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用戶「哭訴」:我不是算法工程師,我是「調參俠」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調包俠」或者「調參俠」嗎?
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回答,但這種焦慮確實存在每個從業人員心中。
各大公司都在研發機器學習平臺,想要把搭模塊當做積木一樣。前兩年火爆的神經網絡架構搜索(NAS)相關研究的目的也是「搭積木做模型」。
近日,Reddit上一個小哥「大方地」承認了自己的調參行為,并感覺自己是來公司騙工資的。他連連后悔,當初就該做一個軟件開發工程師(去做調包俠?)。
這位仁兄,本科是計算機,碩士研究生物信息,主要研究領域為機器學習,統計和概率。平時工作用的語言是R和Python。
我的工作有什么意義?
「工業革命」帶給人們最多的就是工作,減少田間勞作的人口數量。在滿足最低層次欲望之后,我們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
下面是這個小哥的Reddit譯文:
X說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洗數據、寫腳本、數據可視化、基礎的機器學習算法(如tSNE降維,k-means聚類等),只是運用前人提出的經典算法。
沒有人來review代碼!我也不用上傳代碼到GitHub,僅團隊內部人員可見,我也不需要做單元測試。
我也不會用到Hive,Spark,Kafka,CI/CD,Hadoop,AWS,GCP,Docker等和用戶接觸的工具。
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無論做什么都都覺得沒有意義。
有一次采訪,他們問我,你們是否使用Git或單元測試?誰來review代碼?如何交付代碼和持續集成?我知道這些問題我都回答不了。
我很焦慮,或許我的同事們都在泡沫里工作吧!他們不想學習新的技術,甚至討厭我的進取心。
我已經工作4年了,但我覺得我比剛畢業的時候更沮喪。
后來我開始找工作,然后面試。面試官問我KNN的原理,我才發現我根本不知道公式!是的,我學過,但是我忘了!現在我只需要 sklear.neighbors 就可以了。
我感覺很難過,我覺得我的能力沒有進步。每年都會有撥款,畢竟這是科學,而且我們也會寫論文,但我沒有在作者列表里,因為作者實在是太多了。
任何一個人都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天才,在jupyter上寫寫代碼,僅此而已,也就算是個初級數據分析師。
我都覺得我自己失憶了,本科時候我最擅長的C++/Java,如今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我想知道如果我當初選擇做軟件開發,是否會好一些?
可能我命中注定是失敗者吧!我身邊也都是充滿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我覺得10年后,們的工作內容也還是這些。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在哪里?
看了這段話,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有所感同身受吧,高學歷,卻換來更大的失落;工作內容重復,沒有看的見的快樂。
沒入行之前,你眼中的AI是改變人類未來。
入行之后,你眼中的AI變成了一個個黑盒的模型,我要更多更干凈的數據,更龐大的模型!
「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即使在深度學習時代也是如此,各大AI公司首先招聘的就是標注員。科研機構發布新數據集的論文也會公布自己用了多少標注人員,時薪多少美元等。

AI入行難嗎?
說入行難的,和說計算機專業難的,應該是同一波「勸退黨」。
計算機專業難:計算機既要學習編譯原理、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還得徒手做網線(美好的回憶,第一次做成就感滿滿),再去看軟件工程。
簡單:各種七天速成,還有無處不在的「Python學習班」廣告。

AI行業入門難:各種數學原理你不得學啊?周志華和李航老師的著作沒刷三十遍叫入門嗎?
AI行業入門簡單:GitHub一搜,你啥干不了啊?
有人本科就可以發多篇頂會,有人博士畢業也依然難發,這之間的差異也許因人而異吧!所以難易不可一概而論。

網友對此也眾說紛紜:



你支持哪方呢?
不過,「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如果數據和特征很重要,那深度學習的優點豈不又少了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