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致全球大裁員?牛津大學研究員:別把AI當成替罪羊

人工智能正在影響現實世界,從科技企業到航空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許多員工陷入恐慌。一些企業為了裁員,甚至將AI當成借口。
上個月,科技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宣布裁員,無法率先掌握AI技術的員工被迫離開。漢莎航空(Lufthansa)表示,2030年之前將裁員4000人,公司計劃依靠AI提升效率。
此外,Salesforce裁員4000名員工,并稱50%的工作可以由AI承擔。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引入AI技術,已經裁減了40%員工。語言學習平臺Duolingo聲稱將不再依賴外包員工,轉用AI替代。
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助理教授法比安?斯蒂芬尼(Fabian Stephany)認為,裁員并非像表面那么簡單,企業似乎有意將AI當成替罪羊,為裁員尋找理由。
全球裁員未停歇
近年來,歐美企業頻頻傳出裁員消息,其中不乏行業巨頭,波及科技、媒體、金融、制造、零售、能源等多個領域,且這股裁員潮至今仍未停歇。
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于AI的廣泛應用,未來五年內,41%的企業預計將進行裁員。
此前,甲骨文、CNN、Dropbox、Block等公司已宣布與AI相關的裁員計劃。盡管亞馬遜尚未正式公布裁員安排,其CEO Andy Jassy在今年1月曾表示,隨著生成式AI和智能體技術的引入,公司在未來幾年員工數量可能會減少。與此同時,大數據、金融科技和AI等新興領域的就業崗位預計在2030年前將實現翻倍增長。
以下為今年以來部分企業的裁員情況:
· 今年1月,阿迪達斯在德國總部(總數5800人)裁員約500人,占比約9%。此次裁員與AI無關。
· 數字金融服務商Ally有員工11000名,裁員約500人,未將原因歸咎于AI。
· 今年4月,Tumblr和WordPress的母公司Automattic在全球范圍裁員16%,原員工數為1500人,未提及AI因素。
· Best Buy已裁減部分員工,主要集中在客服與上門服務團隊。
· BlackRock在全球擁有21000名員工,1月裁員200人。該公司去年新增3750名員工,今年計劃再增2000人。
· 金融科技公司Block裁員約1000人,強調變動并非由財務表現或AI導致。
· 彭博社在約2700名員工中進行部分裁員,但預計到年底員工總數將有所增加。
· 航空航天公司Blue Origin計劃裁員約10%,預計影響超1000名員工。
· 波音因月球火箭計劃調整裁員400人。
· 今年1月,英國石油巨頭BP裁員4700人,占全球員工5%,明確與AI無關。
· 雪佛龍全球裁員15%-20%;
· CNN裁員200人;
· 迪士尼裁員數百人;
· 雅詩蘭黛計劃裁員7000人;
· 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計劃裁員2500人;
· 英特爾工廠員工裁員15%,超5000人;
·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裁員2000余人;
· 零售連鎖企業Kroger裁員1000人;
· 微軟裁員數百人;
· Meta自2022年以來累計裁員21000人;
· 半導體企業Microchip裁員2000人;
· Morgan Stanley計劃全球裁員2%-3%,約1600-2400人;
· 雀巢未來兩年擬裁員16000人;
· 耐克裁員約1%,具體人數未公開;
· 日產計劃在2027年前裁員20000人;
· 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裁員11%,約9000人;
· 甲骨文云部門少量裁員;
· 松下計劃裁員10000人;
· 派拉蒙全球去年裁員15%,今年再裁3.5%,目前員工總數為18600人。
AI只是背鍋俠
以上還只是公開裁員信息的一部分。分析認為,歐美企業裁員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絕非單純由AI驅動,其背后是更深層的系統性經濟壓力。
正如斯蒂芬尼所指出的:“企業真的只是為了提升效率而裁員嗎?我對此表示懷疑。它們更像是在為裁員尋找一個體面的借口。”更進一步,將AI塑造為裁員的理由,還能巧妙地給公司貼上“創新者”標簽,從而轉移外界對真實困境的注意。例如Duolingo和Klarna等企業在疫情期間快速擴張,如今可能只是在回調規模。
斯蒂芬尼補充道:“某種程度上,一些員工本就缺乏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因而被解雇。企業不愿承認自己當初的判斷失誤,于是順理成章地將AI推向前臺。”
頻繁的裁員已引發社會反思。Authentic聯合創始人讓-克里斯托夫?布格爾(Jean-Christophe Bouglé)公開質疑,指出“AI的實際應用速度遠低于宣傳聲勢;即便在大型企業中,許多項目也因成本與安全因素被擱置,未見實質性進展。”
布格爾進一步批評:“不少企業一邊以AI為由大規模裁員,一邊在證券市場上借AI概念拉高估值。然而在多個國家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這種說法聽起來更像是一種托辭。”
職業專家賈絲明?埃斯卡萊拉(Jasmine Escalera)也指出,企業隱瞞裁員真實原因的做法正在加劇公眾對AI的恐慌,使許多員工陷入“被替代”的焦慮。她批評企業在溝通中“缺乏公開與坦誠”。
對此,Salesforce發言人回應稱,公司已部署自研智能體Agentforce,降低了對支持工程師的人力依賴。Klarna則說,公司在兩年內計劃將員工從5500人降至3000人,AI只是影響因素之一,并強調“從未因AI直接裁撤崗位”,而是從2023年起實施招聘凍結,其中AI是凍結決策的重要考量。
耶魯大學無黨派政策研究中心“The Budget Lab”在其報告中指出,自2022年ChatGPT推出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并未觀察到因AI自動化導致的大規模失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同樣表示,在紐約-新澤西北部地區,AI并未造成服務業與制造業崗位的顯著減少。
事實上,盡管AI在服務業與制造業中的使用率持續上升,卻并未直接導致裁員。部分服務類企業通過對員工進行AI技能再培訓,反而擴大了團隊規模。
因此斯蒂芬尼認為,斷言AI導致員工失業,這種論調缺少足夠證據。蛋糕無法做大,導致員工因為AI出現結構性失業,這種現象并沒有大規模發生。(小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