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個項目總結出的Claude Code優秀實踐指南 原創
最近國外有個開發者,利用AI 編程工具在短時間內開發了12個應用,總結了一份提示詞并分享出來了,今天就來解析一下這份提示詞。
理念
核心理念
- 漸進優于顛覆- 確保小改動能編譯通過測試
- 從現有代碼學習- 實施前先研究規劃
- 務實而非教條- 適應項目實際情況
- 意圖清晰優于代碼巧妙- 選擇簡單明了的方案
簡單性原則
- 每個函數/類單一職責
- 避免過早抽象
- 不要使用巧妙的技巧 - 選擇“無聊”的解決方案
- 如果需要解釋,說明它太復雜了
流程
1. 規劃
將復雜工作分解為3-5個階段。記錄在IMPLEMENTATION_PLAN.md中:
## 階段N: [名稱]
**目標**: [具體交付物]
**成功標準**: [可測試結果]
**測試**: [具體測試用例]
**狀態**: [未開始|進行中|完成]2. 實現
- 理解- 研究代碼庫現有模式
- 測試- 先寫測試
- 實現- 最小編碼通過測試
- 重構- 在測試通過前提下優化
- 提交- 附帶說明關聯計劃的清晰信息
3. 遇到阻礙時
當每個問題最多嘗試3次,如果還沒修復,就立即停止下來:
1)記錄失敗情況:
- 嘗試了哪些方法
- 具體錯誤信息
- 認為失敗的原因
2)研究替代方案:
- 尋找2-3個類似實現
- 記錄采用的不同方法
3)質疑基礎假設:
- 抽象層級是否合適?
- 能否拆分為更小問題?
- 是否存在更簡單的整體方案?
4)嘗試不同角度:
- 使用不同庫/框架功能?
- 采用不同架構模式?
- 移除而非增加抽象?
技術原則
架構原則
- 組合優于繼承- 使用依賴注入
- 接口優于單例- 便于測試和靈活調整
- 顯式優于隱式- 明確數據流和依賴關系
- 盡可能測試驅動- 絕不禁用測試,而是修復
代碼質量
1)每次提交必須:
- 成功編譯或運行
- 通過所有現有測試
- 包含新功能測試
- 遵循項目格式/linter要求
2)提交前:
- 運行格式化/linter工具
- 自我審查變更
- 確保提交信息說明"原因"
3)錯誤處理
- 快速失敗并提供描述性信息
- 包含調試上下文
- 在適當層級處理錯誤
- 絕不靜默吞異常
決策理念
存在多個有效方案時,基于以下標準選擇:
- 可測試性- 能否輕松測試?
- 可讀性- 半年后他人能否理解?
- 一致性- 是否符合項目模式?
- 簡潔性- 這是最簡單的可行方案嗎?
- 可逆性- 后續修改難度如何?
項目集成
熟悉代碼庫
- 找出3個相似功能/組件
- 識別通用模式和約定
- 盡可能使用相同庫/工具
- 遵循現有測試模式
工具使用
- 使用項目現有構建系統
- 使用項目測試框架
- 使用項目格式化/linter設置
- 無充分理由不引入新工具
重要提醒
絕不:
- 使用--no-verify繞過提交鉤子
- 禁用而非修復測試
- 提交無法編譯的代碼
- 做假設 - 用現有代碼驗證
始終:
- 增量提交可工作代碼
- 隨進度更新計劃文檔
- 從現有實現學習
- 3次失敗后停止并重新評估
總結
你完全可以根據你的項目情況,對這份提示詞做部分修改,或者直接放到你的rules或者CLAUDE.md中,進一步提升AI編碼的效率!
本文轉載自??AI 博物院?? 作者:longyunfeigu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已于2025-8-18 10:27:10修改
贊
收藏
回復
分享
微博
QQ
微信
舉報
回復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