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Sumit Sadana:用技術創新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在數字經濟的今天,爆炸式增長的數據總量不但對存儲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非結構化數據以及新技術、新應用的層出不窮,也需要更快的存儲性能預以支撐。隨著5G、AI、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普及,全閃存存儲正快速在各行各業中落地,這給諸如美光、英特爾等上游芯片廠商帶來了巨大的利好。
美光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
作為存儲芯片行業的巨頭之一,美光于2020年11月正式批量出貨全球首款 176 層 3D NAND 閃存,真正實現了閃存產品密度和性能上的重大提升。美光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的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半導體產業中,存儲是過去二十年中增長最快的領域。美光無論是在存儲技術還是產品量產方面,都走在了業界前面。他強調,美光將持續與中國大陸客戶密切合作,用創新的產品和一流的技術,持續為客戶提供價值,為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
存儲產業迎來高速增長期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推動企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數據量的增長,無論是傳統的數據中心,還是云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對于存儲的性能和容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給存儲芯片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利好。
根據預測,2021年半導體產業預計將增長12%,而存儲技術領域的增長將達到19%,遠超過半導體產業的增長速度。
Sumit Sadana告訴記者,除了云端和智慧邊緣之外,工業物聯網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的快速發展,對存儲芯片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而美光都能夠這些場景應用提供最適合的產品,幫助企業解決存儲挑戰,獲得價值。
Sumit Sadana表示, 資本市場對于2021年存儲的預期是DRAM增長15%以上,NAND的增長30% 左右。美光希望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快速推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談到近期存儲芯片的價格波動,Sumit Sadana認為NAND產品雖然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出現一定的價格彈性變化,但整體供應是充足的。未來市場將會根據需求進行自行調整。他表示,2021年 NAND的產能會穩定下來,美光正在與客戶更密切地合作,希望更早地了解到客戶的需求,及時地供應他們所需要的產品。
技術創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實現存儲容量與性能的平衡,3D NAND技術是業界普遍采用的技術。
當前,128層 3D NAND是市場中的主流技術,大部分量產產品都采用了這一技術。如何實現更高層的堆疊,是各大芯片廠商未來致力于研發的方向。而美光,則率先研發并量產了176 層 NAND的產品。
Sumit Sadana表示,為了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行業對于數據增長的需求,美光開創性地結合了堆棧式替換柵極架構、創新的電荷捕獲技術和 CMOS 陣列下 (CuA)技術。美光的 3D NAND 專家團隊利用專有的 CuA 技術取得了大幅進步,該技術在芯片的邏輯器件上構建了多層堆棧,將更多內存集成封裝在更緊湊的空間中,極大縮小了 176 層 NAND 的裸片尺寸,提升了單片晶圓的存儲容量。除此之外,美光還將 NAND 單元技術從傳統的浮動柵極過渡到電荷捕獲,提高了未來 NAND 的可擴展性和性能。除了電荷捕獲技術,美光還采用了替換柵極架構,利用其中的高導電性金屬字線取代硅層,實現了出類拔萃的 3D NAND 性能。采用該技術后,美光將大幅度降低成本,繼續領跑業界。
據介紹, 通過采用這些先進技術,美光提升了產品耐用度,這將使各種寫入密集型應用特別受益,例如航空航天領域的黑匣子以及視頻監控錄像等。在移動設備存儲中,176 層 NAND 的替換柵極架構可將混合工作負載性能提高 15%,從而支持超快速邊緣計算、增強型人工智能推理以及圖像顯示細膩的實時多人游戲。
“美光的科技和研發團隊非常了不起,因為我們做到的裸片尺寸比同類最佳競品小 30%,同時功耗比競爭對手低,能效卻比競爭對手高。”Sumit Sadana表示,美光將把握5G、人工智能、云和智能邊緣領域的增長機會,并在廣泛的產品組合中部署這項技術,在 NAND 應用的各個領域中實現價值。
“美光的愿景是變革信息時代,豐富生活體驗。公司的宗旨是成為全球內存與存儲解決方案的領導者。”采訪最后, Sumit Sadana如是說。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