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兩年:一場技術革命的親身體驗
時光飛逝,轉眼間ChatGPT已經陪伴我們兩年了。這兩年,AI技術如同一場席卷全球的革命,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令人興奮的旅程。
本文寫的都是ChatGPT,但實際上我目前最喜歡的大模型是Claude-3.5-Sonnet :)
初識ChatGPT:開啟智能新紀元
還記得兩年前,我懷著忐忑和好奇注冊了ChatGPT賬號。那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開始,我開始嘗試讓AI說各種我想要的內容,讓它寫markdown,嘗試突破chatgpt的限制讓網頁上能顯示圖片,嘗試用AI編寫代碼、識別意圖、生成摘要,甚至進行翻譯。通過翻閱Langchain源碼,我逐漸理解了構建大模型應用的一些關鍵概念。
中間,各種神奇的提示詞被網友們創作出來,大廠也自己下場嘗試各種應用形態,每天各種各種標題黨的新聞層出不窮。
隨后,我陸續嘗試了Github Copilot、Cursor、Windsurf等AI編碼工具,驚喜地發現科技的進步正在重塑生產力的邊界。每一次使用,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星球,充滿了驚喜和可能性。提升效率真牛逼!沒錯作為一個老碼農,我也開始相信程序員的存在感會被AI編碼大幅削弱。
創新之旅:用AI重塑工作流
在這兩年里,我的學習和創新之路從未停歇。我開發了一款瀏覽器插件來輔助自己的信息閱讀,搭建了AI中轉服務平臺來抹平不同廠商的調用接口(沒錯,很多類似的項目),我寫了一個可以快速構建demo工作流程的pipeline框架。最有趣的是,我還編寫了一個小火了一把的周易占卜AI提示詞(短暫的獲得了網絡大佬推薦),這些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AI的無限潛力。
做AI應用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手變臟,動手去做。你不知道它的能力邊界,自然無法找到匹配的場景,,也不知道把AI放在哪個環節最合適。
為什么很多人與AI保持距離?
本文是站在兩年前的視角寫的,當然現在也出現了一些不錯的國內模型,豆包,kimi,deepseek等

在早期,用戶與ChatGPT之間存在諸多障礙,每一步都會導致大量的用戶流失。 讓我們來分析用戶流失的關鍵環節:
1. 認知階段(流失60%):信息渠道有限,對AI聊天機器人缺乏興趣
2. 興趣階段(流失40%):語言障礙和技術懷疑
3. 注冊階段(流失50%):需要翻墻、國際手機號等
4. 使用體驗(流失20%):操作復雜,對話質量不及預期
每一步都會讓人想輕易放棄,跟ChatGPT擦肩而過!
突破的關鍵:尋找"Aha Moment"
在AI探索的道路上,找到令人驚嘆的"Aha Moment"至關重要。這是一個突然頓悟的瞬間,可能是解決復雜問題、迸發創意,或是對技術有了全新的認知。
我的建議是:選擇最優秀最強大的AI (不要浪費生命跟某些野雞大模型搏斗了?;c小錢,收獲巨大),耐心探索,保持開放的心態。
每一個"臥槽,牛逼!"的時刻,都可能是認知和技能突破的開始。
你越用它,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能幫助自己快速提升。
有一個叫做搞錢女孩的播客,推薦大家去聽,看看很多有意思的普通人們,她們是如何用好AI來提升自己的。
展望未來:AI的無限可能
總有一天,AI會變得像今天的手機電腦一樣普遍,我們的辦公、學習、生活方式都將發生劇變。
技術平權這樣的詞語不再是一句空話,有想法有創意的人會很有競爭力。
每周都有令人興奮的新產品和功能發布,技術的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
最妙的是,我們現在可以借助AI來學習AI,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循環。
兩年來,我們見證了一場技術革命的開端,而真正的精彩,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轉載自??草臺AI??,作者: Ranger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