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實踐“人工智能+X”,人工智能教育加速向未來
原創3月25日-26日,以“新開局、新發展、新體系”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召開。在人工智能大會論壇上,來自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百度高校合作部副總監計湘婷、多位百度資深工程師,出席并探討了人工智能產教融合的機遇與挑戰。

在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黃心淵教授探討了藝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中國傳媒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章文輝教授談到了“AI+傳媒”經驗,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蔣運承教授以中小學基礎教育為例,闡述了通用教育知識圖譜存在的問題。
他們的分享,其實都在探討同一個議題:人工智能+X。
“人工智能+X”教育模式,要追溯到4年前。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從高等教育領域推動落實人工智能發展,國內開始形成“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該計劃重點要求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創新精神擴展,人工智能知識框架的完善,探索合適的培養人工智能技術人員的合理方案。該計劃還要求高校要通過鼓勵學生創新開放一系列比賽和展示平臺來達到激勵學習風氣。
所謂“人工智能+X”,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有數據,就可以運用人工智能,而數據不僅包括數字,還包括文字、語音、圖像等。“人工智能+X”中的“X”可以是各類學科,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可以為各類學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這就要求國家要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推動高校建立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
而這一模式的施行,最終是為了培養更契合當下的新型人才。
-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在人工智能論壇上,百度高校合作部副總監計湘婷曾提到,當今技術的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創新、跨界、開放正在成為人工智能時代下新的人才標準。這是因為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復雜,只適應一個垂直行業是遠遠不夠的,要了解更多的行業才能讓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務。同時,人工智能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術,它包含了眾多的基礎知識和實踐理論,需要多人協同作戰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業化落地。
百度對此曾做過大量的調查,通過走訪眾多人力資源、產品經理、研發人員,得到的反饋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才要求正在從技術型,向復合型、創新型轉變,且正在倒逼傳統人才培養的標準升級。
這對高校的教育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工業界的視角來看,高校教師比傳統的教師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教學環境、人才需求和更為多元的技術應用場景。這些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需求,呼喚當今的教師同樣也需要創新、跨界、開放的教育教學理念。
- 先布局人工智能,更注重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雙方優勢及高等教育為社會、企業服務的功能。校方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企業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經驗,進而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通過集成優勢資源,可以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服務的生產力,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壯大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百度在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方面早有布局。
與國內其他人工智能廠商不同,百度在發力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的同時,一直積極布局“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培養生態。比如百度打造的飛槳,雖然同樣是立足于技術平臺,但其定位更偏向于對開發者的“輔導”及“市場教育”。還有百度的無需代碼編寫的人工智能建模工具EasyDL,可視化操作和自動化的流程管理,讓非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才也能輕松創造出定制化的人工智能模型。
2021年,百度發布了500萬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宏大計劃,最終落地平臺是百度松果學堂。
百度松果學堂是一個源于產業實踐的AI人才培養平臺,它集AI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技術競賽、產業實訓、科研基金等資源于一體,聚焦學界與產業界的各類需求,匯聚工業界和學界頂尖專家智庫,通過技術賦能高校教育和行業應用,全方位保障各階段開發者的AI學習與實踐。
在國家層面,百度與教育部有著多年的深入合作經歷,連續8年支持了教育部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累計投入超過千萬級資金,為近3000余名教師提供教學技術支撐。
在與校企合作層面,百度和大量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結合各學校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化戰略和合作安排。百度和百所高校簽訂了深度合作關系,從科研、學科、人才培養、校園活動等各方面開展合作,百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教學實訓、算法、算力、工程師資源,與高校共同培養人工智能人才。
百度從國內師資力量做起,培養骨干教師,在新工科框架下舉辦了首個以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為目標的師資培訓班。培訓班提供人工智能國內一流實訓平臺AI Studio、行業真實數據集、免費V100 Tesla GPU算力、完善的配套的學習教材和課件、不斷迭代的課程體系、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方法……該培訓受到了眾多老師們的一致歡迎,從2018年至今,已經免費培訓了相關專業教師3000多人,覆蓋近700所高校。
在高等教育的同時,百度還在探索中小學AI教育的啟蒙。百度以趣味故事的形式編寫了初級、中級、高級人工智能中小學教材,面向中小學進行了試點和落地。
結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在國家“人工智能+X”符合型人才培養的政策下,在百度等探索者的示范和引領下,我國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養的步伐必將加速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