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網丁鈞:傳統互聯網公司如何轉型移動?
原創【51CTO專稿】“瑪麗·米克爾說, 到2015年將有80%流量來自移動設備!” 9月3日下午,在國貿附近的一家咖啡廳,51CTO記者同簡網CEO丁鈞進行一番交流。在簡短的寒暄之后,丁鈞就拋出了上面的論調。
瑪麗·米克爾,人稱“互聯網女皇”,從1995年起,每年都會發布數據翔實的互聯網報告,對行業具有重要影響。上述80%的論斷,是米克爾在2013年的《互聯網報告》中提出的。
移動互聯網是公認的互聯網發展方向,但這一波浪潮來臨之快速和迅猛,還是讓很多人始料未及。傳統互聯網公司還在苦心經營PC互聯網流量,但米克爾的論斷表明,再這么下去,末路即將來臨。
丁鈞正是認識到移動互聯網浪潮和其中蘊藏的商機,才一手創辦簡網App工場,擔當起為傳統企業轉型移動的送水人的角色。
簡網App工場是為從個人到企業提供快速創建App服務的在線工具提供商,用戶只需要幾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創建一個Native App,就可以獲得發布文章、推送、客服等功能。同時,簡網還幫客戶建立了移動網站、連接到微信公眾平臺,甚至百度輕應用也在計劃接入中。
因為記者來自互聯網行業,所以和丁鈞聊的比較多的是互聯網公司如何轉型移動,以下就是聊天中收獲的總結。
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需要有自己的陣地
如果說傳統互聯網公司在PC時代的陣地是網站,那么在移動互聯網的陣地當然就是App了。
可是,App的分發是大問題,最近百度推廣輕應用,指出了應用商店在長尾應用分發上的缺陷,對于某些企業,并不值得花大力氣來開發Native App。
丁鈞也認同這樣的說法。Native App在開發上有許多坑,不僅需要一定的開發能力,還需要持續的投入精力,而且做出一個成功的App還有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但卻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但丁鈞的解決方案不是讓用戶不開發App了,而是提取出客戶對于App的主要需求后,極端簡化創建App的流程,而自己將App開發中的困難全包了。這樣用戶既得到了想要的App,又避免了移動開發中的坑。
為什么企業一定要擁有自己的App,而不是各種輕應用呢?丁鈞表示,如果企業完全依靠輕應用,將使企業的命脈被平臺所掌握,生死操于人手。比如微信公眾平臺不僅審核很嚴,還經常對賬號進行保護、封殺,使業務中斷,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而App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沉淀鐵桿粉絲和忠實用戶。目前輕應用的功能和體驗還是比不上Native App的,通過Native App來提供更強大和貼心的功能,以及類似社區客服等功能,有助于企業留住忠實用戶,而他們,顯然是企業的寶貴財富。
但丁鈞也不否認輕應用的趨勢。簡網在幫用戶創建App之外,還同時創建微站、打通微信公眾賬號,也就是利用多個渠道,接觸盡可能多的用戶。
這就是互聯網公司轉型移動的“一個陣地,多個渠道”戰略了。
戰略已定,那么在具體實施上,如何將傳統PC業務轉移到移動上呢?
轉型移動需改變觀念 適應移動特色
“要么自己顛覆自己,要么被別人顛覆!”這句話已不知最早是何人說出來,但在訪談中丁鈞再次提出來,仍然引人思考。對于這句話的***注解,恐怕是QQ和微信了,丁鈞認為如果騰訊沒有推出微信,手機QQ會被米聊干掉,這種看法,雷軍也在多種場合表示過。微信之所以能力壓手機QQ,正是因為微信是帶著移動互聯網基因的,是按照移動的特點打造產品,后來手機QQ也在很多地方對微信進行模仿,其原因正在于此。
丁鈞非常反對將傳統PC業務搬到移動App這樣的做法,移動互聯網具有自己的特點,無論是操作還是瀏覽方式都影響業務邏輯,移動情境下的業務已經和原來的不同了。就拿一篇幾千字的文章來說,在PC上看沒有問題,但是在手機上看,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耐心。那么為了適應移動的特點,我們就必須提煉出摘要,甚至是文章大意,不讓讀者接觸過長的文章。
因此傳統互聯網公司想要轉型移動,不應該單純的繼承PC。但是對于怎么做,簡網并沒有為用戶做決定,而是只提供功能,具體的做法需要讓客戶自己去探索。比如丁鈞提到的案例文玩匯,拋棄了PC互聯網的做法,而是依照移動的特點打造社區,讓用戶自己上傳圖片等,短時間內又聚集起不少用戶,而且用戶活躍度很高,每天有500個新貼發布。
結語:
移動互聯網正在迎面撲來,要么被其撲滅,要么弄潮于浪峰。互聯網公司大多具有勇于嘗試、快速變革的優點,那么在這移動互聯網來臨之際,更應該張開雙臂,迎接新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