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推動教育新發展 對這三者影響巨大
如果問起今年的流行語,相信“人工智能”這個詞語大家都不會陌生。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在多個領域,受到了眾人的關注和追捧。人工智能的熱度不斷提升,也引起了全球各國的日益重視。
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
近年以來,世界各主要大國對AI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國都在積極調整自身發展的策略,來順應市場發展的潮流和趨勢。這種調整是主動的,甚至是刻不容緩的。畢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只有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在長久發展的進程中挺直腰桿而不至于被人遏住命脈。
舉例來說,2018年1月英國政府決定投入超過13億美元,力爭在AI領域處于領軍地位;2018年3月下旬法國政府宣布將在2022年前投資18億美元用于AI研究;2018年4月25日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提出,將在2018—2020年間在AI領域提供240億美元的投資;《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頒布實施,更體現了我國對于人工智能領域各種高精尖技術的重視。
相關國家對AI領域的加緊布局,引發了各界對失去AI領域優勢的擔憂,這更使得沒有提早研發的國家和地區加緊了追趕的步伐。的確,人工智能擁有廣闊的外延和深厚的內涵,它包括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系統、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自動程序設計等細分領域。
那么,如今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如何呢?
人工智能是教師的得力助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師韓愈在《師說》中曾經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連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知道見到老師要問好,可見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以及老師在教育行業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古有《師說》,今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由此,在這個新時代,人工智能融合教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更是涌現出許多高科技產品,來提升學生的成績,豐富學生的課業生活。在這一點上體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智能學習機器人了。
國內外市場上相繼出現了多款智能機器人,這些產品具有諸多的優勢。例如:采用食品接觸級硅膠材料,外觀精美,式樣時髦,可聯網,可通過語音與使用者進行正常交談等。除此之外,智能機器人還可以實現遠程監控、智能互動、智能陪伴、智能記錄、智能學習,還有鬧鐘等實用功能。當然,這些智能機器人最重要的功能還是在學習方面,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機器人都會及時高效的進行解答。
人工智能對這三者影響大
隨著我國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面臨著不同挑戰,特別是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據BBC分析,未來電話推銷員、打字員、銀行職員等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風險較高,概率分別高達99.0%、98.5%、96.8%:而藝術家、心理醫生、教師等職業則被列為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可見,未來的教師仍然是傳道解惑的主力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1.對于學校而言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將人工智能的專業知識引入課堂,希望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和學習,提早培養從事智能科學研究的人才。人工智能涉及多個學科交叉領域,除帶動本專業的發展外,還影響相關專業的快速發展,如腦科學研究、大數據技術、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等。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不但會取代或變革現有的工作,還會創造很多新型的工作。因此,學校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調整學科專業方向與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2.對于學生而言
時代在召喚,默守陳規只能故步自封。面對我國快速變革發展的實際,只有順應時代潮流,審時度勢,實時關注社會的變化,努力學習知識,多方面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在人工智能得到多方關注的情況下,學生只有積極了解人工智能的新產品,掌握使用人工智能產品的新方法,才能更好的適應學校的生活和時代的需要,做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3.對于教師而言
傳道、授業、解惑,也許后兩點機器人都可以做到,但是第一點“傳道”對于機器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在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的同時,教師本身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品德的培養和引導,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和養成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教師肩負著培育人才的重任,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是不可缺少的領路人。面對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教師要嚴于律己,主動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學生做好榜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人才培養的漫漫征途中,巧妙地使用人工智能產品,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有所助力的。而人工智能產品的廣泛應用,更會彰顯出科技發展的魅力,使得人們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