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回應AMD“送股”OpenAI:很高明的交易,OpenAI現在還沒錢給我付賬
黃仁勛出面回應競爭對手的大動作了。
面對AMD拿出公司10%股權換取OpenAI訂單的操作,老黃接連用了兩次“驚訝”(surprised/suprising)這個詞,還稱這招”挺高明的”(it’s clever)。
考慮到他們對下一代產品如此興奮,這真是富有想象力、獨一無二、令人驚訝。
我很驚訝他們在產品還沒建成之前就放棄了 10% 的公司股份。所以,我想,這很聰明。
黃仁勛特意強調,英偉達與OpenAI的交易性質“非常不同”:英偉達是直接向OpenAI銷售產品,而不是像AMD那樣通過股權交換。
但當被問及OpenAI如何支付這筆巨額訂單時,黃仁勛承認:“他們現在還沒有這筆錢?!?/span>

他解釋道,OpenAI需要通過未來呈指數級增長的收入、股權或債務融資來籌集資金。
英偉達獲得了在OpenAI未來融資時跟投的機會。黃仁勛還透露“我唯一的遺憾是OpenAI成立時我們錢不夠,沒有投資更多?!?/span>
英偉達自己也深度參與的這場被市場稱為“循環交易”的游戲,正在AI行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本熱潮。

萬億美元的”循環交易”游戲
就在兩周前,英偉達剛剛宣布要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
作為回報,OpenAI同意建設和部署需要10吉瓦電力的英偉達系統,相當于400萬到500萬塊GPU。
而OpenAI轉身就跟英偉達的頭號競爭對手AMD達成了一項交易,不僅要大規模采購AMD的AI芯片,還將獲得最多1.6億股AMD股票的認股權證,相當于AMD約10%的股權。
根據協議細節,OpenAI承諾在未來數年內采購需要10吉瓦電力的AMD芯片,包括即將推出的MI450系列。
作為回報,AMD向OpenAI授予認股權證,如果OpenAI全部行權,將獲得AMD約10%的股份。
這些認股權證的行權價格僅為象征性的每股0.01美元。不過,行權條件與芯片部署量以及AMD股價表現掛鉤,其中一個里程碑要求AMD股價達到600美元。
此外,OpenAI還與甲骨文簽署了價值3000億美元的云計算合作協議。而甲骨文為了滿足OpenAI的算力需求,又需要向英偉達采購數十億美元的GPU芯片。
這樣一來,英偉達的投資款通過OpenAI流向甲骨文,再以硬件采購的形式回流至英偉達,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資金閉環。
據統計,OpenAI目前與英偉達、AMD和甲骨文的AI計算交易總額已經輕松突破1萬億美元。而OpenAI本身預計到2029年之前都無法實現正向現金流,目前正在瘋狂燒錢。
黃仁勛的AI投資版圖還在擴張
在評論AMD交易的同時,黃仁勛還確認了英偉達參與馬斯克xAI最新一輪融資的消息,英偉達計劃向xAI投資20億美元,這輪融資總額約200億美元。
黃仁勛對此表示希望能給馬斯克更多錢:“幾乎所有馬斯克參與的項目,都會想要參與其中?!?/span>
這筆投資同樣采用了特殊目的載體(SPV)結構,資金將用于購買英偉達處理器,然后xAI將這些芯片租賃使用五年。
英偉達還投資了AI數據中心運營商CoreWeave,并持有其7%的股份。黃仁勛稱CoreWeave是英偉達最近做出的“了不起的投資”之一。
OpenAI在CoreWeave的IPO前也投資了3.5億美元,最近還將與該公司的云服務協議擴大到224億美元。
根據PitchBook的數據,英偉達在2024年參與了52項AI公司的風險投資交易,到2025年9月底已經完成了50筆交易。英偉達首席財務官表示,公司打算將現金投向”生態系統中最具戰略意義的部分”。
不過,這些錯綜復雜的網絡交易引發了市場對AI泡沫的擔憂。晨星公司分析師警告說:“如果一年后我們發現存在AI泡沫并且破裂了,這些交易可能會成為早期的危險信號之一”。
面對質疑,英偉達發言人表示,公司“不要求我們投資的任何公司使用英偉達技術”。
黃仁勛也在接受采訪時重申:“我們不會要求他們用這筆投資購買英偉達的技術。他們可以用它做任何想做的事”。
參考鏈接: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5-10-07/openai-s-nvidia-amd-deals-boost-1-trillion-ai-boom-with-circular-deals
[2]https://www.cnbc.com/2025/10/08/nvidia-huang-amd-open-ai.html
[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07/musk-s-xai-nears-20-billion-capital-raise-tied-to-nvidia-chips?embedded-checkout=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