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京方案”筑牢自主可控的AI生態共同體,做AGI時代的同行伙伴
原創當前,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各種大模型應用正在全力推進在不同業務場景中的落地,激發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競速。在這一過程中,AI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新時代的生產力。
2025年9月26日,以“筑基 開放 燎原”為主題的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以下簡稱AICC 2025)在北京舉行。大會現場,《基于超節點創新聯合體,打造行業智能體——智算應用“北京方案”》正式發布。這一方案的發布,被視為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關鍵路徑,也是國家“人工智能+”行動在區域層面的重要落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AI生態共同體,實現“國芯、國連、國用”
“北京方案”的前身是2024年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中國移動暨OISA高速互聯推委會、浪潮信息、北京盛科、阿里云、昆侖芯、摩爾線程等單位,成立了“超節點算力集群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一年來成員單位緊密協作,在超節點互連協議、系統研制、標準制定、應用部署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在AICC2025大會上,中國移動、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研究院、壁仞、沐曦、昆侖芯、智譜、摩爾線程、面壁智能、百圖生科、鯤云科技等30多家企業和機構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的共同見證下,聯合發布了《基于超節點創新聯合體,打造行業智能體——智算應用“北京方案”》??梢园l現,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企業自發加入進來。
“北京方案”并不是一個封閉的技術路線圖,而是一個以開放標準為紐帶、以場景驅動為牽引的智能生態共建計劃。據了解,“北京方案”的重點是聯合芯片、系統、大模型開發、應用創新等領域的企業和機構,進一步發展超節點創新聯合體,融合領先的多元模型算法,開發面向特定場景的“行業智能體”,實現“國芯、國連、國用”,率先響應國家《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筆者認為,“北京方案”的核心邏輯重點分為三點:
國芯引領:基于昆侖芯、壁仞、摩爾線程等國產AI芯片構建算力底座;
國連協同:通過超節點互聯協議實現低延時、高帶寬的集群協同;
國用落地:面向科研、醫療、制造、教育等行業打造可復用的“行業智能體”。
下一步,“北京方案”聯合體將致力于打造超節點智算應用,推動不同領域的企業、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基于國產超節點平臺,面向科研、具身智能、醫療、智造、教育等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開發智能體方案,實現技術與應用的良性互動,打通超節點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國芯、國連、國用”。

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值規模達到了3500億元,產業鏈布局完整,芯片多、模型多、應用多,累計備案大模型159款,約占全國三成,穩居首位,已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和2400余家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占全國半數?!氨本┓桨浮笨梢陨疃荣x能整個AI產業鏈,無疑將進一步強化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的增長動力。
隨著“北京方案”的發布,標志著標志著京津冀地區在智算基礎設施建設與行業智能化落地方面邁出了系統化、生態化的一步。而北京,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堅持“技術驅動+場景深耕”雙輪路徑,成就通往AGI頂峰的伙伴
在AICC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現場,筆者不但見證了“北京方案”的發布,而且還與算秩未來(Siflow)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監張海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這家成立于大模型爆發初期,成立時間僅有一年多的企業,技術布局早在數年前便已經開始?!拔覀兡慷昧颂嗥髽I被算力瓶頸、訓練不穩定、推理延遲高等問題拖慢創新步伐,”張海生表示,我們的愿景是成為企業“通往AGI頂峰的伙伴” ,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頂尖、最可靠的AI算力基礎設施和全棧式解決方案。

算秩未來(Siflow)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監張海生
在與張海生的對話過程中筆者獲悉,雖然這家公司成立的時間并不長,但已經在全國布局超過萬張GPU卡、大于百PB存儲資源,構建了從IaaS、PaaS到MaaS的全棧AI平臺。其核心產品包括Siflow模型開發平臺、SIMaaS模型管理平臺、MegatronApp訓練工具鏈、“思玄”推理加速框架等。
張海生告訴記者,為了解決企業在采用AI技術時面臨的技術門檻高、大規模訓練穩定性差、性能與成本難平衡、業務需求多樣化等挑戰,算秩未來通過“云原生全棧解決方案”,將復雜的底層架構封裝成簡單易用的PaaS服務,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用戶AI創新的門檻 。
針對用戶非常關注的算力效率與穩定性這兩大核心痛點,算秩未來在模型訓練方面實現了MegatronApp開源工具鏈的核心突破,通過自適應調度、前后向任務解耦、可視化監控等創新,系統性地解決了常用訓練框架的痛點。在實際案例中,將客戶的訓練效率提升了30%,訓練成本降低了23% 。
在推理性能方面,自研了“思玄”解碼框架,創新性地引入上下文異構感知能力,打破了傳統解碼方式的性能瓶頸。相比主流框架,能夠實現高達4.26倍的推理速度提升 ,大幅降低應用延遲,提升用戶體驗。除此之外,算秩未來還通過研發訓推混部技術,將算力利用率提升40%,進一步節約了客戶的成本支出。
為了保證集群的穩定性,算秩未來自研了一套高智能、自動化的“高可用訓練架構”,并通過建立“硬件驗證-事件檢測-場景分析”三位一體的故障定位體系,實現了千卡任務連續32天無中斷運行,平臺可用性達99.9%。
對于用戶同樣關心的數據安全和合規性問題,算秩未來通過網絡隔離與訪問控制、全方位的安全監控與審計和靈活的部署模式多層次的、縱深的安全體系來確??蛻魯祿陌踩c合規。不僅提供強大的安全監控能力,擁有超過100項的監控指標,做到了所有操作都有據可查。而且還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種部署模式,對于數據敏感性極高的客戶,可實現數據的完全不出域。
在張海生看來,AI基礎設施的終極目標不是“技術炫技”,而是“為客戶創造可感知的價值”。他指出,算秩未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一站式全棧能力、硬核技術突破、極致穩定可靠、深度伙伴服務”。
張海生強調,算秩未來致力于為行業領先客戶提供定制化的AI支持,助力他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必須要懂得客戶的實際需求,而只有深入客戶的業務場景和邏輯中,才能做出真正好用的平臺。
2025年4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 ChinaBio 2025 大會上,算秩未來與 ATLATL 飛鏢創新中心聯合發布了生信創新平臺 MassAI。該平臺集成了兩大核心功能——400億參數的生物基礎模型 Evo 2 與 蛋白質結合物設計流程。MassAI 的推出,正是算秩未來深刻理行業需求的成果。借此平臺協助客戶依托超大規模算力與前沿 AI 技術,重新定義了基因組解析與蛋白質設計的邊界。
“我們不追求短期的市場熱度,而是堅持‘技術驅動+場景深耕’的雙輪路徑。為此,我們通過打磨‘易用、好用’的產品,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托付。最終,我們希望作為客戶最可信賴的AI基礎架構伙伴,與客戶一同持續創新,共同邁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來?!辈稍L最后,張海生如是說。
寫在最后:
“北京方案”為區域AI發展繪制了生態化、系統化的實施路徑;而算秩未來則以“極致技術”與“長期主義”,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可依賴、可進化、可共成長的AI基礎架構。未來,在政策與技術的雙輪驅動下,中國AI產業將迎來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能力”的關鍵突破,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夯實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