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廠商又被斷貨,中國手機在印度何去何從?
“剛恢復點,現在又斷貨了。”一位中國手機品牌的高管告訴志象網。電話那一頭,他正在孟買南部的一個三線城市,“不管是OPPO,還是vivo,店里都沒有幾部機子。”
上一次“斷供”,還是7月初,中印邊境發生沖突,印度海關強行阻撓來自中國的貨物清關,不少中國工廠因此停工。
而這一次,雖然并非針對中國,但原因同樣很“印度”:海關因系統問題導致中國電子產品清關延遲,部分手機品牌已斷貨。
近日,印度海關新啟用的自動清關評估系統(Faceless Assessment System),殃及池魚,印度手機行業協會ICEA也報怨清關時間已經從原來的2至3天增加到8至12天。
還有中國手機企業更焦慮的問題,由于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中國手機纏上的宏偉“印度夢”,已經蒙塵。印度已經開始實施制造業“自力更生”的PTI計劃。根據計劃,政府部門將在未來五年內提供4000億盧比(約53億美元)的財政支持,以刺激印度電子制造業的發展,預計五年內實現1530億美元的總產值。但這一心勃勃的計劃,已將中國排除在外。
但中國手機品牌占據印度手機市場份額近80%。根據研究機構IDC數據,2019年,小米在印度出貨量為4360萬部,市場份額第一,占據28.6%。vivo出貨量為2380萬部,市場份額第三位15.6%。OPPO和Realme各出貨1630萬和1620萬部,排名第四和第五,市場份額為10.7%和10.6%。

IDC 2019年印度手機市場報告
僅在幾個月之前,中國品牌在印度雄心萬丈,紛紛計劃投入巨資。
2019年3月,小米曾分兩批向小米印度公司注資350億盧比(約4.7億美元),這是小米進入印度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vivo也曾在2019年8月表示要在未來幾年投入750億盧比(約10億美元)擴大生產能力,成為對印度制造業最大的一筆投資。2020年初,OPPO還表示要擴大印度生產線,在年底將生產能力提高一倍。
現在,“印度夢”正漸行漸遠
中國手機企業第二度在印度斷供,起因則是印度政府正在實施的自動清關系統。
自動清關系統是印度正在實施的“快速清關(Turant Custom)”計劃的主要構成部分,目的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海關清關效率,但因剛開始實施,海關官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偏差,導致清關時長增加8到10天。
而這給很多企業造成壓力。
印度手機和電子協會(ICEA)請求,對所有的運營商和制造實體開辟綠色通道,可以不走自動清關評估路線。這樣才能更快補充產能,提高業務的連貫性",協會主席莫欣德羅(Pankaj Mohindroo)說道。
ICEA的成員包括小米、vivo、OPPO、蘋果、富士康、Lava、Micromax和Karbonn等品牌。
ICEA解釋說,在新的自動清關評估系統下,貨物可能在A港,但上傳到海關系統的文件數據會被算法隨機分配給B港的評估官員(AO)。ICEA的成員表示,評估官員會來回多次、詳細查詢各項文件。這導致清關時間增至8到12天,平均也要六至七天,這已經打亂了他們的整個計劃,"莫欣德羅說道。
目前,ICEA正在為電子產品尋求豁免,可以不走自動清關路徑,從而減少清關時間。
雖然并非針對中國企業,但印度政府的動作一直不斷。
8月5日媒體曾報道,印度標準局(BIS)推遲了對手機零部件和電視機的進口審批,小米和OPPO在內的中國企業預計受到影響。
今年4月,印度曾宣布10月1日起,對藍牙耳機、鍵盤等12項產品實施BIS強制認證檢驗。《今日印度》表示,印度政府正考慮對370多種中國商品實施進口限制,預計在2021年3月前實施。
而此前曾力促、吸引中國投資的印度政府,在手機產業鏈上,正加足馬力與中國”脫鉤“。
手機市場份額最多的廠商已被排除在外
印度政府試圖取悅的對象,是日本、韓國、美國和臺灣企業。
9月7日,印度通訊與資訊科技部長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表示,”印度正在崛起成為一個大型制造中心,全球制造商生態系統意識到必須找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設廠。”
9月7日,印度政府批準了一系列手機廠商的出口申請,這些企業全部來自入選印度生產刺激計劃的手機廠商,包括iPhone合同制造商富士康、和碩、緯創,以及三星、Karbonn、Lava和Dixon等,預計將對外出口總價值為1000億美元的手機。
然而,名單中沒有中國大陸企業,包括已在印度設廠的小米、OPPO、vivo等。知情人士稱,富士康和三星已經分別提交了未來五年價值500億美元的手機產能估算。
事情要追溯到4月1日,當時,印度通信和信息技術部起草了一份旨在加強印度電子制造業的計劃,歡迎全世界的手機制造商來印度投資設廠。
這項計劃全名為《印度大型電子制造業的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TI計劃),其內容顯示,印度計劃在未來五年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約合53億美元)激勵印度電子制造業發展。具體而言,在未來五年內,印度政府將以這些企業2019到2020財年的銷售額為基礎,對其印度生產商品超出該年的銷售額提供6%財政激勵。此外,普拉薩德還承諾為生產電子元件、半導體和其它零部件的資本支出提供25%的激勵。
但是,截至7月31日該計劃的申請期結束,沒有一家中國大陸手機制造商參與其中。在印度科技報獲取的22份申請中,已獲批的外國企業有三星電子、富士康旗下的兩家工廠及緯創、和碩。而入選的印度本土廠商則是Lava、Dixon、Micromax、Padget Electronics、Sojo、Karbonn和Optiemus。
8月1日,印度通信和信息技術部部長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在新聞發布會中宣布,三星電子和富士康等五家蘋果合作伙伴承諾將投資1100億盧比(15億美元)在印度設廠制造手機,而此舉將在未來五年內將印度制造的手機產值提高到11.5萬億盧比(1560億美元)。
面對中國大陸的公司無一入選的疑問,普拉薩德在記者會上公開回應表示,“政府并沒有阻止任何國家的公司參與這一計劃”。
臺灣的富士康、緯創已經在印度設廠為蘋果代工制造iPhone,并正在擴充產能。7月,富士康工廠已經開始生產iPhone11,這是印度首次生產蘋果頂級型號手機;另一家蘋果第二大合同制造商和碩,也在7月傳出已在金奈申請設立分公司,正在尋地設廠,同時也在與印度北方邦、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等邦洽談。
位于印度泰米爾邦的富士康手機工廠/彭博社
目前,三星從印度出口的手機價值約25億美元。而這家韓國電子制造商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生產價值500億美元的手機,其中的400億美元將由出廠價超過200美元的中高端機型構成。
9月7日的媒體采訪中,普拉薩德沒有再避諱政策上對中國的態度,他說,在拉達克沖突中,自己站在總理的一邊,而印度對中國采取的大膽步驟已經取得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