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芯顯卡的力量 華碩A43實戰英雄聯盟
核顯英雄上路
自從整合平臺的概念深入人心以來一直也伴隨著一些問題,最核心的必然是圍繞著集成圖形處理單元的運算性能。這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確實對于期望不同的用戶而言會得出完全不同的考量結果。也就是說,覺得夠用的人永遠都夠用了,而覺得不夠用的人則很難會相信一顆并非獨立的芯片可以滿足他們對于圖形性能的考核標準,哪怕這個標準根本就不存在。
通常這些標準是很模糊的,或者說很多時候是這樣,人們購買一臺裝有了nVIDIA的或是ATi的性能強勁的獨立圖形加速器的移動計算機,卻并不是因為他們十分清楚自己需要運行怎樣程度的圖形計算。大多數時候的情況是,他們查看配置單發現在圖形卡一欄上面印有G310M的字樣,于是直接pass掉了,直到他看見一塊GT550M后他終于點頭了,說:“我知道這顯卡可不是個低檔貨,這很好。”之后的情況也許是他在兩年或更長久的使用周期里沒有一次運行過《塵埃2》,甚至從來沒有安裝過像《生化危機5》這樣級別的軟件。

這片神奇土地上的消費者總是這么地可愛。他們看到HD5650M后的決定是買下那臺機器,而看到HD5470時就不是那樣,我相信去年一年里起碼有四成以上的人是這么干的。但他們當中又有幾成人用到了達到HD5470運算水準的軟件?所以我總覺得核芯顯卡這玩意er天生就是為聰明偉大的中國消費者準備的,至于為什么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在我們這里,PC游戲玩家的品位是非常獨到的,我們不會去花上幾十美元購買盒裝的《使命召喚》,但是不少人愿意為網絡游戲進行長期投入,無論鈔票還是時間他們都毫不吝惜。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只想說,恐怕將近七成網游用戶所使用的游戲在圖形上的需求都沒有達到中低端獨立加速器的所提供的性能,當然除了《WoW》這樣的變態玩意er以外。
那么我們在茫茫的網游海中挑選了一款游戲性和畫質都不錯的游戲,《英雄聯盟》,我相信很多人愿意玩這游戲,它和Dota非常像,真的非常像,玩法幾乎一模一樣,就連對相應時代下的顯卡的圖形運算要求都幾乎一樣。
挑這款游戲干嘛?我們知道第二代的英特爾智能酷睿處理器大幅增強了圖形單元的性能,以往的入門級獨立顯卡興許也不是對手,也就是說,整些網游玩玩便綽綽有余了。我們其實今天要做的就是讓《英雄聯盟》跑在核芯顯卡的平臺上,讓大家看一看多花數百塊購買獨立顯卡平臺是否有絲毫的不一樣,除了更大的功耗和體積以外。#p#
平臺的檢測與基準測試
于是今年每一家系統供應商都會有主打核芯顯卡的機型推向市場,我們這次使用的平臺則來自于寶島臺灣——一臺華碩A43E。

ASUS A43E
機器長得算是挺漂亮挺可愛,可惜沒有預裝偉大的微軟視窗系統,于是我們按老規矩給它上了Windows 7 Ultimate Service Pack 1 x64 ENG,這樣的環境將確保我們拿到最為可靠的測試數據。下圖是整套平臺的硬件規格信息,基本上沒有什么值得特別說明的,除了我們為了測試游戲而增添的一條三星內存。



AIDA64硬件規格檢測截圖
測試平臺采用了英特爾公司32nm制程的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i5 2410M,主頻為2.30GHz,擁有512KB二級緩存和3MB的三級緩存。在指令集一欄我們可以到新加入的AVX(高級矢量擴展)。另外由于酷睿 i5系列支持超線程技術,故雙核心的i5 2410M共有4個邏輯線程。

CPU-Z 1.57處理器規格檢測截圖
而從CPUID的檢測中我們就能夠看到核芯顯卡的存在了。

CPUID檢測截圖
對于GPU-Z我們總是覺得痛心疾首,用它檢測圖形芯片通常只能參考第一行。

GPU-Z 0.5.3顯示核心規格檢測截圖
3DMark 06一直是圖形性能測試的最常用軟件,因為其貼近實際的測試環節以及清楚明晰的打分規則而備受推崇,成為3D性能的公認標準,雖然目前這款軟件在技術層面 上以略顯落后但是測試成績仍然具有參考價值。軟件主要包含“CPU Score(處理器表現)”、“3DMark Score(整體圖形處理表現)”、“SM2.0 Score(Shader Model 2.0—DX9.0特效)”、“HDR Score(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范圍)/SM3.0(Shader Model 3.0 Score—DX9.0C特效)四個分數。

3DMark 06圖形性能測試成績
4800有余的overall足以保證絕大部分的網絡游戲流暢運行了,這里所說的絕大部分并不是指一般的大比重,而是指“幾乎全部”。這樣一個分數基本要強于上一代的入門級獨立顯示芯片的測試成績,相應地在實際應用中也會有相同的等價效果,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核芯顯卡玩起來《英雄聯盟》夠不夠痛快。#p#
英雄的實戰
《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是由美國Riot Games開發的3D大型競技場戰網游戲,其主創團隊是由實力強勁的DOTA-Allstars的核心人物,以及暴雪等著名游戲公司的美術、程序、策劃人員組成,將DOTA經典玩法從對戰平臺延伸到真正的網絡游戲世界。除了DOTA的爽快節奏、即時戰略、團隊作戰外,《英雄聯盟》擁有海量特色個性的英雄、自動匹配的戰網平臺,包括天賦樹、召喚師系統、符文等豐富的元素,讓玩家感受全新的英雄對戰。
上面這一段文字來自《百度百科》,我自己沒有進行篡改。DOTA大家總是熟悉的,在Google或者yahoo上輸入這個詞后所能找到的任何一個介紹都會比我說的準確,所以就不再多說了,這次要關注的游戲是和這個DOTA幾乎一模一樣的LoL。DOTA在全世界擁戴無以計數,而其網絡對戰平臺毫不官方,《英雄聯盟》則不是這樣,一款徹徹底底online化的類DOTA游戲無疑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是美味大餐,同時,也是核芯顯卡的美餐。

這海報是美版原版,原諒我實在受不了國服版的設定。
筆者不是這個領域的高手,甚至菜鳥都算不得,但游戲技術和知識不合格也并不太影響我來測試游戲的圖形性能。那么方案是這樣:分別在默認畫質和最高畫質下完成一場5對5的游戲,用游戲截圖對比畫質,在戰斗相對激烈的相同場景中對比刷新率。
那么首先來一場默認畫質下的戰役。

游戲的圖形設置只能在進入戰斗畫面之后改變,游戲的大廳中沒有這些選項,調出菜單的方法是按經典的神鍵“Esc”。

這是游戲中可以達到的距離角色最近的鏡頭視角,這里看起來畫面已經很不錯。相比DOTA而言,游戲的圖像風格有較大差異,整體采用了卡通渲染,凝重感有所降低。

戰斗場面中的光影效果比較令人滿意,性能也始終保持得不錯。

同屏單位很多的情況下也幾乎沒有低于30fps的瞬間幀率出現,整體的流暢性一直非常好,無論在什么樣的戰況下。

防御塔可要盡量守護哦。

DOTA中的戰術思想基本都是可以照搬過來的,金錢的積累,角色的培養,團戰中的配合,推進的路線和時間點等等一切都是那么令DOTA玩家感到輕車熟路。

有些時候會出現這種血肉模糊的場景哦。
上面的單張截圖中都包含瞬時幀率的顯示,可以看到全部都在30fps以上,對于這個類型的游戲而言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地。而下面是我在戰役后期于敵陣中檢測的時長為一分鐘的激烈戰斗場景幀率情況,從這個坐標系中可以看出在圖形運算和邏輯運算同時處于最繁忙狀態時游戲依舊沒有出現低于30fps的瞬時幀率,即是說在默認畫質下,我們可以在任何一秒鐘都體驗到完美的游戲過程,并且這個畫質已經十分出色。

默認畫質下測試結果
然后我們再看一看最高畫質下的情況,把四個子項中除陰影質量外都設定在“極高”,陰影質量設定在“高”(在不大影響畫面質量的前提下保證性能)。


100%放大后發現相對直觀的可見區別是陰影部分的細節有升高,亮度有提高。

性能方面依舊大多數時間都在30fps以上。




大規模戰斗當中幀率偶爾略有降低。
然后我們仍舊選擇了和默認畫質是檢測的同一位置,相似的戰斗過程(只能是盡量相似,要想完全復制是不可能做到的),并得到如下坐標系。

最高畫質下測試結果
出人意料的是從這個坐標來看在高畫質下性能的下降幅度很小,60秒持續戰斗中仍然有30fps左右的平均幀率,這說明我們對于核芯顯卡的性能竟然事先估計不足。#p#
結語
于是你少花了幾百大洋就玩上了畫面不錯的純網絡版DOTA,并且你還減少了你房間里的碳排放量,因為核芯顯卡的發熱量遠比任何獨立顯卡都要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低功耗帶來的積極因素——更長久的續航時間,同時也省下了一些電費。之前我就曾經分析過整合平臺的時代意義,核芯顯卡機型和雙卡切換機型正逐漸把以往頭腦不清醒的消費者領進理智的思考中:夠用、節能、長效將是取代以往僅強調芯片型號的三個新主張。

再說回來到《英雄聯盟》這個游戲,這無疑是一款十分優秀的網絡游戲作品,背景宏大且游戲內涵豐富,比起國內大多數從頭頂一直到后腳跟都散發真濃郁山寨氣息的“量產型”網游而言實在是上乘得太多了。我著實推薦愛好DOTA的朋友都來試一試這個游戲,確實它能夠提供非常近似DOTA的游戲體驗。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