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程序員最新薪資調查出爐
2022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增量和總量均創歷史新高。今年疫情持續沖擊經濟,我國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2%和5.3%。

在經濟承壓、疫情沖擊影響下,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中堅力量,大廠程序員接連被爆出的負面信息也讓不少群眾所關注,而其遭遇沖擊之后的出路更是成為了整個社會都關心的話題。
不少人更是驚呼:互聯網是不是涼了?程序員是涼涼了嗎?
針對此大環境背景,某招聘網站在日前推出《2022互聯網大廠程序員出路大數據探析》,對程序員最新的招聘年薪進行了統計,分析了目前急需程序員的非互聯網行業,大廠程序員會遇到問題,面臨的機會以及可以選擇的出路。
招聘年薪平均32.61萬
雖說,網上常常有程序員涼了的言論,但市場數據反饋卻并不盡然。程序員的平均薪資一直都高于市場的平均數不少,這次的數據統計也很好的表現了這一點,從各大行業程序員的招聘平均年薪來看,均高于24萬。
其中,一些非互聯網行業的程序員薪資也有著很好的成績,根據數據統計,電子通信、金融、互聯網、服務外包行業的程序員薪資排在前四名,平均年薪均超過三十萬,分別為32.61萬、32.08萬、31.84萬、31.60萬元。

即使排名第五第六名的機械制造以及消費品行業,其程序員的平均年薪也將近三十萬,達到了29.90萬、28.07萬的高薪。相較于互聯網行業而言,這份薪資也不遜色了。對于年輕人而言,2022年程序員毫無疑問仍是薪資水平前列的職業。
程序員更偏愛大廠
從2022年上半年程序員投遞人數最多的TOP30公司來看,大廠仍然更受到程序員群體的偏愛,投遞人數前三名的公司分別是騰訊、字節跳動和華為。而其中,在前十名的公司中,大廠就占到了六家,并且這些大廠的排名更加靠前,由此可見,大廠在大部分程序員的心中還是最佳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根據總體的數據來看,程序員投遞的前30家公司中,互聯網類的公司占到17家,投遞的互聯網公司和非互聯網公司數量幾乎平分秋色。這表明,大部分的程序員已經注意到非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
根據許多資深程序員表述,在年輕程序員選擇跳槽,行業時,不一定要局限于大廠互聯網,其實還存在很多可發展的機會和行業,我們應該適當的拓寬自己的選擇面,這樣才能擁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電子通信、機械制造最受程序員喜愛
在程序員投遞最喜歡的非互聯網行業數據中,位居前三的是電子通信、機械制造、金融,占比為17.43%、15.04%、10.93%;服務外包、制藥醫療、消費品以9.29%、9.28%、8.65%的占比位居第四至第六。

其中,從程序員投遞人數最多的六大行業的子行業分布來看,電子通信投遞人數最多的子行業是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達到了44.62%的比例。機械制造投遞人數最多的子行業是汽車/摩托車,占比為45.99%;

其實近幾年,不難發現,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不少程序員都將賽道轉向了傳統制造業的方向。通過匯總,我們發現,今年許多大型的傳統企業也向程序員拋出了橄欖枝,比如年初時,浙江海亮集團啟動了百萬年薪招聘計劃,其中開發,測試等等崗位均在其中。
還有比亞迪,吉利等一眾車企也拋出了大量和IT互聯網相關的職位,在三月吉利公開的社招崗位中,開出了程序員年薪最高48萬的高薪來吸引IT人員,由此可見,如今程序員們的選擇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行業,傳統制造業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互聯網行業之外 程序員依舊有市場
近幾年,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許多傳統企業正逐漸向互聯網化轉型,因此,非互聯網行業的企業招聘需求也日益增多。
2022年數字經濟的實體化將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正向三二一產逐次滲透,也就是從互聯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到制造、汽車、新能源、農業等,數字化所涉及的數字化崗位都在增加。而在企業內部,數字化相關崗位人才的薪酬則相對更高。互聯網高薪技術賦能傳統行業,IT的賽道越來越寬。
當前就業市場環境下,選擇未來職業賽道非常重要,選對方向可能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在發展前景好的職業賽道去努力,會讓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職業道路。如果你有2022年入行IT的想法,那么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及特長,進行專業系統化的學習。
華清遠見作為深耕IT培訓十八年的教育品牌,華清遠見以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用人需求為導向,開設嵌入式、物聯網、Java、Web前端等具有發展前景的IT專業,并且每年都會對各個方向的課程進行更新迭代,更新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行業熱點、熱門項目、高薪知識點、最新技術等。
在充分跟進IT技術最新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十分詳盡的市場調研,包括對數萬名就業老學員進行抽調的工作反饋,學員面試后的反饋,IT企業的真實招人要求收集以及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復合型應用型軟件人才,為每個學子的IT夢想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