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華為“軟實力”,突圍!從操作系統開始
2020年 8 月,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 21 個國家的 38 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1
動用一個國家的力量如此封鎖一家企業,可以說是相當厚顏無恥了。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另外 38 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而 2020 年 9 月 15號之后,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兩家公司將不再繼續向華為提供芯片。
雖然華為海思的半導體業務發展迅猛,已進入全球半導體十強……
但由于芯片制造技術的缺乏,華為要在短時間內建設一條完全不包含美國技術的生產線,談何容易。
而目前沒有哪個代工廠敢給華為設計的高端芯片代工,因為從光刻機到芯片設計 EDA 軟件,沒有一個能避開美國技術。
不單是華為的麒麟,與 5G 相關的天罡、巴龍,與服務器相關的鯤鵬,無一例外被籠罩在美國制裁的陰影之下,難以完成新品的生產和交付。
美國 8 月最新版本的修正案頒布后,包括聯發科在內的其他芯片制造商也無法再向華為供貨。
華為的脖子現在被卡的,已經喘不過氣。
能坐以待斃嗎?
當然不能!
2
“硬實力”發展受阻,華為能否靠“軟實力”奪回生路?
想要破局,軟件是關鍵的一環。
而軟件的基礎,是操作系統。
如果華為能推出一個先進的操作系統,并將其開源。讓全球的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參與進來,共建生態。
到時候美國再想從軟件層面制裁華為,就不那么容易了。
可能有朋友會說,Linux現在也是開源的,大家也可以自由使用啊。
雖然目前業界現在有開源的 Linux,不受美國實體清單所影響,大家也可以用。
但 Linux 內核受 GPL 協議限制,并不適用于所有商業場景。
眾所周知,Linux 內核以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第二版(GPL V2)的授權使用協議下發行。
任何 Linux 內核的衍生產品(Derived Work)必須遵循 GPL 協議進行發布。這將會限制一些廠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比如業內知名的開源操作系統 Android,除內核空間由于使用 Linux 而不得不 GPL 以外,其它組件基本上以 Apache 許可證授權發布。
除此以外,如果要讓 Linux 在(較底層的)嵌入式設備上運行,往往要進行一番裁剪和改造。
這多少也提高了相關廠商入行的門檻。
如今,華為的 HarmonyOS 操作系統正式開源。
在自主知識產權的情況下,HarmonyOS 從內核開始就是 BSD 許可證開源。鼓勵代碼共享,允許其他廠商對系統修改后,作為開源或商業軟件再發布。
而且對嵌入式設備支持良好,無論是 128K-128M 內存的低配置環境,還是 128M 內存以上的中高配置環境,都可以順暢運行。
作為業界大廠來說,華為已在多個開源項目中做出貢獻,但還一直沒有機會主導大型的開源項目。
HarmonyOS 的開源,既是華為在業界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機構主導操作系統生態發起的強力挑戰。
3
有的人可能會說,HarmonyOS 在成為通用操作系統上已經沒有機會,Windows 和 Android 發展這么多年,你再去追怎么可能追上?
但筆者想說的是,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Windows 在 PC 興起的時候嶄露頭角,而 Android 在移動興起的時候站穩腳跟。如今物聯網時代來臨,勇于創新的玩家并不是沒有機會。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網絡設施的完善,個人的終端會越來越豐富。
從 Transforma Insights 發布的研究來看,在 2019 年底,激活的 IoT 設備已達到 76 億個,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到 241 億,復合年增長率為 11%。
而從 Statista 的統計數據來看,全球的 IoT 設備數量已從 2015 年的 154.1 億猛增到 2020 年的 307.3 億,未來五年還將翻倍。
在中國十三五物聯網規劃報告中,曾有這么一句話:到 2020 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包括感知制造、網絡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突破 1.5 萬億元。
目前,我們能看到 HarmonyOS 已發布的版本已經可以在手表、智慧屏、車載系統、跑步機、音箱等設備上運行良好。這些都是物聯網的典型應用。
而作為華為這種信息與通信起家的公司,對于物聯網有著先天優勢。
華為也早就在這方面做了布局,不但在全球售出大量的 IoT 設備,還實現了云管端的一系列軟硬件布局。“1+8+N”的產品戰略也已經初具規模。
加上未來要發布的 HarmonyOS 手機操作系統,將一舉打通物聯網生態的多個環節,使華為在下一代操作系統的角逐中占得先機。
4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適合物聯網的開源操作系統,現在市面上也已經有好幾款,其中不乏大廠的作品,鴻蒙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在業界已經有 Google 的 Android 和 Fuchsia,Canonical 的 Ubuntu Core 等流行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但這些幾乎都是單場景操作系統,并不具備分布式全連接的能力。
而 HarmonyOS 上的 App 不但可以一次編譯打包,多設備運行,而且還能分布式通信。
由此可見,華為一開始就沒打算和 Google、微軟等廠商正面對攻,而是提前到下一代戰場進行布局。
目前,HarmonyOS 除了源代碼以外,還提供了配套的開發工具和 SDK、以及開發文檔。
與官方團隊緊密合作的技術社區,也適時的推出了相關的視頻課程。
相信這都將大大簡化開發者的學習路徑,讓大家盡快掌握 HarmonyOS 的關鍵技術,做出更具商業前景的產品和應用。
在此之前,華為的 HMS、AppGallery 已經發布,分別對標 Google 的 GMS 和 Google Play(App 商店)。
這相當于,華為已經把枝(HMS)和葉(AppGallery)都先準備好了。現在,華為又有了最為重要的根(HarmonyOS)。
未來,HarmonyOS 還將繼續開源手機操作系統的代碼,釋放更多能力給開發者。華為的“軟實力”,也會進一步增強。
5
美國能阻止華為得到芯片,但系統和軟件是華為自己開發的。
建好生態之后,不僅會有人使用這套系統,還會有很多人來建設、推廣這套系統。
屆時,華為借軟件彎道超車。
美國的包圍圈,必定會被打開一個突破口。
文章已于2020-09-10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