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未來:來自 DeepMind 創始人的 30 條核心預言
谷歌DeepMind創始人Demis Hassabis對話Lex Fridman,描繪AI解碼自然、創造新世界、開啟人類后稀缺時代的壯麗未來。這是一場頂尖人才的思想碰撞,預示著文明的深刻躍遷。
再看一遍,這里是根據對話內容提煉的 30 條核心洞察。
關于 AI 與現實本質
- 核心猜想:自然界是可學習的。任何經由演化或物理過程形成的自然模式(從蛋白質到行星軌道),都因其內在的非隨機結構,而可以被經典算法高效學習和建模。
- P vs NP 是一個物理問題。如果宇宙是一個信息處理系統,那么 P vs NP 就不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而是關乎宇宙運行效率和結構的一個根本性物理問題。
- AI 正在逆向工程物理學。像 Veo 這樣的視頻模型,僅通過觀察就能模擬流體、光照等復雜物理現象,這表明 AI 正在獨立地學習和構建一種“直覺物理”模型。
- AI 挑戰“具身智能”理論。AI 通過被動觀察就能理解物理世界,這挑戰了“智能必須通過與物理世界互動才能獲得理解”的傳統觀念。
- 現實可能存在一個“低維捷徑”。AI 能夠高效建模復雜物理世界,暗示著我們所見的現實背后,可能存在一個更簡潔、可學習的低維流形。
- AI 將成為探索最根本科學問題的終極工具。發展 AGI 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用它來幫助人類回答如生命起源、意識本質、宇宙結構等最宏大的科學謎題。
關于 AI 的能力與未來
- AGI 的“燈塔時刻”是創造而非解題。衡量 AGI 的真正標準不是通過圖靈測試,而是看它能否獨立提出像“相對論”一樣深刻的科學猜想,或發明一個像“圍棋”一樣優美的游戲。
- AGI 的最大瓶頸是“科研品味”。AI 目前能高效解決既定問題,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培養其判斷“什么問題值得研究”的“品味”(taste)和提出偉大假設的想象力。
- 創新范式:基礎模型 + 搜索。AI 實現突破的核心模式是:用基礎模型(如 LLM)理解現有知識,再用搜索算法(如蒙特卡洛樹搜索、演化算法)探索未知空間,從而發現新知識(如 AlphaGo 的“第37手”)。
- AlphaEvolve 展示了 AI 自我進化的潛力。通過讓 LLM 提出新算法的構想,再用演化計算去測試和優化,AI 開始展現出發現全新、更優算法的能力。
- AGI 預測:2030 年前有 50% 的可能性。Demis Hassabis 個人估計,AGI 有 50% 的機會在 2030 年前實現。
- AI 將讓人類成為“超人”。在未來 5-10 年,善于利用 AI 工具的人(無論在編程還是創意領域)將變得“超人般”高效,生產力可達今天的 10 倍。
關于 AI 的應用與影響
- 游戲的未來是“可玩的世界模型”。AI 將徹底改變游戲,從預設腳本的“開放世界”演變為由 AI 實時生成、與玩家共同創造的、真正個性化和無限可能的動態世界。
- AI 將開啟“后稀缺時代”。AI 最重要的應用之一是解決能源問題(如通過材料科學或核聚變),這將從根本上解決水、燃料等資源稀缺問題,帶領人類走出零和博弈。
- 社會變革將是工業革命的 100 倍。Demis 預測 AI 帶來的社會變革將是工業革命的 10 倍影響,且速度快 10 倍,社會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 AI 將推動新的治理和經濟模式。面對 AI 帶來的巨大生產力提升,社會需要探索全民基本供給等新模式,以應對就業市場的劇變。
- 數據瓶頸并非核心問題。AI 系統在達到一定能力后,可以學會生成高質量的合成數據,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對人類真實數據的依賴。
- 推理算力的需求將超越訓練算力。隨著 AI 應用的普及和“思考型”AI 的出現,用于實時推理的算力需求,未來可能將超過用于模型訓練的算力。
- AI 產品設計的核心是“預見未來”。AI 產品經理必須為“一年后的技術”進行設計,而不是當下的技術,這要求對技術發展軌跡有深刻的洞察。
- AI 界面將走向個性化和“無形化”。未來的 AI 交互界面將超越文本框,可能演變為由 AI 為每個用戶量身定制的、更符合直覺和美學的“自適應界面”。
關于 AI、人類與哲學
- AI 是理解人類心智的一面鏡子。通過構建一個“人造智能”,并將其與人類心智進行比較,我們將能前所未有地理解人類意識、情感和創造力的特殊之處。
- 意識的本質是“信息被處理時的感覺”。這不是一個科學定義,但它直觀地描述了主觀體驗。AI 的存在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不同物理基底(碳基 vs 硅基)處理信息時的“感覺”有何不同。
- AI 對人類最大的考驗是“共情一個異類”。我們從未需要與一個行為相似但基底完全不同的智能體共存。如何理解并共情一個硅基智能的“內心世界”,將是人類面臨的全新哲學和倫理挑戰。
- 對 AI 風險需保持“謹慎的樂觀”。AI 風險真實存在且不容忽視,但其帶來的巨大潛在收益(解決疾病、能源問題)同樣不應放棄。最佳策略是在推進的同時,投入更多資源研究和防范風險。
- 人類的希望在于“適應性”和“創造力”。人類用狩獵采集時代的大腦適應了信息時代的復雜社會,這種強大的適應性和無窮的創造力,是我們應對 AI 時代挑戰的最大希望。
- 模擬一個完整的生物細胞是下一個宏大目標。繼 AlphaFold 之后,下一個里程碑是整合所有生物知識,在計算機中完整模擬一個細胞(如酵母)的動態運作,這將徹底改變生物學和藥物研發。
- AI 時代的競爭本質是“人才”與“品味”的競爭。最終勝出的,將是那些不僅擁有算力,更擁有最頂尖人才、最佳科研文化和最卓越“產品/科研品味”的團隊。
- “失去”是成長的一部分。無論是下棋還是做科研,學會如何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并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是個人和 AI 系統實現真正成長的關鍵。
- 合作比對抗更重要。面對 AGI 這一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技術,國際間的合作(類似 CERN)遠比零和競爭更加重要和安全。
- 科技需要與人文主義同行。純粹的理性不足以引導強大的技術。AI 的發展必須融入人文關懷、藝術審美和對“人之為人”的深刻思考,以確保其最終服務于人類的繁榮。
本文轉載自??草臺AI??,作者:RangerEX
贊
收藏
回復
分享
微博
QQ
微信
舉報
回復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