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下一站:窄帶物聯網(NB-IoT)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NB-IoT(窄帶物聯網)是物聯網領域新興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B-IoT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NB-IoT指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技術,核心是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低耗流),適合廣泛部署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對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多終端的物聯網應用具有較大優勢。2016年6月16日,NB-IoT技術協議獲得了3GPP 無線接入網(RAN)技術規范組會議通過。待到9月完成性能標準制定和12月完成一致性測試后,NB-IoT即可進入商用階段。華為、愛立信、中興等科技企業,全球電信運營商都已經著手布局NB-IoT技術。
物聯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物聯網技術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宣稱,互聯網即將成為歷史,物聯網將取而代之,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從物聯網終端的數量看,美國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估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08億,達到2016年三倍以上規模(見圖1)。從市場規模上看,科技研究機構IDC稱2015年物聯網市場規模估計為6986億美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萬億美元,而2016年全球IT總支出也只達到3.8萬億美元,物聯網市場規模占整個IT市場的比重約18%。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McKinsey對于物聯網產業更是長期看好,他們預計2025年制造業物聯網產值達2.5萬億美元。

我國在物聯網的技術研究方面與發達國家幾乎同步,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走在世界前列。華為、中興等國內科技企業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積極投入,在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在未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企業若能在掌握技術發展主動權的基礎上,加強應用市場的開發和拓展,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將大有可為。
NB-IoT技術重大突破,技術標準快速確立
NB-IoT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重大突破,填補了此前無法進行長距離、大規模、廣泛部署的技術空白,技術標準的迅速確立為其進入商用階段奠定了基礎。
NB-IoT技術具有突破型優勢。NB-IoT是全球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提出的面向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多終端業務的物聯網技術。它使用授權頻譜,領先于LoRa等競爭技術,具有四大優勢:一是低功耗,NB-IoT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二是低成本,模塊預期價格不超過5美元;三是高覆蓋,室內覆蓋能力強,比現有的網絡增益高出20dB,相當于提升了100倍覆蓋區域能力;四是強連接,NB-IoT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總體而言,NB-IoT全面超越其他技術,成為最適合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多終端物聯網業務的通信技術。
我國企業參與的NB-IoT技術標準快速確立。NB-IoT技術協議于今年6月16日獲得了3GPP無線接入網(RAN)技術規范組會議通過,是3GPP 2016年提出的三個技術標準之一。該技術協議從立項到協議凍結僅僅用時不到8個月,成為史上建立最快的3GPP標準之一。標準確立的高效率體現出市場對該技術落地實施的迫切需求。NB-IoT是由華為、沃達豐和高通等共同提出的NB-Clot技術和愛立信提出的NB-LTE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我國的華為和中興公司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通過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企業不僅推動了技術發展,***了產業進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行業核心技術,取得了發展主動權。
國內企業率先實踐,預期效果良好
作為技術的推進者,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已與多家運營商在全球范圍進行了基于NB-IoT技術的物聯網方案實踐。從2015年2月至今,華為已聯合沃達豐、上海聯通、中國電信、澳洲東南水務、阿聯酋電信等國內外企業,開展了智能停車、智慧水務等業務的應用測試。中興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也已經在深圳等地成功試商用。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跟蹤是2016年NB-IoT主要應用方向。智能抄表是智慧家居的一部分,華為已經聯合澳大利亞東南水務公司(South East Water)啟動NB-IoT技術在水務行業的應用項目。華為還與沃達豐成功開展了使用NB-IoT的智能泊車試驗,將在2017年上半年開始投入商用。智慧跟蹤系統通過NB-IoT系統傳遞GPS定位信息,可進行寵物位置管理、自行車防盜、旅行箱位置管理、快遞追蹤、老人追蹤、易失物品防丟失等方面的應用。
NB-IoT市場應用預期良好。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以NB-IoT落地為契機,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技術標準推動者將是NB-IoT市場應用的首要受益者,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在NB-IoT的標準推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NB-IoT產業技術中擁有核心競爭力,并將以專利的形式轉化為NB-IoT落地后的利潤,其技術領先地位也有利于爭取到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其他物聯網相關企業也都將從中受益。市場研究公司Machina預測,NB-IoT未來將覆蓋25%的物聯網連接,被沃達豐主管Luke Ibbeston稱之為“擁有巨大潛力的商業藍海”,甚至有估計稱,針對物聯網提出的NB-IoT有可能給運營商帶來3倍增量。全球移動運營商聯盟預計,到2017年年末,全球將會有20個NB-IoT運營商網絡上線;24家運營商已經決定支持NB-IoT網絡運營。國內三大運營商也都已明確將NB-IoT的部署列入其網絡規劃和戰略方向。參照對德國NB-IoT市場的5年發展預估,到2020年德國市場NB-IoT收入可達16.7億美元,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安全、自動化等領域將成為NB-IoT的主要盈利領域(見圖2)。
圖2 德國未來5年NB-IoT收入預估(百萬美元)
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以NB-IoT落地為契機,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然而,NB-IoT 技術不會大規模應用在高耗流、高實時性的物聯網終端;而低速率低流量的物聯網應用將以NB-IoT 的落地為起點。相比面向娛樂和性能的物聯網應用,NB-IoT 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更適合廣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追蹤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將會大放異彩。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思派”(ID: Science-P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