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為什么AI成熟度對企業尤為重要 原創
對于AI,企業其實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關注,而且他們對AI的潛力信心十足。2021年,全球市值最大的2000家企業中,近半數曾在財報會議中談到AI,對AI驅動業務轉型的潛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信心。
埃森哲調研了中國250家在上一年收入超10億美金的企業,并發布了《人工智能成熟之道:從實踐到實效》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8到2010年,中國企業由AI推動的營收份額增加了一倍多,預計到2024年將增加至36%。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應用智能業務主管兼首席數據科學家陳澤奇指出,企業需要有更新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內部的運營等來體現價值提升。

AI的成熟之道
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使用AI取得競爭優勢,調研中42%的受訪企業表示,AI項目的回報超出了預期,回報未達預期的僅占1%。
所以AI的成熟與否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埃森哲也首次發布了人工智能成熟度評估框架,在80多個不同的能力組合中找到其中四個關鍵的組合,第一,戰略與高管支持,有更高的高管支持,以便能夠在公司通過AI賦能全方位的業務;第二,數據和AI核心,企業是否有數據平臺的能力;第三,人才與文化,企業AI人才的儲備;第四,負責任的AI,數據會涉及很多隱私,要有責任的使用。
埃森哲還將四大組合的能力分布到AI基礎能力和AI差異化能力兩個坐標軸上,劃分出了AI領軍者、AI創新者、AI建設者、AI實驗者四個象限。
針對中國企業的調研分析顯示,AI領軍者、AI建設者和AI創新者合計僅占受訪企業的 48% ,各自比例13%、29%和6%。剩下的受訪企業歸為第四類“AI試驗者”(占受訪企52%),其在基礎能力和差異化能力兩方面均表現平平。
“相比于全球,中國AI創新者占比更高,但AI建設者卻低于全球。”陳澤奇說,中國企業對負責任的AI方面,顧慮和擔心更高,所以數據安全、隱私、倫理合規會對企業AI落地部署形成挑戰。
AI領軍者的制勝法寶
AI領軍者到底有何過人之處?陳澤奇提到,AI領軍者有三大突出的能力,第一,多方兼顧,綜合發力:將戰略、流程和人員等方面優勢融為一體;第二,小步快跑,規模推廣:AI領軍者更擅長把試點成果轉化為更廣泛的生產力;第三,打開格局,關注財務指標以外的因素:AI領軍者可以實現業務、財務上的指標,同時也能夠貢獻綠色轉型。
AI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埃森哲看到成為AI領軍者有五大制勝因素:
第一,堅定AI戰略:100%的AI領軍者表示,AI戰略得到高管層的正式支持;
第二,發展AI人才:93%的AI領軍者為基層員工與高管層設立了AI必修課;
第三,打造AI核心:AI領軍者更傾向于定制機器學習應用,實現工具及團隊產業化;
第四,設計負責任的AI:50%的中國企業希望在2024年規模化部署負責任的AI;
第五,優先AI投資:到2024年,領軍者的AI預算將占技術投資的41%。
目前不同行業的AI應用重點和成熟度存在明顯差異,但未來三年,行業間的應用差距會逐漸收窄,高科技行業將依然領先,通訊與媒體、汽車、能源、保險、零售等行業也將取得較大的進步。
陳澤奇觀察到,保險企業的AI應用不僅在理賠方面,也用在培訓、會客、招聘等場景;制造業會在打造智能工廠時將AI和其他技術結合,進一步實現優化和規模化。
三一集團就是制造業的一個例子,其已經有兩家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工廠內配套了大量設備資源,像自動導引運輸車(AGV)、智能倉儲立庫、機械臂等,同時還有綜合調度系統、中控系統進行統籌優化。依托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以及深度融合制造運營系統(MOM)、物聯網管理平臺(IOT)、遠程控制系統(RCS)等系統,形成了生產制造的 “工業大腦” 。
隨著AI成為企業新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中國企業正在計劃加大相關投入。2021年,約三分之一(34%)的受訪中國企業表示,其用于AI開發的預算超過了技術總預算的三成。到2024年,預計將有三分之二(64%)的企業達到這個投資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