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領英告訴你: 職場和AI究竟有多遠?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前段時間,領英和IBM一起在社交網絡上針對廣大職場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問卷調查,收集的數據表明已經有65%的職場人認為“AI對現在的工作產生了影響”,可想而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甚至已經上升到了70%或者更多。
過去一年中職場人對AI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圍繞AI話題的文章分享的增長率是LinkedIn平臺均值的10倍。從關注者的職級來看,所謂“職場老鳥”,他們對AI的關注程度遠遠高于平均程度,而新人在這方面稍弱。也就是說,越來越多職場人對AI產生關注。
如果從過去一年中LinkedIn平臺上互動率***的500篇文章中尋找蛛絲馬跡,語義分析后得出互動率***的八篇文章,諸如《AI是怎樣重新定義管理的》、《有哪些工作是AI可以重新創造的,哪些工作會被取代》等,顯然職場人對于AI內容的關注程度主要聚焦在對他們工作專業領域相關的自我提升。就像IBM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沈川燕所言,面對新技術的沖擊,職場人需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以開放、敏捷的心態擁抱機遇。在高頻率的關注下,職場人喜憂參半,“AI將嚴重威脅并可能取代他們的工作”的論斷一時間被廣泛熱議。
拋開AI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這種非黑即白的判斷,我們可以看看一些數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2016年報告顯示,46%的公司職員計劃啟用智能助手,60%計劃采用機器學習,72%計劃使用AI進行商業數據分析。現實中,在AI的幫助下,職場人能降低重復性工作的時間成本,大幅提升積累、篩選、分析專業知識的能力;不僅如此,通過“人機同行”,職場人將能AI實時分析出的數據轉變為更有效、更具創造力、更高精準預測度的決策和行動。可見AI 確實可以做到賦能職場人新的生產力,告別重復性的工作。
認知時代,AI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已然顯現,通信、金融等技術密集型行業在人才端處于領先。AI早已不僅是一個科技領域的話題,也逐漸開始對傳統行業“非IT部門”產生影響,產品開發與管理、工程、研究等崗位職能正在***“非科技”行業變革。目前的研究成果顯示,全球32%掌握AI技能的領英用戶就職于“非科技”行業,其中通信、物流運輸、金融和保險業在轉型中已然成為“非科技”行業中的先鋒前沿。
我們都知道AI出身于科技行業,但是對于非科技行業的改變在哪里?如果對AI技能的滲透做一個定量化分析,我們看到通訊、金融等被定義為先鋒行業,傳統的能源、媒體、醫療、制造、專業服務都正在被AI改造,建筑、零售等行業目前還相對滯后。如果把這些行業中的具體職能單獨比較,我們會發現一些與產品開發、與研發相關的技能走得更加前端,而處在中間部分,例如市場營銷、財務、咨詢這些職能屬于正在被影響的范疇,同樣還有一些行業依舊處于觀望狀態。
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我們發現,以往掌握在數據分析師、專業工程師、學術研究人員手中的AI認知紅利逐漸輻射到‘非科技’領域,未來不僅會看到激烈的人才爭奪,也會看到各行各業的人們在人工智能影響下發生深刻的從業技能革新。而中國職場人和開發者對AI的積極心態,在互聯網科技創新與可觀的資本力量的影響下,為AI領域吸引、培育人才奠定了深厚基礎,為新一輪產業革命取得領先提供了支撐。”這樣來看,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造成大面積失業并不能單單從“AI戰勝聰明的人腦”這一方面來考量,其實更多的還是要看AI對于個人發展、行業進步等帶來的促進與改良。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