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軟件基礎設施應采用“大平臺+微應用”建設模式
“中國金融創新高峰論壇暨第十屆中國金融CIO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普元CTO焦烈焱受本屆金融CIO年會組委會邀請,進行了《互聯網經濟下的金融軟件基礎設施轉型》演講。
據悉,在這項由新金融世界雜志社、IT經理世界雜志社、E行網主辦的金融CIO年會上,焦烈焱演講中強調的“互聯網下的體驗經濟正推動架構從SOA向數字化架構演進”,正貼合本屆年會主題“內外壓力之下的系統性創新與變革”。在當前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雙重沖擊下,金融企業將以客戶體驗為中心融入商業生態。這就要求金融企業IT向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計算彈性的數字化架構轉型,從而帶動軟件基礎設施升級,而大平臺+微應用建設模式是實現這種轉型的***模式。
普元CTO焦烈焱出席金融CIO年會并演講
互聯網下的體驗經濟推動 IT 數字化轉型
數字革命正在中國風起云涌,互聯網正在從根本上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普元CTO焦烈焱在演講中以某銀行基于客戶畫像的個性化產品體驗設計案例為樣本,剖解了這種重構。他指出,虛擬時空的交易與現實時空的交付,標志著互聯網經濟將以“客戶體驗”為核心。要強化“客戶體驗”,就需要采取內部數據集中、外部數據采集的方式,實現個性化產品定義和多渠道觸達客戶。
隨著互聯網更深入地滲透,需要實現虛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業,數字化創新變革已勢在必行。焦烈焱強調,這種數字化不只局限于客戶數字化,還將延伸至整個商業,實現包括所有事情,甚至包括我們所有人的數字化。互聯網下的體驗經濟也已有力推動IT進行數字化轉型,落實到金融信息化上來說,這一轉型正促使金融行業擁抱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型互聯網技術的程度提高,必須通過數字化架構來實現高效運維。
數字化架構轉型
數字化架構的特點是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計算彈性
焦烈焱在演講中用物流信息化的案例分析了IT數字化轉型。他表示,在無邊界的模糊需求下,企業直面沖擊,需要對合作伙伴、第三方,以及客戶實現能力開放。而開放這些能力以增進體驗的強大自信來源于數據驅動。回到金融業上來說,只有通過數據驅動方式對整個金融信息化進行重新設計,基于運維轉向彈性、開放架構,帶動軟件基礎設施升級,才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對外服務,更好地整合內部信息數據,以及業務流程。
焦烈焱還在演講中分析,技術發展與政策推動正在助力架構實現數字化轉型,而數字化架構的特點就是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計算彈性與平臺模式。他坦言,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多重沖擊下,要實現銀監會39號文中著重強調的“安全可控”,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軟件國產化,而需要真正實現架構轉型,形成開放彈性的IT架構:用業務集成與創新平臺支撐能力開放,把握“客戶行為數字化”這一數據驅動關鍵,利用Data PaaS加速數據驅動、互聯網技術支撐計算彈性。
大平臺+微應用:推動金融企業走向互聯網經濟未來
就國家命脈的金融行業而言,在互聯網經濟下,為業務服務的整個IT,使用怎樣的建設模式才能更好地符合業務服務,實現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計算彈性,是整個行業亟待把控的重大問題。焦烈焱在演講中,向出席本屆金融CIO年會的百位全國杰出金融CIO及創新管理者直言,普元的總結就是用“大平臺+微應用”模式,平臺和前端應用服務同時進行,即“兩條腿走路”。
“大平臺+微應用”建設模式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IT架構轉型
部分人士認為,對接互聯網經濟,混合式架構已足夠。但普元的實踐分析發現,在業務發展需求的快速沖擊下,海量微應用的出現必然增生缺陷,唯速度追求將難以保障質量,混合架構的“復雜性”短板將凸顯,無法達成完善的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與計算彈性。在這場中國金融創新管理者的大型嘉年華盛會上,焦烈焱還結合普元“大平臺+微應用”建設模式的實踐經驗,強調,混合式架構只是基礎設施轉型的過渡形態,“大平臺+微應用”的建設模式才能夠真正幫助金融企業實現數據驅動、能力開放、計算彈性的數字化IT架構,才能進一步推動金融企業走向互聯網經濟的未來。
目前,基于“大平臺+微應用”建設模式的普元軟件基礎平臺與解決方案,已經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聯、太平洋保險、鵬華基金、等多個大中型金融企業中得到有效應用,一站式綜合解決企業客戶當下的業務、技術、服務等各項挑戰,共同迎接數字化時代,面向互聯網經濟未來實現企業創新。


























