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塊錢該選誰?速龍II X3 440槍挑奔騰G620
【前言:經典三核遭遇新晉雙核】
在DIY市場上,高端產品雖然性能強悍,能給玩家帶來非同一般的體驗,但是高昂的售價也使得許多玩家必須望而卻步;而入門產品雖然在性能上完全無法與高端產品相匹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價格方面自然也遠遠低于高端產品,因此入門級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市場上最熱銷的。對于入門級玩家來說,選購CPU以夠用為主,目前市場上500元價位的CPU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目前在500元價位上CPU分別是AMD的速龍ⅡX3系列以及最新上市的Intel奔騰G620。AMD速龍 II X3 440采用AMD獨有的三核心設計,主頻高達3GHz,每個核心有512KB二級緩存,TDP熱設計功耗為95W。三核心設計是該系列CPU的一大賣點,配以3.0GHz高頻,在多線程、多任務上相比一般的雙核更有優勢。該CPU售價一直保持在500元以下,可搭配870、880G等多款主板。

Pentium G620是Intel剛發布的新一代奔騰,采用最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性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并且內置GPU。CPU部分采用傳統雙核設計,默認主頻為2.6GHz;核芯顯卡為HD Graphics 2000,具備6個EU處理單元,默認頻率850MHz,最高可睿頻加速到1.1GHz。CPU和核心顯卡共享3MB三級緩存。由于新品上市,G620價格偏高,為530元左右,適合搭配H61主板。
AMD速龍 II三核心系列憑借物理多核心的優勢在性能上一直都領先于Intel以往的奔騰雙核,但是基于SNB架構的奔騰G620的發布使得老奔騰系列實力大增,500元左右的售價使得其在入門級市場上將會直接面對AMD速龍 II三核心系列,是奔騰G620后來者居上還是Athlon II三核心系列堅守陣地?下面我們將以AMD速龍 II X3 440為例,與奔騰G620性能做一個比拼,大戰即將開始!#p#
【測試平臺配置】
處理器和芯片組確定之后,最主要的就是選擇主板了。速龍II X3 440的搭檔我們選擇了一款微星880GM-E41,基于AMD 880G+SB710芯片組,microATX小板型,,市場報價479-599元。奔騰G620搭配的則是一款華擎H61/S3U3,基于Intel H61芯片組,也是microATX小板型,報價429-689元。
雖然兩套平臺都集成了顯卡,也都屬于個中翹楚,但事實上大家都明白,現在的集成顯卡終究還是只能玩兒個《植物大戰僵尸》什么的,想在低畫質下運行主流3D游戲也是妄想,所以本次測試中的游戲環節我們沒有集成顯卡,而是選擇了一塊非常適合入門級用戶的Radeon HD 6570。
具體測試平臺如下:

AMD速龍 II X3 440 CPU-Z截圖

奔騰G620 CPU-Z截圖

HD6570 GPU-Z#p#
【DX11理論性能測試: 3DMark 11】
3DMark 11是Futuremark在DX11顯卡全面上市一年之后才推出的DX11顯卡性能測試工具。3DMark 11基于原生DX11引擎,全面使用DX11 API的所有新特性,包括曲面細分、計算著色器、多線程。3DMark 11繼承并改良了3DMark Vantage的統計方式,尤其是去掉了較少用戶使用的高端級(H),其他三種也有了新的變化:

-極限級(X):分辨率固定為全高清的1080p 1920×1080,支持極高負載,適用于高端游戲PC,尤其是Radeon HD 5970、GeForce GTX 580這種頂級顯卡,并且按照設計在未來幾年內也不會辱沒“顯卡殺手”的榮譽。
-性能級(P):分辨率固定為高清的720p 1280×720,支持中等級別負載,適用于絕大多數主流游戲PC,比如Radeon HD 5770、GeForce GTX 460之類的顯卡,不過發布初期仍然需要高端卡才能跑出流暢的幀率。很顯然,這個級別在今后將依然是我們最常見的評定標準。
-入門級(E):分辨率固定為標清的1024×600,支持低負載,適用于大多數筆記本和上網本,特別是集成顯卡。

速龍II X3 440

奔騰G620

相對來說3DMark 11對CPU的依賴性就較小一些,兩個平臺的得分也都不想上下,幾十分的差距幾乎在誤差范圍之內。#p#
【浮點測試之wPrime 2.03】
SuperPI是全球最權威的PC浮點運算性能測試軟件。它通過推算圓周率π的數值,來測試CPU的浮點運算能力。SuperPI目前廣泛的被計算機玩家用做性能測試和系統穩定性測試,特別適用于快速檢測CPU超頻后帶來的系統性能變化,硬件評測人員一般都對主流CPU的SuperPI 100萬位測試成績了然于心。SuperPI僅支持單核心單線程運算,但這卻使它更能夠反映出CPU架構上的差異。
當很多玩家的機器在超頻后運行《War3》之類的游戲時遇到“Fatal Error”提示而跳出游戲時,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機器在超頻后能否能抗得住SuperPI穩定性測試了。

奔騰G620

速龍II X3 440

在wPrime測試中,速龍II X3 440再次大幅度的領先于奔騰G620,物理多核心在CPU浮點運算時優勢較大。#p#
【DX11游戲性能測試:《塵埃2》】
《DiRT 2》作為《DiRT》越野競速系列的正統續作,今年一上市就受到了眾多賽車游戲Fans的追捧,其受關注的程度絲毫不亞于早先發布的FPS大作《現代戰爭2》。不光如此,他還是目前使用DX11技術最多的游戲,基本涵蓋了DX11中代表性技術,如硬件曲面細分、多線程、高清環境光遮蔽、以及計算著色器等。《DiRT 2》對DX11技術的全面支持也使得其成為DX11畫質的最佳展示平臺。?

測試方法:游戲內建測試程序。
測試選項:分辨率為1680x1050,所有畫質均設置最中,DX11模式。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這款DX11游戲對硬件要求也不是太高,兩個平臺運行起來都沒有問題,不過速龍II X3 440表現還是稍強一些。#p#
【溫度、功耗測試】
溫度測試方面,選取平臺2D待機、高清播放以及滿載(AIDA64+Furmark極限拷機)三種狀態,利用AIDA64實時監控,待連續運行10分鐘峰值溫度穩定后,記錄此時顯卡核心的最高溫度(室溫20℃)。

由于開著空調,室內溫度較低,再加上測試平臺都為開放式,所以兩顆CPU溫度都不是很高,但是仔細看來速龍II X3 440的溫度低得十分可疑,不知道是不是權威的AIDA64也有些糊涂了。
功耗測試部分利用功耗儀直接測量整套平臺的總功耗,其中包括CPU、主板、內存、硬盤、顯卡、電源以及電路損耗所有在內的整機功耗(不包含顯示器)。同樣選擇顯卡2D待機、高清播放及滿載(Furmark拷機)三種狀態,穩定運行10分鐘選取期間最大值,測試結果如下:

物理核心的增加自然會帶來功耗的提升,而奔騰G620 32nm的制造工藝也使得功耗會降低很多,因此從平臺功耗上來看,速龍II X3 440不占優勢。#p#
【給我一個不選多核心的理由】

我們測試的兩顆同樣在500元價位,AMD速龍II X3 440擁有三個物理核心,而Intel 奔騰G620只有兩個物理核心,“3>2”在我們的測試中充分得到了體現,尤其是在大量多任務應用計算中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雖然奔騰G620頂著SNG架構的光環,但是但奔騰G620相比Core i3/i5等性能規格卻有很大縮水,不僅刪減掉了Qucik Sync、Intru 3D、AVX指令集,不具備HT多線程功能,還削弱了Clear Video HD技術,并且主頻降到了3.0GHz以下至2.6GHz。相比之下,AMD 速龍II X3 440默認達到3GHz 的高頻以及三顆物理核心就顯得更具性價比一些,而且速龍II X3 440還具有一定程度的“變身”能力,這個大家都懂得。
對于入門級用戶來說,超頻往往是免費獲得性能提升和挖掘DIY樂趣的主要途徑。Intel Sandy Bridge架構由于對內部總線有了很大調整,幾乎不支持玩家進行處理器超頻了,只有頂級的K字結尾的型號才支持超頻,但對于普通的主流玩家和入門玩家,是難以消費這樣動輒兩三千元的頂級產品的,超頻也被Intel限定在少數的頂級發燒級玩家。AMD方面,無論是速龍II、羿龍II產品都能夠方便地進行超頻,讓玩家輕松獲得更高的性價比。綜合對比兩套平臺,我們還是更推薦速龍II X3 440 880G的組合,其處理器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需要,搭配一款低端入門級顯卡也能輕松應付主流游戲和高清節目,而且系統成本性價比非常高,整套配置下來一般只需要2500-3000元就能搞定,非常適合普通用戶,尤其是手頭緊張的學生用戶。相比之下,奔騰G620、H61處理器性能也不錯,但是目前H61主板無論是在功能還是穩定性方面都無法與上市已久的880G相媲美,如果選購規格更加全面一些的H67或者P67的話,平臺成本將會直線上升,因此,AMD的三核CPU+880G組合對于中低端用戶來說十分適合,在性價比方面遠勝新奔騰+H61的組合。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