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云AI編程工具CodeBuddy IDE開啟內測,不寫一行代碼完成產品開發
7月22日,騰訊云宣布CodeBuddy IDE開啟內測,這是首個實現“產品-設計-研發部署”全流程AI一體化的開發工作臺。用戶可以在官網(https://www.codebuddy.ai/)申請內測。
CodeBuddy IDE國際版整合了Claude、GPT、Gemini等AI模型,國內版支持騰訊混元、DeepSeek等模型,主打“對話即編程”,用戶“無需一行代碼”,僅需用自然語言對話就能實現應用從產品構想、設計、開發部署的全流程,讓非技術背景的從業者也能快速實現創意,大幅提升軟件開發效率。

CodeBuddy IDE產品界面
此前,騰訊云就推出了IDE插件“代碼助手CodeBuddy”,主要面向使用VSCode、JetBrains 等傳統 IDE 的專業開發者,其開發智能體Craft支持生成多文件項目,是國內首個支持MCP的代碼助手;“CodeBuddy IDE”則為獨立IDE產品,在代碼助手已有能力上進一步豐富,定位為產設研一體化的AI開發工作臺。

用戶借助騰訊云CodeBuddy IDE,可以一個人擔任“產品經理、設計師和前后端工程師”,實現從想法到產品發布整個環節。在產品設計階段,可以通過上傳草圖或一句話生成可交互的網頁,并通過自然語言實現局部修改;在研發階段,CodeBuddy IDE內置了在線設計工具Figma,可以將設計稿一鍵轉成代碼;部署階段,CodeBuddy IDE 內置騰訊云開發CloudBase與Supabase后端服務,自動配置權限、數據庫等服務,并支持通過CloudStudio部署到遠端,生成立即分享應用鏈接。
比如,在電商活動頁開發中,傳統方式需要2天完成1個頁面,使用騰訊云CodeBuddy IDE后整個過程不到2小時,效率提升超過10倍:產品經理文字輸入需求,10分鐘生成初版;設計師通過截圖調整樣式,1小時定稿;開發人員快速轉換成代碼,30分鐘即開發出網站。
AI變革軟件產品開發范式
傳統軟件開發需要產品、設計、研發多個團隊接力協作,涉及產品規劃、設計、研發和部署多個環節。AI編程正在改變軟件開發范式。
“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獨立開發者出現,這是一個增量市場。”騰訊云開發者產品總經理劉毅表示。AI編程不僅大大提升了軟件工程開發的效率,也降低了軟件開發的門檻,催生“氛圍編程(Vibe Coding)”的概念。
“氛圍編程”的概念強調,通過自然語言指令跟AI交流快速完成應用開發。其弊端是可能未經過嚴格安全檢查可能會存在風險,比較適用于簡單應用。嚴肅、復雜的大規模生產應用,依然需要專業化的團隊進行協作開發,因此專業化的結果是基于共同規范的“規約編程”(Specification-Oriented Coding)
因此,劉毅認為,未來,AI編程將分化成兩種范式:簡單應用開發需求,非技術背景的個人開發者通過氛圍編程即可實現;復雜系統需要專業化的團隊協作,則需要規約編程。
在目前AI Coding模式下,開發者需要在多個工具下切換,無法享受覆蓋全流程、一體化的軟件開發體驗。此前,騰訊云代碼助手CodeBuddy受限于傳統IDE的插件形態,無法提供更完整的一站式用戶體驗。
“AI時代,開發者需要有新一體化的工作臺。一個IDE,流暢、絲滑地完成產品規劃、UI設計、前后端開發、數據庫、云部署的全流程。”劉毅分享。
一個AI,完成“產品、設計、研發”的工作
騰訊云擁有代碼助手CodeBuddy、Cloud Studio、CloudBase云開發等產品,國內唯一覆蓋智能開發全棧的產品矩陣。騰訊云CodeBuddy IDE通過整合這些能力,以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UI設計工具以及開箱即用的后端服務,并將AI大模型的能力深度融入從需求規劃、產品設計到代碼開發的全流程,既能讓產品、設計、研發等不同角色大幅提效并無縫協作,同時也能讓獨立開發者甚至普通用戶,一個人實現從想法到產品發布的一站式高效交付。
在產品規劃階段,用戶只需要說一句話,騰訊云CodeBuddy IDE就能生成專業的PRD文檔。例如產品經理輸入“撰寫一個電商網站PRD”,CodeBuddy IDE會自動輸出包含篩選、排序等交互邏輯的詳細需求方案。
在設計階段,騰訊云CodeBuddy IDE支持三種"傻瓜式"操作:文字輸入指令、上傳設計稿或截圖、組件庫自動拼接。比如,用戶直接說“做一個pokedex(寶可夢圖鑒)”或者“制作一個云朵收集網站”一句話(也支持上傳一張手繪或電子的網頁設計圖),CodeBuddy 就能自動完成網頁設計稿或者可交互的產品原型。
如果對生成的設計不滿意,用戶還可以通過自然語言指令進行局部(比如說“讓風格更有科技感”、“主題色變一下”、“按鈕調成藍色”等)對作品進行實時視覺迭代和優化。
同時,CodeBuddy IDE提供了專門面向UI設計師的Design模式,只針對HTML輕量修改,用戶可以只做設計而非代碼撰寫,快速地利用AI完成設計稿。
在開發階段,騰訊云CodeBuddy IDE內嵌了主流在線設計工具Figma并深度融合。用戶只需要在IDE內打開Figma設計稿,1秒就可以把設計稿轉為前端可維護源碼,同時支持覆蓋全工作流的編碼支持:軟件開發智能體自主完成多文件代碼生成和改寫,代碼助手基于上下文理解及編輯行為進行代碼續寫。
在部署階段,騰訊云CodeBuddy IDE通過內置騰訊云開發CloudBase和Supabase服務,自動生成數據庫、用戶權限等后端功能,并支持一套設計輸出Web、iOS、Android三端代碼并快速部署和發布。這讓即便是沒有后端經驗的前端開發者,用1句話就能實現登錄等功能。
Supabase是國際知名的后端服務,將后端工作打包為一站式服務,提供用戶登錄、數據庫等多個功能模塊,讓開發者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即插即用地快速搭建后端。隨著氛圍編程爆火,Supabase被多個AI編程工具產品設置為默認后端,吸引了 200 多萬開發者。
通過騰訊云開發CloudBase的平臺能力,CodeBuddy IDE可以連帶后端數據庫、云函數等資源一起配置。開發者點擊發布按鈕即可一鍵發布應用,獲得可訪問的在線鏈接或者小程序碼。
騰訊云提供全棧智能開發服務
截止目前,騰訊云已圍繞AI Coding全流程,通過CodeBuddy+CloudBase的智能全棧開發產品矩陣,為開發者提供涵蓋產品產品規劃、用戶界面設計、前端開發與后端部署的全鏈路AI驅動開發服務。
在AI輔助軟件開發的后端環節,騰訊云通過云開發CloudBase提供完整的Serverless后端即服務能力,包含數據庫、存儲、服務托管、函數計算等。其在今年5月份推出AI Toolkit(CloudBase AI Toolkit),為CodeBuddy等主流 AI 編程工具提供了后端資源的創建、部署、管理與運維等問題,解決了AI輔助軟件開發的“最后一公里”。
全新發布的CodeBuddy IDE作為獨立AI IDE產品,可以更好地服務企業級軟件開發需求,為產設研多種角色提供一體化AI協作環境,并滿足了獨立開發者的需求。
除了CodeBuddy代碼助手以及IDE這兩款原生AI開發者工具外,騰訊云的其他開發者工具進行了AI化的產品升級,包括騰訊云DevOps工具云原生構建(Cloud Native Build,簡稱CNB)和面向教學場景的云端開發環境Cloud Studio也都接入了代碼助手CodeBud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