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硬件的蘋果發(fā)布會:中年危機的解藥
沒有硬件一樣精彩
這是一場完全沒有硬件的蘋果發(fā)布會,但精彩程度卻完全不輸任何一場iPhone發(fā)布會。蘋果在上周悄然發(fā)布了iPad、iMac、AirPods等常規(guī)更新硬件產品,為的就是為這場純服務發(fā)布會留出足夠的時間。遺憾的是,傳說中的iPhone SE2,又一次音訊全無。
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蘋果連續(xù)推出了新聞、信用卡、游戲、電視和原創(chuàng)內容流媒體等五項服務平臺產品。幾乎每一項產品都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令人躍躍欲試;幾乎每一項服務都進軍了全新的市場領域,帶來了新的競爭沖擊??上У氖牵捎诒O(jiān)管和市場等原因,這些新服務大多只面向北美市場,暫時都和中國市場無緣。
具體介紹一下。蘋果公司推出了每月9.99美元新聞訂閱服務Apple News+,其中包括了300多本知名報刊雜志;用戶升級新iOS和Mac系統(tǒng),今天就可以訂閱。蘋果聯(lián)合高盛和Mastercard,在Apple Wallet應用中推出Apple Card虛擬信用卡(也有實體卡),無需年費也沒有各種手續(xù)費(通過Apple Pay返現(xiàn)2%,從蘋果購物返現(xiàn)3%,實體卡返現(xiàn)1%),更有消費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蘋果信用卡將于今天夏天正式發(fā)布。
蘋果公司推出了游戲訂閱服務Apple Arcade,玩家可以以訂閱價格享用100多款新游戲和獨家游戲(具體價格尚未公布)。蘋果發(fā)布了流媒體電視訂閱服務Apple TV Channels,用戶可以根據(jù)各自需求喜好訂閱不同的視頻內容服務,價格尚未宣布。此外,蘋果還宣布了原創(chuàng)內容視頻平臺Apple TV+。為此蘋果還請來了斯皮爾伯格、奧普拉、安妮斯頓、杰森·莫瑪(Jason Momoa)等諸多炙手可熱的一線好萊塢明星,到發(fā)布會現(xiàn)場助陣。上述游戲和流媒體服務將于今年5月上線。
中年危機需要解藥
這場沒有硬件的純服務發(fā)布會,卻是過去數(shù)年蘋果十分重要的發(fā)布會之一,或許也是蘋果未來走出中年危機的里程碑。誕生于1976年4月1日愚人節(jié)的蘋果,很快就要年滿43歲了。在過去18年的時間里(喬布斯掌舵十年,庫克領軍八年),蘋果連續(xù)推出了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等硬件產品,發(fā)布了iTunes、App Store、iBooks等軟件服務平臺。
但從去年開始,蘋果遭遇了中年危機。貢獻近六成營收的核心產品iPhone出現(xiàn)了嚴重的銷量下滑,被庫克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更是遭遇了寒流。第四季度原本是iPhone新品上市的銷售旺季,但IDC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季蘋果iPhone銷量卻同比下滑了11.5%,營收同比下滑15%。在中國市場,iPhone銷量更是下滑了超過20%。這是此前蘋果從來沒有遭遇過的困境?;蛟S是有先見之明,蘋果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宣布不再公布具體銷量。
實際上,蘋果早就認識到了過度依賴iPhone的危害,在幾年前開始了營收多元化戰(zhàn)略。一方面蘋果公司推出了智能手表和AirPods等大熱新產品,雖然無法和iPhone的巨額營收相比,但至少成功推出了新的硬件業(yè)務;另一方面,蘋果開始大力發(fā)展新的營收增長點——服務業(yè)務營收。在去年第四季度iPhone業(yè)務的愁云慘淡中,蘋果服務業(yè)務營收同比增長19%,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
蘋果的服務業(yè)務包括了App Store、iCloud、Apple Care、Apple Music、iBooks、Apple Pay等軟件服務,也包括了今天發(fā)布的五項全新服務,橫跨了新聞、金融、游戲和電視等領域。據(jù)摩根士丹利預計,未來五年蘋果服務業(yè)務營收將保持20%的增長,到2023年單是服務業(yè)務營收就將突破千億美元。在硬件營收增長受阻的現(xiàn)狀下,蘋果正將重現(xiàn)增長走出中年危機的希望投向了如何為全球14億活躍設備用戶提供全方位創(chuàng)新服務上。
無需先行天生強勢
實際上,蘋果公司推出新聞、游戲和流媒體電視訂閱服務并不令人意外,也沒有多少創(chuàng)新之處。這些領域的訂閱模式早有先行者進行了市場探索和用戶教育,蘋果只是推出自己的競爭服務。正如Apple Music的音樂訂閱模式先行者有Spotify等,Apple News+的報刊訂閱模式先行者有Texture(去年被蘋果收購),Apple Arcade的游戲訂閱模式先行者有PS Now和Utomik等。在流媒體和電視服務領域,亞馬遜、谷歌和Netflix等公司更是已經運營多年。
觀察、效仿、超越,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蘋果的成功模式。蘋果并不需要成為市場先行者,而是等待市場逐漸成熟,再推出自己的成熟服務,憑借著iOS平臺的海量用戶和原生設置,總能取得成功。雖然蘋果并沒有帶來模式創(chuàng)新,但這些新服務無疑可以顯著提升蘋果的營收。而且,蘋果公司推出這些內容服務,也可以完善iOS的生態(tài)服務平臺,進一步增強蘋果用戶對iOS平臺的粘性,避免用戶流失到Android平臺。
蘋果擁有14億活躍設備(其中包括9億iPhone),任何新服務都有可能帶來海量用戶群。以2015年推出的Apple Music流媒體音樂服務為例,在發(fā)布不到四年用戶突破了5000萬,成為僅次于Spotify的第二大流媒體音樂服務商。哪怕是遭到諸多吐槽的蘋果地圖Apple Maps,也能憑借著iOS的默認地圖應用,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地圖應用,擁有超過2300萬月活躍用戶。當然,和跨平臺的谷歌地圖1.54億月活用戶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另一方面,海量用戶給蘋果在與內容商談判時帶來了巨大的議價空間,可以獲得更大的營收分成。舉例來說,如果按照此前的模式,用戶在網(wǎng)頁端訂閱報刊雜志,在蘋果設備通過免費的App或者網(wǎng)頁閱讀,那么蘋果得不到任何收入;如果通過蘋果App Store訂閱,蘋果則抽取三成傭金。但按照全新的New+服務,蘋果則提出了五五分成的營收計劃(《紐約時報》報道)。這也是《紐約時報》公開拒絕加入New+服務的原因之一。
蘋果影視公司開業(yè)
如果按照《喬布斯傳》的記載,喬布斯在去世之前已經想好了如何“顛覆電視行業(yè)”(Cracked TV),那么蘋果至少已經在電視領域籌劃了八年時間。不過喬布斯并沒有透露自己如何顛覆電視領域。2012年,剛剛接替喬布斯統(tǒng)帥蘋果的庫克就公開表示,蘋果對電視領域擁有濃厚興趣。
在蘋果陷入營收下滑困境之時,市場關于庫克戰(zhàn)略失策的一大批評就是,在蘋果擁有2000多億美元現(xiàn)金的時候,他沒有抓緊時間收購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視頻新貴;幾年前Netflix的市值只有幾百億美元,而如今已經突破了1600億美元。不過,蘋果并不愿意斥巨資收購新業(yè)務進行擴張,那不符合蘋果的理念,他們而更愿意原生擴張。蘋果迄今的收購案居然是30億美元收購潮人耳機品牌Beats,這和其他科技巨頭動輒百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形成了鮮明對比。
隨著Apple TV Channels和TV+的推出,蘋果終于進入了流媒體電視和視頻服務領域。然而,這個市場早已競爭激烈,其中不乏諸多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Apple TV Channles的電視訂閱領域包括了AT&T、谷歌Youtube TV、索尼、Hulu等巨頭,原創(chuàng)內容及視頻訂閱服務的市場更有Netflix、亞馬遜、Hulu等在線娛樂新貴。近年來,亞馬遜在原創(chuàng)內容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加,今年投資額或將超過60億美元。
圍繞著iOS平臺進一步打造生態(tài)服務,蘋果也在橫向進入全新的市場領域,進一步擴張自己的業(yè)務版圖。隨著Apple TV+的發(fā)布,蘋果也正式從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進入內容制作領域,從硅谷橫跨到好萊塢。蘋果的財力和平臺,是吸引斯皮爾伯格、奧普拉等美國影視業(yè)大咖來到硅谷助陣的關鍵原因。簡單的說,蘋果有錢投資有海量用戶,在影視領域這就是王道。
全新市場前景巨大
我并不認同蘋果已經進入“后iPhone時代”的說法,因為蘋果的一切新服務業(yè)務都是緊緊圍繞著自己的硬件,而iPhone和iOS則是其中的核心基柱。蘋果圍繞著iOS平臺提供服務,固然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營收,但核心還是要提升iOS的競爭力,賣出更多的iPhone產品。
Netflix在流媒體視頻領域做的風生水起,在全球擁有1.4億用戶,但去年凈利潤只有12.11億美元(總營收158億美元),運營利潤率只有7.9%。相比之下,蘋果iPhone的利潤率從來都是穩(wěn)穩(wěn)地在60%以上。進入原創(chuàng)內容制作領域,對蘋果來說固然帶來了人氣,但也意味著拉低了整體利潤率。
成為合作平臺獲取營收分成,或許才是蘋果未來更為實惠的擴張渠道。今天發(fā)布的蘋果信用卡則是這一戰(zhàn)略的體現(xiàn)。蘋果自己不做金融業(yè)務,但聯(lián)合高盛和萬事達,推出虛擬信用卡,獲取傭金分成和用戶數(shù)據(jù)。雖然Apple Card沒有開卡獎勵,返現(xiàn)力度也屬于中等(普通消費2%,蘋果消費3%,線下刷卡1%),但對美國為數(shù)眾多的普通信用卡(返現(xiàn)1%甚至更低)用戶來說,依然具有極大吸引力。
未來蘋果還會推出什么新業(yè)務?在移動支付和金融服務之后,基于智能硬件的在線醫(yī)療或許又是蘋果的又一個金礦。過去兩年,蘋果手表已經明顯放棄了原先的時尚奢侈品路線,而轉向運動健康方向。監(jiān)測用戶身體狀況,建立完整的病例記錄,與醫(yī)療保險公司合作銷售蘋果手表,這些都體現(xiàn)出蘋果對醫(yī)療領域的濃厚興趣。
走入不惑之年,遭遇中年危機的蘋果,該怎樣進行轉型?這場沒有硬件的服務發(fā)布會提供了關于蘋果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的方向。蘋果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更是一家圍繞著硬件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生態(tài)公司。賣更多硬件,和賺更多服務費,蘋果正在努力學會兩條腿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