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在京召開,筑牢“人工智能 +”高質量發展底座
9月26日,以“筑基 開放 燎原”為主題的AICC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信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共同指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支持。大會緊扣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國產AI算力體系優化,著力推動算法創新與應用落地,深入貫徹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積極響應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規劃,以算力核心要素為創新牽引,匯聚產學研用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聚焦人工智能+落地核心需求,從強化應用牽引、深化開放交流、加強生態培育、堅持自主創新四大關鍵點出發,發布多項重磅成果。
■ 在強化應用牽引方面,中國移動、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研究院、清微智能等30多家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布《超節點智算應用“北京方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發改委共同見證。該方案以“國芯、國連、國用”為核心理念,基于國產超節點平臺,精準對接科研、具身智能、醫療、智造、教育等多元行業場景的智能體開發需求,為 “人工智能 +” 在各領域的深度落地提供實踐路徑。
■ 在深化開源生態發展方面,智源研究院聯合全球生態伙伴正式推出“眾智FlagOS v1.5”,該系統面向多元AI芯片,提供統一、開源的系統軟件支持,通過全產業鏈整合破解AI算力生態碎片化、大模型遷移難等挑戰。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推動下,國產AI超節點智算“北京方案”也率先使用了FlagOS獲得突破的性能。
■ 在加強生態培育方面,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以標準制定與推廣為核心職能,致力于AI產業生態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穩步推進,加速技術成果規范化落地,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掃清標準障礙。
■ 在堅持自主創新方面,為筑牢人工智能國產化根基,清微智能聯合智源研究院、清華大學、東方國信等單位,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成立“北京市可重構算力軟硬件協同技術創新中心”,并同步啟動創新聯合體。該平臺聚焦可重構計算芯片架構與軟件生態協同優化,為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打造自主創新的算力底座。


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設置《2025年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企業算力補貼政策》咨詢臺。本次政策具有覆蓋廣、力度大的顯著特點,最高補貼金額達2000萬元,將全方位支持不同階段、不同技術路徑的AI企業,助力其在模型、智能體等前沿領域突破,推動AI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賦能。
專家論道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人工智能正邁入技術躍遷與產業落地深度交織的關鍵階段,通用人工智能從概念走向實踐,具身智能加速商業化突破,而計算架構瓶頸、生態協同壁壘、AI人才培養成為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挑戰。大會邀請業界領袖與專家,圍繞通用人工智能、開放計算、下一代 AI 計算架構創新等產業前沿議題發表精彩演講,為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參考。
會上,西湖大學“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人、歐洲科學院院士金耀初梳理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脈絡,并指出其發展路徑與人腦智能的涌現過程相似——經歷了演化、發育與學習的三個關鍵機制。基于這個視角,進一步闡述了可信賴人工智能的要求及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實驗室在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實踐及類腦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林詠華分享了“眾智FlagOS”的技術進展,指出該平臺作為開放、統一的系統軟件棧,旨在打破AI算力生態壁壘,實現跨地域、跨硬件的算力連接與普惠共享,為全球開發者提供跨芯片、跨框架、跨場景的統一計算底座。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梳理了人工智能從規則方法、統計機器學習到深度學習、大模型的發展歷程,指出大模型技術通用性與能力的全面性為通用人工智能帶來曙光。浪潮信息首席AI戰略官劉軍介紹了面向智能體時代的兩大創新系統,分享了AI算力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規模、電力、投入的挑戰,提出要從規模導向轉為效率導向,重新思考和設計AI計算系統,發展AI專用計算架構。北京中關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戴蓓潔介紹了北京中關村學院面向超常規AI領軍人才培養需求,建立項目制人才培養體系,推動AI與多學科深度融合,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與產業需求反哺技術創新的雙向賦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六大專題論壇,聚焦AI前沿與產業落地碰撞
大會緊扣“人工智能+”行動在科技、產業等領域的重點方向,設置六大專題論壇,聚焦大模型、科學智能、具身智能、智能駕駛、低空經濟等話題,圍繞 AI 前沿技術與產業落地需求展開深度研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走向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FlagOS開放計算開發者大會分論壇圍繞AI編譯器、并行框架、大模型系統支撐與具身機器人計算等關鍵領域分享前沿洞見,同時也重磅啟動FlagOS全球賽事,通過開源協作突破算力束縛,賦能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構建真正開放、共享、創新的技術生態。
AI賦能低空經濟發展論壇聚焦政策法規、關鍵技術與無人機系統交通管理、低空紅綠燈系統、空地一體化等產業最新實踐展開研討,為低空經濟的自動化、智能化與規模化發展提供思路。
AI for Science論壇聚焦AI在制藥、材料等前沿科研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深入探討了從藥物分子智能設計、新材料性能預測與優化。產學研各方專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標桿案例及對未來科研范式的前瞻思考,展現了AI作為核心研究工具正在如何重塑科學發現的基本路徑。
開放智算中心技術創新論壇聚焦GW級開放智算中心,探討下一代智算中心的架構革新與基礎設施創新。會上,由OCP基金會牽頭的“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正式成立。
智算中心與算力服務論壇聚焦智算中心的技術演進與算力服務創新,剖析智算中心在異構計算、綠色低碳、超大規模調度等領域的技術痛點,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突破瓶頸,釋放AI算力潛能。
智能駕駛創新與應用論壇圍繞艙駕融合、端到端、世界模型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重點關注如何借助視覺語言動作模型、世界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實現“智駕平權”,從而賦予智能駕駛系統更高階的自適應與持續進化能力。

今年是AICC人工智能計算大會的第6屆,大會在北京中關村展示中心成功舉辦。本次大會還同步開設 3000 平米實景AI創新科技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與場景應用實踐,吸引了超過5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近5000名行業人士參展交流。作為鏈接技術與產業的關鍵平臺,大會有效促進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為加速“人工智能+”行動落地、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