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AI新品,專為程序員配送:不挑Python還是C++
太密了。
美團搞起AI大模型后,動作和發布實在太密了。
這不就在最近,美團又出了一款AI IDE編程工具。
代號Meituan CatPaw,官方介紹是醬紫的——
Meituan CatPaw是美團推出的AI IDE,通過Agent驅動編程體驗革新,讓開發者專注于創意實現,提升項目交付效率。

外賣送得快,AI代碼交付更快,美團這算是給AI Coding賽道火上澆油了。
而且低調上線的CatPaw,當前階段還對所有人完全免費(新用戶注冊后即可獲得500次對話額度)。
它支持macOS 10.15以上系統(Windows版本預計本周五上線),全面兼容主流編程語言,包括但不限于Python、C++、Java、JavaScript、TypeScript、Go、Rust等。
問題是:CatPaw能做什么?實測表現又會如何?
無需切換窗口,從開發到調試預覽一條龍搞定
首先需要提醒,CatPaw目前仍舊需要邀請碼,不過獲取方式很簡單——
從官網添加社群后,公告里一般會有專屬邀請碼。

它目前主要有四大核心功能:
- Tab(代碼補全預測)
- Agent(快速問答生成)
- Browser(IDE內預覽調試)
- Codebase (項目維度分析)
先說AI編程基本工——代碼自動補全。
目前CatPaw具備基礎補全和NextEdit(基于歷史編輯內容預測下一次編輯)兩種能力。
在設置里啟用后,一般按下Tab鍵即可自動補全代碼。

具體打開方式be like:
當你寫代碼時,它會根據你正在輸入的內容,智能提供補全建議。按下Tab鍵即代表你接受建議,然后它將在光標右側用灰色文本顯示補全內容。

而且很方便的是,它支持批量編輯多行代碼。
一旦AI檢測到有同時適用于多行代碼的修改時,它會在右側的懸浮框中一次性全部展現給你。

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能補全當前單詞,而且還能預測你接下來可能要修改的整個代碼塊。
就是說,AI會實時分析你最近編寫的代碼模式、修改記錄以及你接受過的補全建議?;谶@些信息,AI會推斷出你接下來最可能想要實現的代碼邏輯或功能。
如此一來,超越傳統的單詞補全,CatPaw也支持進行智能化的上下文預測了。

當然了,如果你不想使用這個功能,還能點擊底部的“CatPaw Tab”設置全局禁用或某一編程語言禁用。

再說Agent問答生成功能,它基本以側邊欄對話形式展開(這樣無需頻繁切換窗口)。
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適用于不同場景:
- Ask模式(智能問答助手):代碼理解、技術咨詢、單文件代碼生成。
- Agent模式(全能執行助手):復雜任務執行、多文件操作、自動化工作流。
- 用戶自定義模式(個性化工作流):特殊需求、定制化工作流。
這里我們簡單實測了一個Agent任務:

而代碼寫完之后,CatPaw還內置了瀏覽器預覽調試,無需切換窗口就能立馬看到效果。
以前寫前端代碼還需要同時打開IDE和瀏覽器,改完代碼后還需手動刷新頁面。
而現在,CatPaw內置了DevTools調試工具,用戶可以在此查看頁面元素、調試JavaScript代碼、分析網絡請求等,無需切換到外部瀏覽器即可完成所有調試工作。
并且,當項目成功運行后,右下角就會自動彈出“發現可用端口xxx”提示。點擊下方的“打開預覽”按鈕,即可在編輯器中看到打開的預覽頁面。

以及最后,CatPaw還提供了項目級代碼分析功能。
當你剛加入一個新團隊,或者需要維護一個很久沒碰過的老項目時,面對成千上萬行陌生的代碼,是不是感覺一頭霧水?
而CatPaw的這個功能,就是專門解決這個痛點的。
只需輸入一個簡單的指令(如 @Codebase),它就能分析整個項目代碼,梳理項目結構。
事實上,美團此次能推出相對完善的AI IDE工具,離不開它在AI Coding方向上的持續投入,背后更是美團對AI、大模型的全面布局。
美團大模型布局:從內到外,從專到全
今年6月10日,美團就正式推出了自己的首款AI Coding Agent產品——NoCode。

NoCode發布不久,美團方面就透露了CatPaw或將很快面世。如今,CatPaw算是如約而至。
要說這二者的關系,美團基礎研發平臺工程效率負責人程大同其實有所透露:
對標Copilot,美團從2022年開始做CatPaw,2024年又開始往NoCode上投入。
NoCode是CatPaw的研發團隊孵化出來的,從產品層面上可能不會那么快合并,因為解決的問題和用戶場景有所區別,不過技術架構和Agent發展方向會逐步有一些協同。
而無論是NoCode還是CatPaw,對美團來說,其首要意義還在于技術驗證而非商業價值。
在這個驗證過程中,程大同曾表示,AI Coding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在于模型。
說到模型,這里補充一下,CatPaw AI IDE背后的核心引擎即為美團自研的LongCat大模型——
Auto模式下自動推薦LongCat-Flash模型,另外也支持通過API手動添加模型。

OK,當我們把視線放在美團模型上時,從美團今年的更新迭代邏輯來看,其路線也相當明確——
主打一個從內到外、從專到全,且速度優先。
從內到外其實算是美團AI戰略的一部分了。王興曾表示,美團的AI戰略建立在三個層面:
- AI at work:用AI提升內部員工效率與運營能力;
- AI in products:打造全新的AI原生產品,將用AI改造現有2B和2C端的產品和服務;
- Building LLM:持續加大投資,構建內部大語言模型。
一旦時機成熟,這些經過內部驗證的AI模型或工具將逐步推向外界。
就像這次的AI編程工具,其實也是將美團內部員工都在用的工具慢慢開放給外部公眾。
據《智能涌現》爆料,編程工具CatPaw上線后,美團內部研發人員的周活占比超過80%;每周新增的代碼中,由AI生成的占比達到約50%。
而從專到全、速度優先的邏輯,則要通過梳理美團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模型來看。
今年9月初,美團正式發布大語言模型LongCat-Flash-Chat,并且月底就上線了LongCat-Flash-Thinking模型。
通過這兩個模型,它算是把思考/非思考的基礎對話能力搞定了,而且從“Flash”命名也能看到,美團模型從一開始就追求“快”。
然后到了10月,美團繼續上新LongCat-Video視頻生成模型,在語言能力之外,美團模型不斷拓展能力邊界。
而之后不久,主打全面多模態的LongCat-Flash-Omni終于問世,總算是補齊了最后一塊拼圖。
可以看到,美團正在分“三步走”來迭代模型:
這第一步,就是速度優先。對用戶來說,速度幾乎是“模型是否好用”的基礎門檻。因此不管是Chat還是多模態模型,先把模型響應、語音識別、實時生成這幾件事做到“絲滑不卡”就成為美團的第一任務。
接下來就是專業深耕。有了速度,再往深里卷。就像LongCat-Flash-Omni模型,它在復雜邏輯推理、物理仿真、嘈雜語音識別等專業領域,明顯做了不少優化。
而最終,模型便逐步從單一語言模型進階成多模態。在這個過程中,美團直指“世界模型”目標,一步步打通了文字、語音、視覺。
并且基于這些模型,美團逐步誕生了NoCode、CatPaw這樣的專業工具。
可以說,從模型到工具,從內部到外部……美團正在用全面快速的AI大模型實現刷新——
是時候要重新認識美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