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者用AI寫簡歷,HR用AI篩簡歷,陷入「無人錄用」死循環
年輕人用AI寫簡歷,HR用AI篩簡歷。
最后,效率還真是“提高”了——全員落選。
而且,簡歷直接被篩掉的理由還五花八門。
沒有學位,不行。簡歷里缺少關鍵詞,不行。職位不匹配,不行。經驗太少或太多,都不行。

甚至有的申請人連拒絕理由都收不到,簡歷直接石沉大海,進了所謂的人才庫。

怎么招聘平臺更多了,求職者還是找不到工作,甚至HR也完不成自己的KPI呢?
AI寫簡歷,AI篩簡歷
今年春天,一位名為Harris的小哥在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畢業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找他第一份正式工作。
他先用ChatGPT幫自己寫了份簡歷,并且自認為內容挺不錯的:
- 幾乎完美的績點;
- 有力的推薦信;
- 在一家民事咨詢公司做過實習;
- 多年來在環保組織做志愿者;
- 擁有在農場、公園以及辦公室工作的經驗。
他甚至做好了隨時搬到西海岸任何地方、必要時睡在車里的準備。
不僅如此,他還愿意嘗試任何臨時、兼職或季節性工作,不限全職。
只為了打造他夢想中的職業:保護加州的野生動物和公共土地。
但現實給了Harris重重一擊,他申請了200個職位,被拒絕了200次。
后來,他澄清道,自己“并不是被拒了200次”,因為很多公司根本連回音都沒有。
無獨有偶,今年4月,在弗吉尼亞州郊區,一位名為Martine、有10年工作經驗的律師助理被一家政府承包商裁員。
隨后,她看到大量非營利組織、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和大學的職位空缺,于是投出了幾十份申請,還進入了幾次第二輪面試。
但遺憾的是,她卻始終沒能拿到工作機會。
她表示:
如果有人現在能直接拒絕我,我會很高興。
看看給孩子都逼成什么樣了。
如今,數以百萬計的求職者都在用AI寫簡歷,但它并沒有提高求職和招聘的效率,反而形成了死循環。
因為企業也用AI來篩選這些簡歷。
例如,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負責人才戰略的董事總經理兼合伙人Julie Bedard就表示,他們正在使用AI來撰寫職位描述、評估候選人、安排初步面試以及篩選申請。
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甚至使用聊天機器人來面試候選人。
應聘者需登錄類似Zoom的系統,由一個虛擬角色(avatar)提問,整個過程會被錄制,算法會根據關鍵詞和語氣進行評估篩選。
就像約會軟件改變了戀愛市場的游戲規則一樣,如今的人力資源也在改變就業市場——
人們瘋狂滑動,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于是,這迫使申請人繼續用AI來完善簡歷,再瘋狂投出去。
企業由于收到海量簡歷,不得已啟用AI篩選。
至此,閉環形成。
HR和申請人都在吐槽
但是,這種就業市場過于魔鬼了。
有人吐槽公司收到上百份申請,99%都是垃圾,且申請人面試時還在用AI對話,因為他們幾乎一字不差的給出了完全相同的答案。

還有HR表示,真的要對那些AI生成的、長得一模一樣的簡歷看吐了。

而且,他們認為用AI生成的簡歷非常不走心,是很容易被刷掉的。

同時,申請人這邊也是怨聲載道,各種被拒理由層出不窮。
最離譜的還得是這個因經驗太豐富被拒,主要是由于雇主怕他們能力太強跳槽。
WTF???

除此之外,還有年齡的原因,畢竟公司都想要有干勁的年輕牛馬嘛。

AI本來是用來提高招聘效率的,但如今卻讓求職者和招聘企業對不上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