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展歸來,談國產數據庫發展
原創近日,有幸受邀參加在上海召開的2025中國金融展,作為展會中重要組成環節之一,同步召開了金融業數據庫大會。筆者作為嘉賓全程參與大會,并作為圓桌主持與眾多來自金融機構和廠商代表進行了交流。記得去年,我也參加此會議并作為圓桌主持參與討論環節。一年下來,整體金融業數據庫的發展,呈現出很多新特點。下面是筆者對本次大會的幾點觀感。
1. 大會觀感之行業篇
1)可用到好用,替換進入深水區
隨著國家“2+8+N”整體戰略推進,2025及之后的三年進入了替換關鍵期。各行業根據自身特點在逐步展開。金融行業作為信息領域的高地,率先進入了大規模替換一年。這兩年跟大量金融用戶的交流明顯感覺到了這一趨勢。在眾多銀行機構中,又按細分行業(銀行、保險、券商、期貨、基金、非銀等)有著各自的特點。整體上多按照先核心后外圍、先局部后整體、先并行后單軌的策略同步推進。這次大會上很多來自金融機構的代表都談到了這兩年來的體會,相較于之前廠商的發聲,此次來自甲方的聲音更多。
圖片
圖片
2)AI,給數據插上智能的翅膀
隨著這兩年 AI 的大火,很多金融機構敏銳感受到這點,也再將金融業務通過 AI 進行重塑。作為數據的重要載體之一,數據庫在這其中扮演著愈發關鍵的角色。一方面通過 AI 助力數據庫管理與使用,提升易用性等;另一方面則通過內置 AI 能力,讓用戶通過數據庫就可直接使用到 AI。這也成為金融用戶未來會更多關注到的一點。即未來國產數據庫不是簡單的替換,同時也承擔著轉型升級的重任。
圖片
3)多年磨一劍,堅持鑄就成功
在廠商交流環節,參展廠商都不約而同談到發展歷程。從過程可見,產品發展是伴隨著用戶使用不斷成熟的。好的產品都是在場景中不斷打磨、不斷進化的。在這其中金融行業的“嚴苛要求”,無疑加速了這一過程。可以說雙方是共同協作、一起奮斗的結果。在圓桌討論環節,某銀行就談到了使用國產數據庫兩年,提了二三百個Bug及需求,可以說這些年國產數據庫的快速穩定與成熟,正是用戶扶持下的結果。
圖片
圖片
2. 大會觀感之技術篇
1)分布式與集中式之選
本次大會給我一個直觀感覺就是分布式要火于集中式。從參會廠商來看,分布式廠商占據多數,集中式僅存一兩家,相較于去年集中式廠商有多家此次沒參加。因而給人整體感覺是分布式占據主導地位,包括某廠商也提出了核心系統選擇分布式成為行業共識的提法。筆者在近期寫過一篇關于分布式、集中式的對比文章《淺談分布式、偽分布式與集中式之選》,也談到了這一點。這其中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覺得集中式數據庫已經落伍、分布式數據庫可以完全取代...其實從真實場景來看,集中式與分布式的場景對比在8:2左右,大量的業務場景仍然是需要用集中式來解決。那為什么大家會感覺分布式占據主導嗯?個人分析這其中有幾方面原因:一是頭部金融機構核心場景的示范作用(部分金融頭部企業使用分布式數據庫在核心場景并得不錯的成績)、二是金融行業特點(大規模、高并發、強一致等)所致(其他如政企等行業,集中式場景就更為突出)、三是偽分布式用法成為集中式的另類解法、四是集中式廠商在金融行業尚無頭部企業出現、缺乏領跑者等等。上述多種原因給大家造成一種錯覺,其實本質還是那句話“合適場景選擇合適產品,沒有所謂銀彈XXX”。還是希望用戶能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更有利的選擇。值得欣慰的是,本次某廠商就提出通過共享集群方式來規模化替代金融關鍵業務的話題。
圖片
圖片
2)存算分離與云化建設
存算分離,是本次大會的又一熱點內容,還召開了專項閉門會進行討論。隨著近些年傳統應用與云及互聯網業務場景日益融合,金融行業的業務動態性顯著增強,這不僅對基礎設施資源的靈活性和利用率提出更高要求,還伴隨著數據量的指數級增長和數據類型的多元化,給數據庫帶來實現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挑戰。與此同時,業務高峰的持續上升還要求數據庫具備出色的彈性伸縮能力、持續服務能力以及合理的成本。在多重因素的驅動下,無論是傳統集中式、分布式還是云原生數據庫市場,都在積極探索存算分離領域,數據庫部署架構呈現從“存算一體”向“存算分離”的演進趨勢。
圖片
伴隨著國產數據庫在企業內規模化使用,結合金融業務特點提供數據庫統一池化管理成為必須。各企業也都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標準化部署模式,在保證有效、規范管理的同時,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輸出。
圖片
3)軟硬結合,極致優化
在整體替換過程中,國產數據庫與底層的結合也成為關注重點。大家普遍會有感覺,國產硬件平臺較海外產品還是存在不足的。如何能發揮好國產硬件能力,揚長避短達到最優使用效能成為大家追求的。下圖就是來自某銀行針對CPU、本地存儲上的一些優化工作,以期更好地與金融場景適配,正如圖中描述,要想更好地發揮國產硬件的能力,就要從可用走向精用。
圖片
圖片
圖片
4)從單點突破,到全方位兼容
兼容性,一直是數據庫替換的重點,大量用戶也很關注這個問題,很多甚至會拿來做產品選型的主要參考指標。此次大會上部分廠商展示自己在兼容上的能力,重點強調了全方位的兼容。包括后面圓桌討論環節,也談到了關于兼容性的話題,用戶關心的不僅僅是語法層面的兼容,更多還包括了語義兼容、生態兼容等等。目前這塊國內廠商還都在持續增強,甚至有廠商產品提供類似Oracle“行為”上的兼容,也是將兼容推向一個新高度。
圖片
圖片
5)回歸本質,高可靠與可用是基礎
回歸數據庫本質,提供基礎的高可靠、高可用能力。一方面,隨著數據庫(特別是分布式數據庫)逐步推廣使用,用戶也積累出一些可用性優化點,并通過平臺方式沉淀下來;另一方面,廠商也在持續增強高可用/高可靠能力,如追求更極致的RTO指標、采用共享存儲架構來提升可用性等等。
圖片
圖片
6)一體化全流程,滿足多場景需求
一體化是近些年來的熱點,將多個場景需求融入到一個產品中,通過架構上的創新解決多場景問題。對于客戶來說,將選擇題留給廠商,專注于業務無疑是最好的。廠商將復雜留給自己,提供能滿足多元場景的產品正成為趨勢。于是我們也看到分布式廠商開始提出單機版本、租戶能力;集中式廠商也開始涉足分布式領域正因如此。
圖片
此外,將上下游打通,提供端到端的能力也很關鍵,好的產品還需周邊生態輔助落地,一方面廠商開始尋求合作,一方面也自研很多能力輔助落地。
圖片
3. 大會觀感之實踐篇
1)全棧數據庫能力構建
隨著國產數據庫的推廣使用,經過數年發展各金融機構已經沉淀出相關能力,包括從評估、架構、研發、測試、管理、治理等多種角度能力的構建。這些能力也幫助國產庫更好的落地。
圖片
圖片
圖片
2)甲乙方協作,產品工具相配合
跟一位業內老友聊天,談到了國產數據庫落地難題,他提出一個觀點“產品無解,問題有解”。聽到后,可以說振聾發聵。國產數據庫落地中,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有些問題甚至廠商短期內也搞不定,此時就需要從業務、架構、研發、運維等多個角度來分析解決。我跟這位老友開玩笑,廠商應該發你一公斤的大金牌,話是玩笑話,但能遇到這樣的甲方真是難能可貴。下面幾頁正是遇到問題后,甲方是如何解決的,通過創新方案,幫助數據庫產品更好落地。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3)深入業務場景,找到方案最優解
隨著國產數據庫落地,如何根據產品能力與業務需求找到最優解成為關鍵。于是我們看到近些年來,廠商開始在細分場景上有了更多的積累和輸出。如下面例子所示,金融行業常見的一個設計思路就是單元化,那么為了應對單元化趨勢,數據庫又可以怎么來使用呢?廠商就總結了大單元、小單元和非單元多種用法,來適應不同的業務場景,這些都是來自一線的“真金白銀”,非常值得推廣應用。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寫在最后
在大會的最后環節,如以往也安排了一個圓桌討論環節,我跟幾位來自甲方和乙方的老師溝通探討數據庫轉型升級實踐。在去年這個環節,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吐槽,國產數據庫不穩定、Bug多、老升級...,但今年情況則完全不同,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淡定從容。老師們談到的更多是總結的方法、經驗,甚至是主動談到一些成績。從這份自信可以看出,國產數據庫通過這些年打磨已經趨于成熟,用戶在使用上通過磨合過半,可以說知己知彼。隨著整體目標的逐步趨近,各家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轉型工作。相信,再經過數年應用實踐,國產數據庫將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