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云路之桐鄉 智慧教育和它背后的6大工程
當千年古鎮烏鎮因互聯網而破繭“蝶變”,它所地處的桐鄉,也正在從一個綻放著古典美的江南水鄉向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智慧城市進化。作為嘉興下轄的縣級市,桐鄉是嘉興政務云的試點縣市之一,自2016年7月完成云數據中心基礎建設設施后,包括市長熱線、國土、衛計、財政、教育等部門開始陸續上線,嘗試智慧化政務的創新。
當前取得的成效是,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破數據壁壘,推進“一窗受理”,群眾辦事更高效;同時,突破數據共享,推進服務延伸,群眾辦事更便捷;集約化建設,加快數據融合,推進“一網通辦”,群眾辦事更滿意。
其中,教育是桐鄉云化最徹底的部門,全部業務都轉向了云上,不僅是嘉興政務云的***個行業試點,也是全國率先嘗試100%基于云計算進行教育創新的縣級市。
“我們的口號是打造浙江教育***APP。”談起桐鄉的教育云,桐鄉市相關人員說,桐鄉自古就是文化重鎮,而云上教育將是它的新名片。
不一樣的智慧教育
教育現代化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教育信息化。在過去的近十年幾里,大多數城市的學校都開始采用電子化的教學設備,但教師備課、作業、練習、考試、家長溝通,以及學校和教育部門的管理辦公等,仍然無法擺脫“紙上教育”。而且,各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師的應用能力也參差不齊。可以說,教育工作仍然很傳統。
要改革,但具體怎么做?沒有先例可以借鑒,只能從實踐出發。
桐鄉有兩大先天優勢:經濟實力和互聯網效應。
一方面,浙江省屬于經濟比較發達地區,桐鄉在全國經濟***縣中排名第55;另一方面,桐鄉轄內的烏鎮,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擁有極好的平臺和影響力,理所應當地輻射教育,讓下一代享受信息化帶來的福利——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平臺,是***的方向。
自2016年初被確定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試點縣(市)起,桐鄉教育基于“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借助云計算技術,先行先試、點面結合、全力打造“智慧教育”高地,啟動“一二三四五六”智慧教育建設工程。
“一網”——桐鄉智慧教育門戶網。2017年初桐鄉“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與桐鄉市互聯網學校上線試運行。在應用層面,以“桐鄉教育”網作為統一門戶載體,為管理者、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一站式的教育、教學管理平臺。既為優秀教師提供了展示課程的平臺,也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城鄉教育公平與此同時,家長也能夠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二中心”——數據中心、資源中心。一個是數據中心,以云計算為桐鄉“智慧教育”提供基礎支撐,實現教育基礎數據的有效整合和互聯共享;另一個是資源中心,匯集了桐鄉轄內的100多個學校的教學資源。基于這兩大中心,目前,桐鄉的互聯網學校已經實現線上直播,每個周末、假期,都有免費的直播課程供學生選擇,內容涵蓋課堂教育到社會知識,以及安全教育等方方面面。而且桐鄉以“能上云的盡量上云”為總原則,把全部資源統一歸入云數據中心。
“三平臺”——智慧管理服務平臺、智慧教學應用平臺和智慧空間展示平臺。三個智慧平臺分別針對不同的服務群體提供不同的資源。比如,智慧教學為中小學生為主的不同群體,提供包括在線課堂、互動答疑、優課頻道、名師工作室、互聯網學校資源等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支持與服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課程。
“四服務”——機構、教師、學生、家長。從四個層面的需求出發提供有針對性智慧服務。在教育局層面,為了做好頂層設計,專門開辟了智慧工作室,和運營商、技術提供商等組成多方聯習會議,討論智慧教育項目工程,同時還設置了頭腦風暴時,邀請互聯網領域的“大咖”共同碰撞;在學校層面,桐鄉教育云首批確定了10所試點學校,進行教育專網改造,到2017年6月,已完成120個教學點的網絡改造。2017年,桐鄉還將啟動校園無線網絡覆蓋,爭取兩年內完成;在教師層面,嘗試新型的智慧教育模型,把智慧教育落實到課堂,讓學生得到實惠。此外,家校可以利用“桐鄉教育”APP,進行互動。并采用云技術和云存儲,分別提供教師版和家長版,可以上傳圖片、視頻等內容。
“五體系”——運營維護體系、數據共享體系、資源供給體系、人才支撐體系、合作推進體系。通過“政府投入、政企合作、租賃服務”的模式進行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借助云計算技術對內打破各業務條線的信息壁壘,推進教育系統基礎數據共享,助力“智慧桐鄉”數據共享體系建設。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和覆蓋面、提升學校技術人員、教育管理人員以及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能力,為智慧教育的推廣應用提供人才與技術保障。深化與各地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拓展教育信息化視野,推動教育合作交流。
“六工程”——智慧教育基礎環境提升工程、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程、師生信息素養同步提升工程、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工程、教育信息化開放合作工程、教育服務管理信息化工程”從2016年4月起至今,短短一年,六大工程已經卓有成效。依托云的支撐,桐鄉建立起浙江省內首家“公辦”互聯網學校,用完全普惠的政策,免費給學生們提供課程。匯總的資源也使得課程變得更加豐富,每個周末都有直播的公益課堂,在TV端就可以免費點播,很快還將實現移動端,完成三屏互動。
而最有特色的桐鄉教育APP,截止到2017年5月10日,下載注冊的家長用戶已經達到11萬人,日均訪問量高達5萬,家長們每天都會上傳相關的學習圖片、視頻等,活躍度比不少商業化的APP還要高。
上云,不只是100%
雖然云計算已經熱了好幾年,從概念炒作到落地,被很多行業、企業應用,但桐鄉教育云,乃至整個嘉興政務云的模式,在國內的政務云領域,也是少有的。其成功的原因簡單說,就是“決心”。
電子政務發展了不下十年,各地、各個委辦局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系統,有些能力強的地區和部門,也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和IT管理員。對很多城市而言,面對云計算帶來的革新,已有的系統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建設和管理已經投入了大量成本,放棄可惜,但從未來數據互通、對移動應用的支持,以及成本效率等角度考慮,上云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各地的政務云在糾結中緩慢發展,僅用一些邊緣業務來嘗試。
而嘉興模式***的不同,就在于100%上云的魄力——比如教育云是目前桐鄉上云上得***規模、最徹底的部門,從一開始,就確定了能云化的全部上云,并且建立了一套包含財政、技術等9個委辦局在內的預審機制,對新項目的必要性、方案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評估,以確保未來新系統、新項目都是基于云的。
目前,桐鄉教育云資源分配占桐鄉分中心行業云業務的80%。和嘉興一樣,桐鄉教育云也分為四個平臺。一個引用承載平臺,主要是分散在各個局里小的平臺;二是建立安全保障平臺,政務云保障安全都是得到等保的要求;三是信息共享平臺,這需要市政府統一建設,把各個局委辦的信息實現共享;四是網絡融合平臺,包括承載了政務云的政務外網和教育專網,通過這兩個網支撐兩個云平臺,達到云網融合的效果。
不過,100%上云說起來簡單,實現起來并不容易——業務不能斷,需要無縫遷移到云上,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更是重中之重,在多大程度上進行數據的開放和共享,還有用戶的體驗,甚至預算的金額,哪一項實現起來都不輕松。
除此之外,更難的是要改變對云認識不足的現狀。通知發下去了,有些涉及的人員認為這只是轉成專網和專用機房,還有些人認為,上云了,安全、硬件這些我就不用管了,都由云來承擔了。
對此,桐鄉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建立政府信息化項目預審機制,對于待建的信息化項目,必須經過信息化預審,解決政府信息化項目基礎設施重復建設、資源分散、管理粗放等問題,通過云計算技術手段實現集約化建設和管理。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對接(借助華為和中國電信的培訓)、安全保障,提高各部門的認識,打消大家的顧慮。相關人員說:“借助云計算技術,創新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對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方向,更加扎實地推進政務云這項工作,讓電子政務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由于云模式和以前自建模式完全不一樣,需要有梯度、有層級地完成,首先是實現云機房的集約化建設。對部門來說,原有各自為政的建設模式已無以為繼,從財政、能耗、管理的人力成本角度來說,集約化都是大趨勢。
此外,安全則是桐鄉領導最在意的事情。除了和相關服務企業簽訂安全保密協議之外,桐鄉還每年都要和主要領導,簽訂信息安全責任協議,已達到安全的可控性。
根據桐鄉的規劃,未來,教育還將在云上開放更多應用,比如,為每一個老師提供云硬盤,讓教師無論是在辦公室、課堂,還是家里,都能方便的使用,而加入移動端以后,老師只要帶著一個PAD,就可以進教室了。
除了教育之外,目前桐鄉衛生、財政、國土、政府辦、公積金、殘聯,市長熱線等8個單位的數據備份、容災已經采取了云計算模式,生產系統正在逐步遷移。“我們總結政務云能帶來省錢、省心、省時、省力四個成效,”相關人員說,根據在嘉興和海寧的測算,整個系統周期采用云集的話,政府每年可以節約1/4-1/3的資金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