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IT老兵對企業AI落地的思考
本文來自于”湘江數評“公眾號,作者老楊,經作者本人同意授權后發布
當前AI技術的魅力可以說讓無數老板“競折腰”,無論是在各種論壇大會還是在某某自媒體平臺已經把AI近乎神話,AI技術的無所不能可以說是魔幻中帶著玄幻,似乎不做AI立馬就會被市場淘汰,做了AI立馬就會“逆天改命”一般,于是引發了老板們的集體焦慮與沖動,但大半年過去了,AI在傳統企業中成功落地的場景寥寥無幾,只有所謂的PPT里面的“最佳案例”,那么AI在企業中落地的難點在哪里?老楊做為一名企業的IT老兵這大半年來一直在做AI技術研究、市場調研及相關落地工作,現將個人對AI技術在企業落地應用的思考總結如下:
為什么做AI沒搞清楚
很多企業老板只所以引進AI技術,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降本而非增效!當然老板們的初心沒有問題,作為投資者當前期望低投入高回報,現在很多自媒體都在鼓吹所謂“一個人的公司”,通過AI實現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但老板們忽略的是AI技術的復雜性和高門檻,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和持續投入,并非簡單部署就能見效。技術并不能解決管理的痛,當前AI也不能代替人腦進行復雜決策。同時老板想用AI降本,但忽略了員工的抵觸情緒和適應成本,強行推行可能導致內部矛盾加劇,反而影響整體效率。因此想用一個技術工具去顛覆傳統的管理模式,無異于緣木求魚。要知道一個技術從誕生到成熟,需要經歷漫長的迭代與優化,AI也是如此,DS爆火也不過幾個月時間,想真正應用企業產生價值并不是一個大模型可以解決的。
所以企業做AI的初心錯了,一步錯會步步錯!為什么做AI?要么跟風,要么盲目追求熱點,要么猶豫不前,皆因缺乏對AI本質的深刻理解。
怎么做AI很模糊
企業引進AI技術需要怎么做?對于這個問題大部分傳統企業都缺乏明確規劃,往往只是盲目跟風,或者把任務分配到信息部門。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仍舊把引進AI當做引進一套系統那般簡單,也就是說在AI時代仍舊沿用傳統的IT思維去應對,忽略了AI的獨特性和對業務流程的深度整合需求。因此老楊經常看到很多CIO朋友在群內吐槽:老板要引進AI只是口頭一句話布置任務,卻未提供具體方向和資源支持,這就導致CIO們陷入兩難境地:既要滿足老板的期望,又要面對實際操作的困境,要技術支持沒有,要資金支持也沒有,要業務配合更無從談起,場景在哪里?找不到!所以大半年下來我們看到企業落地AI最多的案例就是:知識庫!真正產生了多少價值?恐怕只有企業自己清楚。
信息部門實現過程很痛苦
痛苦的根源在哪里?老楊認為有如下:
①.認知的偏差
老板認為AI是萬能的,但信息部門深知其局限性,想實現老板的要求卻需面對現實中的各種窘境,比如戰略上缺乏支持、資金不夠充裕,最關鍵的是老板還要求在短時間內實現AI智能化,要達到“降本”的要求;
②.匱乏的資源
資金、人才、技術支持均不到位,導致項目難以推進;比如很多企業高層會說“我們有錢”,但實際投入卻遠遠不足,因為想要AI產生價值并不是幾百個W能解決的,需要持續的投入;有的企業會說“我們沒錢,找第三方解決”,但第三方的能力往往參差不齊,最關鍵的是很多第三方也是首次做AI項目,缺乏實戰經驗,企業變成了小白鼠,試錯成本高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想實現AI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必需得到業務部門的積極配合,但當前的問題就在于很多企業處于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人手不足,業務部門疲于應對日常任務,難以抽出精力配合AI項目,這就極易導致AI項目與業務脫節,項目質量難以保障,無法實現預期效果。
③.場景在哪里?
這是很多企業落地AI面臨的最大難題。為什么沒場景?真實的情況是簡單的場景不愿做,復雜的場景做不了,因為在“AI萬能論”思想下有太多的不切實際,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業務部門AI思維與應用能力缺乏,以“百度”搜索引擎的思維來用“推理大模型”,這導致AI應用始終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業務核心,最終淪為擺設。
④.技術實現太復雜
老楊經常與行業朋友調侃的一句話就是:AI的盡頭是基礎數字化!很多企業連基礎的數字化都沒做好,就盲目上馬AI項目,想跨越基礎建設一步登天直接進入智能化,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AI技術應用的基礎除了算力還有數據與算法,三者缺一不可。現實是很多傳統企業數據都是雜亂不堪、孤島叢生,想AI發揮價值必需要從頭做起做數據治理,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做數據治理需跨部門協作,但厚重的部門墻導致數據難以打通,最關鍵的是又涉及到資金投入,各部門又相互推諉,誰都不想承擔這額外的成本。
所以從以上不難看出,AI技術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企業想要彎道超車一步跨越至智能化那是不可能的,但問題在于企業老板深陷AI萬能論,信息部門卻難以說服,只能在夾縫中艱難前行,以有限的資源去實現老板眼中那遙不可及的AI夢想很痛苦。
⑤.無案例參考無案例可循很迷茫
當前傳統企業做AI項目基本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缺乏成功案例的指引,之前做數字化項目還有行業最佳實踐可參考,各種第三方軟件系統技術與功能也非常的成熟,而現在做AI項目卻是一片空白,軟件公司所提供的只是理論方案,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企業難以評估其可行性,再加上現在AI技術更新速度過快,比如上半年還在熱議DS,而下半年又開始吹捧“智能體”,企業有限的技術難以跟上市場上的技術迭代,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面臨各種技術瓶頸,技術路線搖擺不定,進一步加劇了項目的不確定性。
以上就是當前企業落地AI的困境,資金問題制約項目的推進,技術瓶頸影響項目的實現深度,數據問題更是卡脖子的關鍵,場景問題決定項目價值,缺乏案例參考更是加劇項目的不確定性,最關鍵的是老板的認知決定了項目的最終命運,所以大部分傳統企業落地AI的現狀就是:老板空有AI夢想,信息部門缺乏資源,業務部門沒有場景,最終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喊的響,卻難見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