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網絡的承諾:它真的做到了嗎?
2013年開放式網絡交換機開始出現,據稱它們通過消除專有軟件和提高投資回報,為數據中心提供了自由和靈活性。在高速數據密集型的世界中,網絡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對于確保在不影響網絡性能的情況下,盡可能高效地處理新服務和硬件至關重要,并要使客戶能夠把網絡加以調整以適應特定業務需求。因為傳統的封閉式以太網交換機在專用設備上交付,限制了數據中心管理者開發能夠簡單有效適應***市場需求的環境的能力。
開放網絡從而被引入,允許用戶獲得對他們網絡的控制,承諾增加差異化到數據中心硬件將使客戶在更高的利用率和效率,以及在網絡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上能夠實現競爭優勢。
三至四年后,值得關注的是,開放網絡是否已經實現了以上所聲稱的好處,以及它是否以正確的路徑實現真正開放的以太網交換。
簡單的答案是,開放網絡實際上已經使得在交換機和軟件供應商方面實現完全靈活的選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兩個模型已經出現在開放的網絡傘架下,提供不同的路由實現軟件和硬件分離的方法。
交換機系統開放
***個模型是引入不鎖定到特定軟件供應商的交換機系統。 它的實質是,在專有交換機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迫使客戶也接受在硬件之上的相關軟件。當今的開放網絡交換機是白盒,用戶可以在其上安裝各種軟件選項,驅動程序和控件隨白盒提供,Open API允許任何開放的網絡協議或應用程序的接口,例如Quagga路由套件,OpenFlow代理甚至供應商開發的應用程序。
開放網絡交換機的設計符合所有可用的操作系統,無論是本機Linux,Cumulus Linux還是MLNX-OS。此外,當諸如Microsoft SONiC的新操作系統可用時,開放網絡確保交換機系統可以容易地從一個軟件包轉換到另一個軟件包。通過由Cumulus Networks開發的開放網絡安裝環境(ONIE)來實現這樣的軟件安裝,并且是開源的。ONIE專門配備了交換機系統,以便使用任何操作系統。
將此與封閉系統供應商(如Arista,Cisco,HP,Extreme和Brocade)進行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些供應商的傳統解決方案是單片的,因為它們只提供自己的操作系統作為軟件選項。
添加抽象層
還有第二個模型,也為數據中心提供了自由和靈活性。開放網絡還支持允許分離交換機和操作系統的抽象層的開放硬件。抽象層允許位于其頂部的軟件公開透明地用在不同類型的硬件上,這意味著如果網絡部署使用各種類型的硬件,它們都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軟件管理,配置和監控工具。此外,任何硬件升級不需要更改軟件。
有兩個主要的當前正在使用的抽象層:交換抽象層(SAI)和switchdev。每個都有它的支持者,每個都有它的優勢。
SAI是抽象層的用戶空間應用程序。應用程序驅動交換機ASIC,繞過內核,不需要任何Linux內核專業知識,甚至可以簡單地通過更改SAI驅動程序來更改硬件。SAI的主要支持者是Open Switch,它由HP開發并得到OCP的支持。
而Switchdev是抽象層的內核實現。其交換機狀態保存在內核中,而不是應用程序中,這意味著不需要重寫現有的Linux工具或創建新的工具。 事實上,使用switchdev,交換機就像任何其他服務器一樣,大大降低了管理和IT成本。
消除鎖定
網絡客戶鎖定到供應商專有的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的實踐已經太久。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市場由幾個供應商統治,導致解決方案的靈活性受限制,采購和服務成本也較高。
直到開放網絡的出現,沒有任何替代方案可以從少數供應商那里購買網絡解決方案。隨著交換機平臺的開放以及抽象層的添加,這種供應商鎖定會得到消除,這將允許客戶獨立于他們的硬件去選擇軟件。
開放式網絡為各種規模的數據中心提供了在其以太網交換機上使用任何軟件的靈活性和自由度,生成***性能和可擴展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在當今高速互連的世界中適應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