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的主人:產品經理怎樣設計好產品?
有很多回答,我曾經見過好些執著于界面美觀的產品經理,見過執著于梳理用戶需求的產品經理,甚至聽說過化身為“用戶郵件/文檔分析師”的產品經理。我是程序員,是工程師,但我覺得這些人都很不靠譜。這三種不靠譜的產品經理中,***種最不靠譜。產品經理***懂技術,但是即便不懂技術,也絕不能化身成為界面設計師。如果我是產品經理,有人有一天對我說,產品經理不就是設計用戶界面的人嗎?我應該和他拼命。
產品的***價值,是能夠解決用戶的問題。所以,產品經理的***職能,是要設計出能夠解決用戶問題的產品。你做的東西再丑,舉個例子,12306.cn,鐵道部的網站,即便再丑,只要用戶能夠通過它網上購票,而且是唯一的渠道,就必然被刷爆。
但是,只執著于“用戶的需求”是不可能做好產品的,尤其是那些抱著“用戶是上帝”荒謬態度的人。當然,你也許會說這樣一種情況,要給甲方做產品,你恰好是悲催的產品經理,甲方把需求列得無比細致,你很無奈,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了,比如他說要支持IE6,你就必須支持IE6,那么,你其實并沒有成為一個火力全開的產品經理,充其量只是人家的決策實現者而已。這也是很多傳統軟件行業經常遇到的無奈。
產品經理要做產品的主人。我在《從“Google地圖八位版”看國內的抄襲》這篇文章里曾經這樣引用發明汽車的福特來舉例:
| 發明了汽車的Henry Ford曾經這樣說:“如果我問我的客戶,他們要什么?他們的回答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馬。” |
用戶的問題是什么?需要更快的馬?那只是問題表象。福特很清晰地抓住了用戶的問題本質。產品經理也必然需要做到這種程度。
但這還稱不上靠譜。靠譜的產品經理設計的產品還得“溫柔地引導目標用戶”:
- “目標用戶”,指的是很清楚那些用戶是應該關心的,用戶是有層級的,哪些用戶是應該被無視的。我們常說國內的豆瓣是一家有“節操”的公司,但是依然被無數人反感,豆瓣的風格簡樸(有時真是讓人覺得太簡樸了),卻很能因為一些小眾愛好而聚集起用戶群體。
- “引導”,是說對于用戶的問題,產品經理要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讓用戶來使用和適應你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在99%的情況下,也許不是用戶提出的。高級用戶、專業用戶、資深用戶,經常會在抱怨問題的時候,順帶給出解決方案,產品經理對此一定要敏銳和謹慎,始終記得誰才是產品的老大。
- “溫柔地”,是指給出的解決方案千萬不能唐突,要讓用戶可以輕松舒服地適應產品的變革。尤其是對于大用戶量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缺乏獨一性,很可能對于使用習慣很小的改變都會丟掉大量用戶。當然很多時候,冒著掉用戶的危險,也要把新的產品設計推廣出去,以獲得“煙斗型反饋”,從好評到差評再到更好評。
程序員要不要參與產品設計?
當然要。程序員是產品實現最主要的人,作為重要的stake holder,為什么要置身事外?首先,程序員在產品設計的技術實現層面需要有***的話語權,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產品設計方面,程序員也必須主動參與其中。產品經理應當是主導,但是工程師要給出設計上的見解。我們可以看到,工程師文化的企業,產品設計總是很簡潔。
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在國內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太多,很多是關于團隊管理、項目管理的,最終很多產品經理都成了老好人,既不想惹到重要客戶,又不想討工程師的嫌,這樣的角色無疑是很難當的。其實,無論是誰,在做產品變革的時候,千萬記得產品的初衷是什么,是要解決誰的什么問題,不要為了和諧、為了關系、為了用戶量而丟了節操。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程序員是一個積極樂觀的群體,不僅僅是產品方面要做主人,在很多方面,都應該做主人,主動爭取。這也是我在當前這家公司學到的一件事情。有這么兩件事情:
去年有幾位同事覺得顯示器屏幕太小,幾天后就去領了個大顯示器,對于程序員的日常工作來說,一臺性能不錯的臺式機再加上一臺筆記本電腦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還額外地再配置一臺顯示器或者一臺主機,這依個人需求和習慣而定了。如果你需要,一定要正式提出來,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
夏天到了,公司的飲料特甜,而且種類很少。我們團隊(七個人,但在零食和水果方面都很能吃)就自己買了個冰箱,現在放了一堆碳酸飲料和垃圾食品(來自我的微博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