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 3打服奧特曼馬斯克,谷歌CEO卻在擔心AI泡沫
這邊Gemini 3剛引發“新紀元”的驚呼,谷歌CEO皮猜反倒出來“潑冷水”了。
在接受BBC最新采訪時,谷歌CEO皮猜原地化身“大漏勺”(doge)。
而且表達出的一些觀點也是出人意料……
怎么個出人意料?
這無疑體現在他對“AI泡沫”的最新表態上,正當Gemini 3 Pro掀起全網熱議之時,他卻憂心直言:
萬億美元AI投資熱潮確實存在“非理性因素”,(一旦)泡沫破裂將無人幸免。
而面對這份“實誠”,網友們也是意外+調侃不停:


當然,說歸說鬧歸鬧,鑒于當下AI正受到史無前例的密切關注,所以這位科技巨頭CEO對AI的看法無疑也值得我們了解學習一番。
3,2,1,深度學習這就走起(好一個雙關):
谷歌CEO為“AI泡沫”敲響警鐘
之所以在當下這個節點出來談“AI泡沫”,谷歌CEO皮猜無疑真的看到了什么……
別的不說,人們對AI的巨大關注、硅谷對AI的瘋狂投資可謂擺在明面上了。
正如BBC報道中所提到的那樣:
科技巨頭們正加大對AI的投入,爭相從AI熱潮中獲利,這場熱潮已將股票推至歷史新高。
幾家巨頭最新公布的財報為上述說法提供了佐證——
Meta這邊,其2025年的資本支出將在700億美元~720億美元之間,高于此前估計的660億美元~720億美元。
而且該公司表示,為了和OpenAI等展開競爭,預計2026年的支出增長還要“顯著高于”今年。
在財報電話會上,扎克伯格的話則更直接:
我看到了AI帶來的巨大機遇,無論是在新產品方面,還是在改進現有業務(銷售廣告和向用戶推送內容)方面。
正確做法是加快這一進程。目前,我們的應用程序和廣告業務一直處于計算資源匱乏的狀態。
微軟這邊,截至9月30日,這家公司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資本支出總額為349億美元,既高于分析師預期的數字,也高于上一季度的240億美元。
而且微軟CEO納德拉的想法也和小扎類似:
我們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包括資金和人才,以抓住未來巨大的機遇。
顯而易見,在這場AI競賽中,誰都不甘、也都不敢落于人后,谷歌也是如此。
谷歌和YouTube的母公司Alphabet同樣將今年的營收預期從夏季的850億美元上調至910億~930億美元。
這一估算幾乎是該公司公布的2024年資本支出的兩倍。
如此熱潮之下,“賣鏟子”的英偉達更是直接身價暴漲——不久之前,已成為首家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大關的公司。
5萬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30多萬億,和體量百萬億人民幣的小A相比,幾乎占了1/3。
而且除了英偉達,還有OpenAI這樣的估值巨獸。
根據OpenAI今年10月完成的一項特殊交易——員工股份二級轉售,其估值被推高至5000億美元,較今年3月軟銀領投融資時的3000億美元估值增長了近67%。
這筆交易不是新一輪融資,而是允許員工將持有的公司股份轉化為現金。據悉交易規模約為66億美元,估值定在5000億美元,收購方包括Thrive Capital、軟銀、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阿布扎比MGX和T. Rowe Price等頂級投資機構。
但OpenAI如此高估值背后卻是……最新季度虧損115億美元。
都知道微軟曾是OpenAI最大的金主,而在微軟最新財報中,它提到自己受到了OpenAI投資虧損的負面影響。
本年度的凈利潤和EPS受到來自OpenAI投資虧損的負面影響,分別減少了31億美元和每股0.41美元。
以此為線索,網友們在經過一系列測算后發現,OpenAI上季度居然虧了115億美元。
而OpenAI的現狀,無疑也正是AI泡沫的縮影之一(包括OpenAI CEO奧特曼也公開承認AI存在泡沫)。
無怪乎谷歌CEO皮猜將此輪可能存在的“AI泡沫”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聯系起來:
我預計AI也會如此。沒有哪家公司能夠幸免,包括我們自己。
當然,他也不忘留有一絲余地:
對于AI,人們的興奮之情是理所當然的……作為一個行業整體,我們現在可以回顧互聯網。
它顯然存在大量過度投資,但我們中沒有人會質疑互聯網是否具有深遠意義,或者它是否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在數字領域的工作方式。我預計AI也會如此。
所以我認為,在這樣的時刻,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嗯,最后還是回到很標準的答案了(手動狗頭)。
“不要盲目相信AI告訴你的信息”
與此同時,面對一次次掀起熱議的Gemini模型,皮猜也冷靜提醒大家:
不要盲目相信AI告訴你的信息,還要懂得借助其它工具。
什么工具?谷歌的答案還是:搜索。
早在今年5月谷歌宣布在自家搜索中引入新的“AI模式”之時,皮猜就表示:
Gemini與搜索的整合標志著“AI平臺轉型”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包括今日發布的Gemini 3 Pro,他們也在其中整合了這兩種能力,以此來降低回答錯誤率。
整體而言,這家科技巨頭CEO坦言:
技術發展速度與防止潛在有害影響的緩解措施之間存在一些矛盾。對于Alphabet公司而言,管理這種緊張關系意味著“既要大膽又要負責”。
而說到AI生成的錯誤信息,人們又將落腳點轉到了“AI泡沫”身上:

對此,我們也只能說結局未定,任何事都有兩面。
而事物的另一面也和皮猜的觀點一致——沒有人會質疑互聯網是否具有深遠意義,AI或許也一樣。
BTW,這里放一條相關討論下網友最高贊回答:

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