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兩個重點應用方向——數據分析和長文本處理 原創
“ 數據分析和長文本處理是大模型在企業應用中的兩個最有價值,也最具落地場景的技術方向。”
隨著大模型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大模型應用場景不但越來越豐富,而且也越來越深化;但有兩個應用場景可以說是現在2B場景中的重點場景——數據分析和長文本處理。
在信息時代,數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們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怎么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是很多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大模型技術發展之前,數據處理基本上都是靠人工運維,根據需求編寫大量的SQL和數據分析代碼。

但有了大模型之后,我們可以把大模型的能力應用到數據分析領域;簡單來說就是,讓大模型扮演DBA的角色,讓模型根據用戶需求,自己編寫SQL語句或數據處理代碼;這樣就能大大提升數據處理的速度。
其次關于長文本處理,受限于模型上下文窗口的限制,以及模型本身能力的問題(大模型在處理文本時,比較關注開頭和結尾,對中間內容處理能力較弱);大模型在文本處理方面一直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面對長文本或超長文本時,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怎么解決模型的長文本處理問題是企業應用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比如說RAG技術的出現,就是為了彌補大模型能力不足的問題,否則直接把所有文檔直接丟給大模型,那么就不需要去優化RAG了。
而且,數據分析和長文本處理是目前企業應用中最有價值,以及落地性最強的兩個典型場景。
數據分析場景
典型應用
應用類型 | 描述 |
自然語言問數 | 用戶用自然語言提問,模型自動生成 SQL/Pandas 查詢數據。 |
報表生成與解讀 | 讓模型根據數據生成日報/周報,自動分析趨勢、亮點、問題。 |
數據異常檢測解釋 | 對數據異常點進行解釋,提示潛在風險或原因。 |
BI 智能助手 | 與 Tableau、Power BI、FineBI 等工具結合,增強交互式分析體驗。 |
技術實現方式
- 使用LangChain/LangGraph + SQL/Pandas Agent自動生成代碼執行。
- 啟用工具調用(Tool Calling),模型僅負責生成分析邏輯,由工具執行。
- 與數據平臺對接(如 ClickHouse、BigQuery、Snowflake)打通數據流。
長文本處理場景
典型應用
應用類型 | 描述 |
合同/政策解析 | 自動提取關鍵條款、合規風險提示、要點摘要等。 |
客服知識庫構建 | 將海量文檔轉為結構化問答知識,供客服/機器人調用。 |
會議紀要整理 | 對會議語音轉錄或筆記進行摘要、分類、任務提取。 |
法律、科研文獻分析 | 提煉出作者觀點、研究方法、結果及結論,支持比對。 |
技術實現方式
- 使用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通過向量數據庫檢索文檔相關內容供大模型參考。
- 配合分段處理、層級摘要、多輪提問實現對極長文本的深入理解。
- 支持結構化輸出(如 JSON/表格),便于后續集成。
從技術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讓模型扮演人的角色;作為數據分析師,大模型就是一個會寫SQL,寫代碼的人;作為長文本處理工具,大模型就是一個秘書和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對文檔進行整理,總結,提煉。
本文轉載自???AI探索時代??? 作者:DFi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