿里云生態的核心能力:

- 模型服務

對接阿里云百煉平臺,支持通義千問等主流大模型
- 知識庫
內置 RAG 方案,輕松實現企業私有知識庫問答; - 可觀測性

集成 ARMS 和 Langfuse,能追蹤調用鏈路、Token 消耗、LLM 調用耗時;
- 服務治理

- 通過 Nacos 實現 MCP 協議(Model Context Protocol)和 A2A 協議的服務發現與路由,這是目前 Java 生態里較完整的 MCP 和 A2A 實現。
3. 清晰的多智能體協作

采用 “Supervisor 中心化調度” 模式,避免 Agent 之間通信混亂。比如:一個內容生成場景,可拆分出 3 個職責明確的 Agent:
- ResearchAgent:負責信息搜索;
- WriterAgent:負責內容創作;
- ReviewerAgent:負責質量審核;后續維護或擴展時,只需針對單個 Agent 調整即可。
三、3 步上手:實現一個簡單的 AI 對話
作為 Spring 生態框架,它的使用方式和 Spring Boot 完全一致,新手也能快速入門:
1. 引入 Maven 依賴
在 ??pom.xml ??中添加阿里云大模型的 starter 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ai</groupId>
<artifactId>spring-ai-alibaba-starter-dashscope</artifactId>
</dependency>2. 配置 API Key
在 ??application.yml ??中添加阿里云百煉的 API Key(需先在阿里云控制臺申請):
spring:
ai:
dashscope:
api-key: ${DASHSCOPE_API_KEY} # 建議通過環境變量注入,避免硬編碼3. 編寫服務代碼
用 ??@Autowired ???注入 ??ChatClient??,直接調用大模型:
@Service
public class AICha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ChatClient chatClient;
// 對話方法:輸入用戶消息,返回AI回復
public String chat(String message) {
return chatClient.call(message);
}
}至此,一個基礎的 AI 對話功能就完成了。如果想體驗多輪對話、圖像生成、工具調用等完整功能,還可以直接運行官方的 Playground 示例:
# 克隆代碼倉庫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libaba/spring-ai-alibaba.git
# 進入示例項目目錄
cd
spring-ai-alibaba-studio
# 注入API Key
export
DASHSCOPE_API_KEY
=
your_own_key
# 啟動項目
mvn spring-boot:run??啟動后訪問 ????http://localhost:8080??,就能直接體驗框架的全部核心能力。
四、哪些場景適合用?選型建議看這里
第一、推薦使用場景
- 企業內部知識庫問答系統(需 RAG 能力);
- 需工具調用的智能客服(比如:對接訂單系統、CRM);
- 多步驟推理的自動化任務(比如:研究報告生成、審批流程);
- 已使用 Spring Cloud 微服務,想集成大模型的項目。
第二、需謹慎評估的場景
- 高并發 C 端應用:需額外搭配緩存、限流策略,避免大模型推理延遲影響用戶體驗;
- 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場景(比如:直播互動):大模型推理有固有延遲,可能無法滿足需求;
- 成本敏感項目:需提前評估 Token 消耗成本(可通過 ARMS 監控 Token 使用情況)。
第三、不建議使用的情況
- 團隊以 Python 為主,已有成熟的 LangChain 方案(無需重復造輪子);
- 需頻繁切換多廠商模型(框架目前更側重阿里云生態);
- 小型項目:無需復雜工作流、可觀測性,用簡單 SDK 即可滿足需求。
五、實際使用體驗 & 總結
從實際開發角度看,Spring AI Alibaba 有兩個很突出的優勢:
- 貼合 Java 開發者習慣
依賴注入、配置管理、Bean 生命周期等都遵循 Spring 標準,不用學習新的開發范式;
- 降低 AI 應用門檻
工作流編排做了簡化,即使不熟悉圖編排,也能快速上手;可觀測性集成成熟,生產環境排查問題更高效。
對于 Java 團隊來說,它最大的價值在于,不用重構現有技術棧,就能快速接入大模型能力。目前項目還在快速迭代中,后續功能值得期待。
如果你正在調研 Java 后端的 AI 應用方案,不妨試試 Spring AI Alibaba,或許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內容。
本文轉載自??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