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會取代程序員,而是讓程序員取代其他人
今天偶然看到 Naval 在今年 1 月份發布的一條推文:

AI 不會取代程序員,而是讓程序員更容易取代其他所有人。
這條推文僅有這一句話,沒有任何額外的解釋。評論區很多人追問:“為什么?理由是什么?”
Naval 沒有給出解釋。。
結合對 Naval 的了解,猜測一下他為何會提出這種觀點。
一、程序員擁有最強的“杠桿”
Naval 經常強調一個關鍵概念:杠桿(Leverage)。
他將杠桿分為三類:
- 資本杠桿(Capital leverage):用錢賺錢。
- 勞動力杠桿(Labor leverage):雇傭別人幫你做事。
- 代碼與媒體杠桿(Code and media leverage):可以無限擴展、邊際成本為零的最強杠桿。
在 Naval 看來,程序員天然擁有的是最強的“代碼杠桿”。而 AI 的興起并不會削弱這一杠桿,反而是放大了它的力量。
為什么 AI 不會削弱,反而會放大這一杠桿呢?
因為 Naval 相信,工具的創造者和深度掌握者永遠比普通使用者更具優勢。程序員不僅僅是 AI 工具的普通用戶,更是:
- AI 系統的創造者
- AI 應用的架構師
- 深入理解技術底層的人
二、科技革命的規律:高手總是被強化,底層總是被取代
從科技演進規律看,每次技術革命都遵循類似模式:
- 新技術首先增強了專業人士的能力;
- 隨后逐漸取代低技能工作;
- 最終重新定義整個價值鏈。
雖然 AI 降低了編程的入門門檻,但程序員依舊是最有能力最大化利用 AI 價值的專業用戶。
三、特定知識與不可替代性
在《納瓦爾寶典》中,Naval 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
特定知識(Specific Knowledge)是無法通過傳統培訓學到的知識。如果社會能培訓你,也就能培訓別人來替代你。
因此 Naval 相信,真正創造財富的是擁有“特定知識”的人。
對于程序員而言,這種特定知識包括:
- 系統級的思維方式
- 邏輯推演能力
- 深刻理解技術架構
- 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
這些都是 AI 工具可以放大、但無法徹底取代的能力。
四、程序員 + AI = 超強認知杠桿
同時,AI 幫助程序員快速構建更強的認知杠桿。例如:
- 程序員可用 AI 快速原型化產品;
- 自動化其他行業的重復工作;
- 跨領域地創造解決方案。
Naval 在播客中提到:
未來的工作不在于勤奮或流程,而在于創造屬于你自己的獨特產品、系統或算法。
他經常鼓勵人們“建立自己的產品”和“成為不可替代的個體”。在《納瓦爾寶典》中也曾寫道:
你要么寫代碼,要么創造媒體。其他所有事情都將被自動化。
這反映了 Naval 對未來社會結構的觀點:掌握杠桿的人將攫取絕大部分價值。
因此,盡管 AI 降低了編程的門檻,但真正能夠構建完整系統、產品和平臺的人依舊稀缺。從 Naval 的視角看,程序員不會被取代,而 AI 工具給他們帶來了“乘數效應”:
程序員 + AI 就是一個能創造無限數字產品的自主系統。
五、程序員不是受害者,而是“創造性破壞”的執行者
此外,Naval 經常談到“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在他看來,程序員不是這場 AI 革命的受害者,而是主動推動創造性破壞的主體。他們將:
- 重新定義各行各業的工作流程;
- 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 成為跨領域的復雜問題解決者。
六、程序員成為“一人公司”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種觀點非常契合 Naval 一貫的思想:
- 擁抱變化(Embrace Change)
- 善用杠桿(Leverage)
- 精通工具(Master Tools)
對他來說,AI 并不是威脅,而是賦予程序員更強力量的工具,讓他們能夠以更小的團隊、更低的成本,在更多領域創造更多的價值。
這正好印證了他常提到的:
“一個人就能成為一家公司”(One person can become a company)
AI 賦予個體的能力,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掌握。
七、小結
綜上所述,Naval 這句話的含義可以理解為:
AI 并不會取代程序員,反而會讓程序員借助 AI 的力量,逐漸取代原本由其他角色所負責的任務,成為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小型精英階層。
程序員依舊掌握了最強的“代碼杠桿”,擁有社會所需的稀缺的特定知識,這些優勢將被 AI 大幅放大,而不是被取代。
程序員的未來,不是被 AI 取代,而是與 AI 協作、利用 AI,成為真正掌控數字世界的創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