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IOE”聲仍猶在 反“去IOE”已登場
11月的北京寒風刺骨,IT行業卻因一則新聞熱火朝天。11月12日,騰訊云與甲骨文簽下一紙協議,宣布雙方將攜手鋪平云計算上、中、下三層,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全面領先的云服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行業熱議,從傳聞已久的“甲骨文數據中心落地中國”到老生常談的“去IOE”不一而足。然而,此次簽約背后,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互聯網巨人正在編織的云計劃。
從通訊到云,騰訊的成云之路水到渠成
作為國內***的互聯網大家,騰訊的成云之路并不讓人意外。坐擁著強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每日為億萬用戶提供全天不間斷服務,這些經過十七年打磨而出的經驗和技術為騰訊云的推出創造了一切必要條件。從早期孵化于QQ、微信、游戲、開放平臺等業務,到如今貫穿游戲、金融、視頻等行業的全方位云解決方案,騰訊云正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
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讓碩果遍布服務、技術與客戶
在不遺余力的投入下,過去一年,騰訊云從服務規模到營收均取得了迅猛增長。騰訊云各團隊的緊密合作使得其CDB的性能提升了10倍,QPS達到了業界領先的37000,CDN的服務質量也大幅度提升。在騰訊云***優勢的PaaS云層面,積累了圖片處理、視頻、安全及大數據處理的大量經驗。同時,整體的對外服務的能力也正在逐步補齊,在市場上獲得了諸如滴滴打車、大眾點評、58同城等知名客戶的廣泛認可。
合作伙伴是云計劃的重要一環,而合作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
在今年的騰訊云技術***峰會上,騰訊云借勢推出“云+計劃”,表明在未來5年內將投入100億打造云平臺和生態系統,將更大的云夢想搬到臺前。而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就是合作伙伴。甲骨文是騰訊云繼IBM之后牽手的第二家外國廠商。響當當的名氣和***的技術自不用說,騰訊云選擇甲骨文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考慮:把選擇權交還到客戶手里。
尊重客戶已有投入,只求切實無關其他
在“互聯網+”成為大勢所趨的今天,很多企業和政府都在尋求適合的大數據解決方案,以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在數據里掘金,而性能成本雙優的云計算自然成為***。然而,企業上云并非易事,已經投入多年的IT資產是業務運營的核心,要沖破束縛成功接云不僅需要一個長久的轉型期,還要承擔讓原有投入付之一炬的風險。以甲骨文數據庫為例,作為全球***的關系型數據庫提供商,甲骨文在中國企業級用戶心中青睞有加。一些外界聲音曾指出這些用戶向云端遷移應該先去除甲骨文數據庫,這種說法略顯偏頗,因為隨之而來的性能問題、管理問題及安全問題并無人承擔,將客戶置于“難舍棄、難上云”的兩難境地,也實屬不負責任之舉。騰訊云一直堅持在尊重客戶已有投入的基礎上保留其自由選擇的權利,這正是與甲骨文牽手的重要原因,也是騰訊云開放態度的***體現。
用開放態度打造有差異的云生態
這種開放態度與騰訊始終堅持的“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原則相互呼應,在騰訊早期對QQ、微信等產品的打磨中即有所顯露,每一次的產品升級都是騰訊對廣大使用者意見開放接納的結果。在這種“不可逆”的開放原則下,騰訊將一個互聯網企業成功打造成一個“連接器”, 用新型基礎設施,連接更多的合作伙伴,也幫助合作伙伴延伸自己的“連接力”,然后用這種連接力構建一個涉及用戶引入、商業模式、營銷渠道在內的“云產業生態圈”,在市場中走出一條屬于騰訊云的差異化道路,將互聯網巨人的云網鋪的更深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