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11 月 16 日,宇樹科技創始人兼 CEO 王興興出席 2025 人工智能+大會并發表演講。他拋出了一個新的展望,這也是他一年前就曾表達的一個愿景:
“下一個十年,場景將推動機器人真正‘融入生活’。”
ps:這場大會主辦方很有來頭,由國家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協同創新網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贏在 AI+》節目組、清華大學可持續社會價值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中關村發展集團等單位聯合主辦。(小編強烈推薦大家看一看《贏在AI+》這個節目,很不錯~)
大家可能是從春晚上了解到這家“超酷”的公司。但其實,宇樹科技,作為國內機器人賽道的代表性企業,已經深耕了十年之久。宇樹如今的成就,得益于其始終在智能運動能力與場景落地的不懈付出。
十年回望:從“精美展品”到走進生活
王興興在臺上回憶道:
“十年前,我帶著獨自完成的機器狗原型機 Xdog 參加了上海的大學生比賽,那時候機器人大多數還只是實驗室的精美展品,AI 對大眾來說更像一個遙遠而模糊的畫,一切都仿佛遙不可及,但這十年我們這群追光者從未停下腳步,從電機、3D 激光雷達到 AI 算法、語音交互的落地,機器人走進了大眾的生活。”
他提到,2013 年自己第一次構想出低成本高性能機器人技術的方案,雖然當時沒有輟學創業,但方向從未改變。
“如今我在 2015 年所設想的機器人未來大多已經實現,甚至超過預期。”
驅動力轉換:從“萌芽探索”到“生長綻放”
對于接下來的十年,王興興給出了更加明確的觀點: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萌芽與探索’,那么我們的下一個十年,注定是‘生長與綻放’,是機器人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邁向‘生活伙伴’的十年。”
同時,他表示,這種轉變背后,是 AI 技術理解世界能力的快速增長。
“下一個十年,AI 技術將賦予機器人真正‘理解世界’的能力。”
宇樹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經可以完成絕大部分工作動作:
- 離線預學習
- 實時模仿復刻
- 動作智能顯著提升
今年 8 月團隊獲得多項冠軍,也是技術成熟度的體現。
落地中國,融入生活:三大場景率先爆發
面向未來,王興興判斷:場景需求將決定機器人普及速度。
工業生產線
“工人只需簡單指令,機器人便能自主完成物料搬運、精密組裝,將人從重復勞動中解放。”
養老服務
“小型護理機器人將上門為獨居老人測量血壓、提醒用藥、陪伴聊天,彌補養老護理人員的缺口。”
家庭場景
“家用機器人將承擔打掃、看護、輔助學習等任務,成為每個家庭的‘全能幫手’。”
機器人不再只是生產工具,而是公共服務補充與家庭成員角色的延展。
生態共建:比技術突破更難,卻更關鍵
機器人產業從來不是單兵作戰。
“我們更需要與全球伙伴一道,建立健全機器人倫理與安全標準,確保技術始終朝著‘向善’的方向發展。”
“唯有全世界擰成一股繩,機器人技術才能更快突破臨界點,推動人類文明邁上新臺階。”
在他看來,開源協作 + 全球規則將是決定誰能進入機器人時代的勝負手。
我們始終相信,合作比競爭更能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寫在最后:讓機器人變得“無與倫比”
技術的每一次進步,最終都回到人類生活本身。
當機器人真正理解世界,能做“有溫度的事”,它們將從生產線走入客廳,從展臺走到人身邊。
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了它的起點;未來十年,我們或許將看到它的巔峰。
十年前,當人們談論人工智能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太遙遠。
而今天,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它的雛形。未來十年,盡管我們仍面臨諸多技術和倫理的挑戰,但只要我們這群人堅守初心,愿意為讓機器人無與倫比這一共同目標努力,我們就絕不會辜負期望。
最后,王興興再次表達了機器人下一個十年是“機器人賦能生活、社會”場景的愿景。
愿我們帶著對技術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共同關注機器人產業的下一個里程碑。謝謝大家!
毫無疑問,這也是機器人產業最值得期待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