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萬,也填不上這類人才的缺口!AI行業也有“用工荒”
你曾夢想過擁有一份年薪百萬的工作嗎?那么,加入人工智能行業吧,這將由夢想變成現實。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僅僅在我們國家,人工智能人才就面臨著"用工荒"的問題,其缺口數量就達到了30萬之多。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稀缺人才同樣是這個道理。人工智能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如此之大,薪酬當然也隨之水漲船高。行業調查顯示,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職位,每年的平均薪酬從三十萬元到六十萬元不等。如果你的從業時間稍微長一些,資歷稍微老一點兒,那么一年就可以拿到百萬,甚至更豐厚的薪酬。
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會成為科技發展的主要力量。人工智能行業人才匱乏的問題,不只出現在中國,放眼世界,亦是如此。這是一場全球化的比賽,世界各國都摩拳擦掌,紛紛投入其中,爭相培養乃至瘋搶人工智能人才。
砸錢又育人,世界各國爭相發力人工智能領域
近年來,中國、美國等國家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快速發展,相關技術也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場景和生活領域中。作為傳統的工業大國,德國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美國等國家的競爭壓力。
為此,德國專門提出了相關發展戰略,重點支持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并計劃截至2025年,僅僅在聯邦層面的相關投入就要達到30億歐元左右。不僅如此,德國還專門制定了相關資助計劃,給各個高等院校,提供數額達到1.33億歐元的培養經費,重點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
隔壁鄰居日本也不甘示弱,公布了超智能社會5.0戰略。富士通以一家之力,花費7億日元向相關機構訂購超級計算機。它的用途是做什么呢?當然是人工智能開發。這還沒完,他們還計劃在5年時間里總共投資20億日元,成立專門的研發基地,合作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基礎性研究。
在人工智能這條大船上,怎么會少了俄羅斯這個老大哥?俄羅斯專門出臺了相關戰略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英國、美國等國家也紛紛打出了人工智能產業扶持"組合拳",既培養人才、又吸引人才,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人才為啥這么吃香?
既受歡迎,薪酬又高,人工智能人才為什么成為了世界各國競相爭搶的香餑餑呢?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個:
- 行業發展突飛猛進。近幾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快速發展的行業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有相關數據顯示,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量在半年時間內,就猛增了四倍之多。
- 人才供給斷檔現象突出。人工智能行業相關的人才培養速度跟不上快速發展的行業步伐,導致人才供給的斷檔現象比較凸出,供需嚴重失衡。以AI為例,一名合格的AI人才的培養時間,遠遠大于一般的IT人才,因此導致斷檔的檔口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補足。
- 人才質量不達標。人工智能相關行業對于人才的質量要求較高,但是許多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在業務技能等方面也大都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缺少相關的專業學習背景,滿足不了崗位對于更高專業技能的要求。人才質量參差不齊,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用人荒局面。
- 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步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目前面臨的尷尬現狀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個高校對于人工智能行業的人才輸出速度,還與行業發展速度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全球三百六十多所開設了人工智能研究專業或者方向的高等學校,一年的人才輸出量也就是十來萬。具體到我們國內,情況就更為嚴峻了。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會持續擴大嗎?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諸如德國、美國等工業發展水平本身就比較高的國家。我國同樣對人工智能領域也十分重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助推豐富的科研資源向人工智能領域集中。這樣的重視不止來自官方,也來自比如京東數科等科技企業和大型互聯網企業,全國圍繞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布局的速度日趨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前景廣闊,相關行業人才的缺口和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大,尤其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會更加吃香。未來,人工智能領域或有可能成為就業的"壓艙石"。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科研院校,進一步合力加強對人工智能相關行業的人才的培養,真正實現產學研高度結合,形成一個人才培養、輸送的良性循環,就一定能夠解決人工智能領域"用工荒"問題,釋放行業發展潛力,讓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服務人類。
對于有志于從事人工智能工作的個人來說,不僅要學習人工智能相關技能,而且也要不斷解鎖制造業等行業技能,做一名"人工智能+"的融合式人才,這樣必定能吸引各大互聯網、科技企業爭相拋來橄欖枝,也能穩穩端上金飯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