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體時代CEO的六大戰略:從人機協作到優勢重構的領導力議程

根據你交談的對象或閱讀的內容,智能體(基于GenAI基礎模型構建的系統,能夠在實際世界中行動并執行多步驟流程)要么將帶來生產力的烏托邦;要么將取代大量勞動力,要么將導致機器人統治世界,要么將賦予每個人超能力;要么以上情況全部出現。
為了應對這一不確定的未來,企業高管需要拋開情緒化的討論。承諾隨處可見,但批判性思維卻十分匱乏。
自主式AI的潛力無疑十分巨大,尤其是隨著這項技術持續飛速進步。它有望徹底改變知識型工作,重塑競爭的本質。
但是——請允許我們借鑒蜘蛛俠的靈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領導者現在所做的選擇,不僅將塑造他們的企業,還將影響未來幾代人的工作方式。
鑒于仍有許多未知因素,要從夸大其詞或悲觀論調中篩選出確鑿的事實頗具挑戰性,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仍會發生諸多變化,然而,這并不能成為我們不對各種情景、選項、機遇、風險和投資進行深入思考的借口。
因此,我們推出了一項特別計劃——“企業AI對話”。這將是一系列出版物、訪談和網絡研討會的集合,旨在匯聚全球商業、技術和學術領域的領導者,圍繞戰略、技術、組織和運營等方面展開討論,以塑造領導者在智能體時代的領導方式。我們希望,這一努力將有助于企業高管基于實地經驗教訓和不斷演變的成功策略,做出明智的選擇。
CEO議程的六個部分
困擾領導者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對于AI和自主式AI的關注重點缺乏清晰的認識。考慮到仍有許多未知因素以及技術環境的快速變化,這一點可以理解,但這也使公司容易追逐虛假的承諾,分散資源。
以下議程項目有助于為戰略過程帶來一定的結構和紀律性。本著提供討論和解決方案平臺的宗旨,請將這些內容視為挑戰和適應我們學習與成長過程的刺激因素和論斷。
新型知識工作者:AI作為顛覆性同事
AI有望以與機器人革新制造業相似的方式重新調整知識型工作,只是速度更快。隨著AI能夠掌握曾經“人類專屬”的任務——判斷力、多步驟推理、協調、問題解決甚至創造力,企業高管需要重新思考人類角色,并構建確保道德且高效的人機協作結構。真正的限制因素將不再是技術能力,而是人類監督和管理智能體的能力。
關鍵問題:
? 在機器能夠思考、協調、決策和創造的世界上,如何重塑角色和責任?
? 當AI成為勞動力中的核心成員時,如何留住、管理、發展和激勵人才?
? 如何動態地創造和管理技能,提供持續的學習機會,以應對技能保質期縮短的問題?
人才管理需要迅速轉變,以技能而非角色為重點,并明確最有效的人機協作模式。
重新定位獨特性:競爭壁壘的崩潰
隨著成本下降和能力提升,AI將降低進入壁壘,使新參與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現有企業。知識產權和機構專業知識可能日益成為商品。重新調整業務,以聚焦真正的競爭優勢來源——如數據、技術、文化和企業級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問題:
? 當我的客戶能夠利用自己的智能體即時、持續且幾乎無成本地優化客戶成果時,可能帶來哪些業務利益或重大風險?
? 在這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和擴大你的競爭優勢來源?
? 領導者如何在保持透明和公平的同時,避免以犧牲長期利益為代價的短期優化?
? 如何將文化和培養歸屬感——這些AI無法復制的動態因素——增強為企業的關鍵差異化因素?
這一過程需要深思熟慮的投資和校準行動,以持續保護和增強競爭優勢。
重新構想價值:從效率到指數級價值
自主式AI不僅僅關乎短期生產力;它關乎重新構想工作方式,以激發創新、轉變客戶體驗并提升員工參與度,同時實現持續價值。如果企業局限于傳統思維,將錯失未來十年塑造業務的重大機遇。機遇在于找到重要問題的答案,例如:
? 當客戶配備自己的智能體時,他們的行為將如何變化?
? AI的能力能夠解決哪些曾經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或為全新商業模式開辟道路?
? 哪些競爭優勢來源可能因AI而增強或削弱?
成功的領導者將以大膽的機遇心態面對未來,重新思考其價值主張,并重新定義如何創造價值。
重構工作流程:從橫向部署到縱向部署
我們的研究表明,雖然近80%的組織以某種方式使用GenAI,但同樣比例的組織認為其對底線沒有影響。原因往往在于專注于部署工具和零散的試點項目:許多組織廣泛開展工作,旨在通過智能副駕和聊天機器人提高個人能力,而非改變集體績效。雖然這些努力并非徒勞——它們培養了熟練度和準備度——但真正的影響來自于“內部AI”思維,即AI被嵌入到少數高價值領域(垂直領域),并從頭到尾重構工作流程。
關鍵問題:
? 縱向重構可能在哪些方面為你的業務帶來質的飛躍?
? 以AI為先的工作流程的運營模式是什么,以及應如何提供支持?
? 如何構建AI模型、管道和系統,以實現跨垂直領域的復用和可擴展性?
現在采取行動的領導者將超越試點階段,使AI成為工作方式和價值創造的核心。
智能體組織的崛起:更扁平、更快、更靈活
當前的組織結構是職能型的,反映了如何最好地管理知識工作者。隨著人類和智能體并肩工作,組織將需要從傳統職能轉向以結果為導向的模式,這種模式更扁平、更快、更靈活。跨職能團隊將融合產品愿景與軟件交付,利用AI加速從創意到影響的旅程。共享所有權和實時實驗將成為常態。
關鍵問題:
? 必須實施哪些治理措施以確保問責制而不減緩進度?
? 當生產力不再由時間定義,而是由企業能夠有效協調的智能體數量定義時,應如何跟蹤進度和增長?
? 一個充分利用AI和人類協作最佳優勢的理想組織是什么樣的?
領導者應考慮設計這樣的系統:人類問責制和智能體速度相互強化,而非相互沖突。
培養你的學習超能力:為持續適應而建設
AI創新的快速步伐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機遇無限,但不確定性也同樣巨大。在一個邊際知識成本接近零的世界中,成功將取決于組織學習和適應的能力及速度。學習和適應主要是文化問題,但它們需要建立能力,如可擴展、靈活的技術基礎設施(例如AI網絡),以鼓勵并響應持續的變化。
關鍵問題:
? 組織如何培養持續改進、“測試-學習-適應”的心態和文化?
? 開放源代碼和內部建設之間的正確平衡是什么?
? 如何構建一個比競爭對手學習更快的組織?
在技術方面具備必要的靈活性意味著重新思考構建與購買之間的權衡,以優先定制基礎設施、多云部署和可擴展性。
你的領導使命:大膽行動,個人問責
AI不是一項技術挑戰,也不是CEO可以委托給別人的項目。CEO和董事會必須親自發展AI熟練度,嘗試技術,并至少啟動一項大膽的端到端轉型。同時,他們必須重構治理,以平衡速度與問責制、自主性與監督。
最重要的是,領導者必須以清晰的道德指南針為指引,確保AI進步帶來的是長期繁榮和信任,而不僅僅是短期收益。
AI不是一個選擇,它是一個必然,它需要一種新型的領導方式——大膽、適應性強且不懼挑戰現狀。我們在這個系列中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學術性的,它們關乎生存——不僅關乎個別企業,也關乎整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